佛家经典

佛家经典(精选300句)

时间:2023-08-24 21:40:43

  佛家经典(一):

  经典1: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经典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5: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6: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经典7: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9:不可说。

  经典10: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佛家经典(二):

  1、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我。

  2、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久不会心安理得。

  3、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职责。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职责。

  4、永久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5、仇恨永久不能化解仇恨,仅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6、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确定,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7、能够把自我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8、你永久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必须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欢乐。

  9、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10、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11、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12、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本内容由 首页 / 整理]

  13、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我,你懂吗?

  14、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样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我的看法。

  15、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16、沉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17、永久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18、这个世间仅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19、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20、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21、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22、好好的管教你自我,不要管别人。

  23、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我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普通。

  24、忌妒别人,不会给自我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25、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26、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我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27、你不要一向不满人家,你应当一向检讨自我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我。

  28、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一样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29、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忙自我的人。

  30、如果你不给自我烦恼,别人也永久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我的内心,你放不下。

  31、学佛是对自我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32、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理解。

  33、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34、你能够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35、当你对自我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36、修行就是修正自我错误的观念。

  37、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貌日子会好过一点。

  38、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我。

  39、别说别人可怜,自我更可怜,自我修行又如何?自我又懂得人生多少?

  40、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貌你会很痛苦。

  41、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此刻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42、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43、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44、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45、你每一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二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46、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47、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我,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48、逆境是长大必经的过程,能勇于理解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49、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50、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51、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能够明白他是否真心的。

  52、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我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53、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54、当你欢乐时,你要想,这欢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55、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56、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57、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理解它,这个叫做认命。

  58、你永久要感激给你逆境的众生。

  59、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60、原谅别人,就是给自我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61、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62、世界上没有一个永久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久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沉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63、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64、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65、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66、当你明白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明白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67、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向以为他是完美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齐。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完美。

  68、憎恨别人对自我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69、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70、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71、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72、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73、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74、学佛第一个观念,永久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久污染你自我,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75、在顺境中修行,永久不能成佛。

  76、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77、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78、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79、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久不寂寞。

  80、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81、承认自我的伟大,就是认同自我的愚疑。

  82、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提高。

  83、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一样的人,这样貌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向想改变他,那样貌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84、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必须会后悔的地方上。

  85、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我谈恋爱罢了。

  86、认识自我,降伏自我,改变自我,才能改变别人。

  87、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88、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89、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90、你要感激告诉你缺点的人。

  91、不要太肯定自我的看法,这样貌比较少后悔。

  92、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期望获福,无有是处。

  93、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我。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我。

  94、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95、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天然香。

  96、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97、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我的修养不够。

  98、心中装满着自我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久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99、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100、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佛家经典(三):

  1、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2、佛曰:笑着应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3、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4、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5、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佛曰:“寻找自我。”

  6、问曰:“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7、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8、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9、问曰:“为何人有善恶之分?”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10、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1、佛曰: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口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12、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3、问曰:“何谓之根?”佛曰:“不可说。”

  14、佛曰: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15、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16、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17、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18、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19、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可是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20、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21、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22、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23、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24、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5、佛曰:为何不必?

  26、问曰:“人为何而活?”佛曰:“寻根。”

  佛家经典(四):

  1、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2、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佛说八大人觉经》

  3、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第

  4、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

  5、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造塔功德经》

  6、舍利弗,不能够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此刻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阿弥陀经》

  7、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楞严经》卷

  8、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9、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楞严经》

  10、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11、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大宝积经》第卷

  1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13、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杂阿含经》卷二

  14、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增一阿含经》卷

  15、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

  佛家经典(五):

  1、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2、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3、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4、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5、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6、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7、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8、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9、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10、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1、过去心不可得此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12、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13、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14、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1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16、且破心头一点痴,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17、不可说,不可说

  1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9、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20、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21、芙蓉白面,须知带肉骷髅;美貌红妆,可是蒙衣漏厕。

  22、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3、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24、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可是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25、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26、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27、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8、笑着应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29、一切皆为虚幻。

  30、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31、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32、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33、刹那便是永恒。

  34、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35、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36、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37、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38、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39、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40、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41、前生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42、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

  43、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44、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45、见色起淫心,报之在妻女。

  46、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47、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48、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49、大可笑,大可笑!好汉多迷屎尿窍!

  50、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51、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52、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5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54、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55、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56、不可说。

  57、一切法门,明心为要;一切行门,净心为要。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58、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59、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60、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61、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62、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63、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6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65、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66、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67、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68、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

  69、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70、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71、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72、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73、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74、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75、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76、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77、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78、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79、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80、罗衣偏罩脓血囊,锦被悉遮屎尿桶。

  81、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82、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著,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83、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84、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85、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86、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87、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88、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89、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90、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91、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92、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93、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94、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

  95、一切皆为虚幻

  96、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97、为何不必

  98、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99、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100、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佛家经典(六):

  1、世尊所说三藏十二部经典,也是为了你我的贪嗔痴三毒。三藏十二部的主要资料就是戒定慧,就是因果。使我戒除贪欲,抱定慈悲喜舍,实行六度万行,打破愚迷邪痴,圆满智慧德相,庄严功德法身。若能依此处世为人,那真是处处总是华藏界了。

  2、若欲不犯此五戒,重在摄心。妄心若摄,分别不起,爱憎自无。种种恶业,何由而生。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当知摄心二字具足戒定慧。三无漏学。断除贪嗔痴,则诸恶不起。自能众善奉行。故摄心二字岂独挽救人心,维持世道。果能摄心一处,无事不办。日久功深,菩提可冀。

  3、起行宜辨正助,或念佛为正,以余法作助,余法都可回向净土。念佛贵于心口不异,念念不间,念至不念自念,寤寐恒一,如是用功,何愁不到极乐……

  4、生日又云母难日,自哀未遑,切不可作寿庆贺。

  5、中下根人,常被境风所转。境风有八: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行人遇着利风,便生贪着;遇着衰风,便生愁懊;遇着毁风,便生嗔恚;遇着誉风,便生欢喜;遇著称风,居之不疑;遇着讥风,因羞成怒;遇着苦风,丧其所守;遇着乐风,流连忘返。如是八风飘鼓,心逐境迁,生死到来,如何抵敌?

  6、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

  7、我们人不能挨骂,若有人骂我们,我们能受,这就是有德行。

  8、教化人不在于多谈,行为好,能够感动人心。如《怡山文》所说‘若有见我相,乃至闻我名,皆发菩提心,永出轮回苦’。你行为好,就是教化他,不要令人看到你的行为不好,而生退悔心,这会招堕无益。

  9、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0、凡当参学,要有三样好;第一要有一对好眼睛,第二要有一双好耳朵,第三要有一副好肚皮。好眼睛就是金刚正眼,凡见一切事物,能分是非,辨邪正,识好歹,别圣凡。好耳朵就是顺风耳,什么话一听到,都明白说的什么。好肚皮就是和弥勒菩萨的布袋一样,大肚能容撑不破,遇缘应机,化生办事,把所见所闻作比较研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持名念佛就像拿着东西似的,总也不把它放手,故天天都要念:南无阿弥陀佛。

  12、年老的人死在眉睫,固要猛进;年轻的人亦不可悠忽度日。须知“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总要及早奋力,方为上计。

  13、参禅念佛都是入道妙门,不分高下,能够互通,圆融无碍。譬如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与净本相辅而行。

  14、我们这儿一念佛,阿弥陀佛那个地方的电话就响了。

  15、修道人无论用什么功,念佛,念咒……都不要贪求快,你想很快成功,就是一种贪心,有了贪心,就障碍智慧灵感与自性光明。

  16、圣之与凡,唯心之垢净而现。六凡心垢故,则现六道善恶罪福等相。四圣心净故,则现威德自在光明赫奕慈容德相。故经云:“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是故苦乐由心,炎凉自我。自心作业,自身受报。唯圣与凡,但问自心可矣。

  17、“要知今日之人,未能提高者,病在说食数宝,废弃因果律仪,此通弊也。若禅者以打成一片之功夫来念佛,如斯之念佛,安有不见弥陀?如念佛人将不念自念寤寐不异之心来参禅,如斯参禅,何愁不悟?总宜深究一门,一门如是,门门如是。果能如此用功,敢保人皆成佛,那怕业根浓厚,有甚习气不顿脱乎?此外倘更有他术能过此者,是则非吾所能知也。”

  18、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19、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

  20、年轻不知好歹,把宝贵的光阴混过了,老病到来,死不得,活不得,放不下,变为死也苦,活也苦。这就是“早不预修,年晚多诸过咎。”

  21、修道如栽田,谷子变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饭。佛性如种子,众生本性与佛无异,自心是佛,故曰佛性,这种子和秧稻米饭相隔很远。不要以为很远,就不相信这种子会成饭。成佛所以要先有信心,即把种子放在田里,等它发芽变秧,这时间又怕焦芽败种,错过时光,就是说修行要学大乘,勿误入小乘耽误前途。插了秧以后要锄草,等于修道要除习气毛病,把七情六欲,十缠十使,三毒十恶,一切无明烦恼都除净,智种灵苗,就顺利长成,以至结果。

  22、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名自性中真忏悔。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23、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

  24、有憎爱心,就有烦恼;憎心一齐,道心就退。

  25、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

  26、凡关世道人心者,莫不疾首痛心,力求和平挽救人心,使归正轨,重仁慈不重武力。勿贪口腹,见利忘义,则杀心不起。杀机若息,劫运潜消矣。

  27、修道人就是不为自我讲道理,不狡辩,不谈是非。

  28、忍是无价宝,人人使不好,若能会用它,万事都能了。

  29、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30、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31、欲要人不死,先做活死人,此刻把自我当作死了一样,也就是不贪不瞋不痴。

  32、众生为什么没有福报?因为不种福田的缘故,那么到什么地方去种福呢?就在佛法僧三宝面前种。

  33、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34、五戒者,一杀戒,二盗戒,三淫戒,四妄语戒,五饮酒戒。此五戒名曰学处,又名学迹,是在家男女所应学故。又名路径,若有游此,便升大智慧殿,故一切律仪妙行善法,皆由此路。又名学本,诸所应学,此为本故。又名五大施,谓以摄取无量众生故,成就无量功德故。

  35、人身造化和天地一般,身心动静行住坐卧,要顺时调护。

  36、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

  37、过去心不可得,此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38、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者,净中之禅,禅与净,本相辅而行,奈何世人偏执,起门户之见,自赞毁他,很像水火不相容。

  39、修行就是要“养拙”,“拙”就是很笨的意思,修行要越笨越好,笨得什么也不知,一点妄想也无。

  40、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于毫厘。

  41、做工夫不必须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

  42、能不起分别心,无心任运,就不生烦恼;心若分别,即成见尘,就有烦恼,就被苦乐境界转了。

  43、古人说:“君子造命”。有道德的人,正人君子,是能够改造命运,超出命数之外。为何不吉祥,就是心里不吉祥,种下恶因,当然有恶报。若能改过从善,便可趋吉避凶。

  44、更须自我勤奋。不可依靠他人。阿难尊者以王子佛弟。舍其富贵。出家从佛。期望佛一援手。即得超登果位。讵知仍须自我悟修。不能假借。

  45、你我都是一个心,只因迷悟而不一样。

  46、坐禅要晓得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养,小则害病,大则着魔。

  47、我们在修道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争”,不争是不和任何人争长论短,争是争非。

  48、众生习气毛病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佛就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这是佛的善巧方便。你有什么病,就给你什么药。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49、舌有说法的功德,也有说是说非的罪过,若是不说法,而说是非,或说邪言邪语,那就是一万二千的罪过。

  50、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51、你念佛,佛也就念你,就如给阿弥陀佛打一个无线电报,这叫感应道交,这才是老实念佛。

  52、精进勇猛,有大愿力,难的会变为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变为难。

  53、静坐之重要:妙法莲华经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因为静坐这一法,能够使我们脱离尘劳,使身心安泰,使自性圆明,生死了脱。一须臾者,一刹那之间也。若人以清净心,返照回光,坐须臾之久,纵不能悟道,而其正因佛性已种,自有成就之日。若是工夫得力,一须臾之间,是能够成佛的。

  54、布施于人,就等于布施自我,功德是不落空的。

  55、如是一切法,尽在自性。自性常清净,日月常明,只为云覆盖,上明下暗,不能了见日月星辰。忽遇惠风吹散,卷尽云雾,万像森罗,一时皆现。

  56、有所执着,就是人心。无所执着就是道心。

  57、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58、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

  59、古人说:“勿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60、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61、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62、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就断生死。

  63、时间是刹那刹那的过,刹那刹那的催人老。

  64、修行人,主要能忍骂忍打忍冷忍热忍风忍雨忍饥忍渴。

  65、人心不古,置因果于罔闻,那知因果理彻,如影随形,如响斯应,若深信之者,人心则不改而善。纵遇顺逆之境,必无忧喜。当知现生所受,或遇兵刀水火劫贼等事,皆由自造。

  66、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必须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嗔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不许它犯人苗稼。

  67、学佛当以明心见性为本,断恶修善为行。

  68、妄想来了,就让它来,我总不理会它,妄想天然会息。

  69、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70、因为你我无始以来,被七情六欲所迷,从朝至暮,总是在声色之中过日子,所以沉沦苦海。

  71、用功的人要善于调和身心,务使心平气和,无挂无碍,无我无人,行住坐卧,妙合玄机。

  72、修道人切记。不要和任何人有污染的因缘,这样会纠缠不清,令你堕落。

  73、凡学佛贵真实不虚,尽除浮奢,志愿坚固,莫贪神通巧妙,深信因果,懔戒如霜,力行不犯,成佛有日,别无奇特。本来心佛众生原无差别,自心是佛,自心作佛,有何修证?今言修者,盖因迷悟之异,情习之浓,谬成十界区分。倘能了十界即一心,便名曰佛。故不得不尽力行持,消除惑业,习病若除,天然药不需要。古云,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喻水遭尘染,一经放入白矾,清水现前。故修学亦如是,情习如尘,水如自心,矾投浊水,浊水澄清。凡夫修行,故转凡成圣也。

  74、真正修道人,“举动行为管自我,行住坐卧不离家”。不要做镜子,专照人家,不照自我。

  75、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76、禅是静虑,要在静中思虑好歹,择善而从。

  77、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今日不成功,今世不成功,来世一样干。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78、法是体,世法是用。体是理,是真谛;用是事,是俗谛。要知二谛圆融三昧印的道理,不融通就落于偏枯。如离体表用,是凡夫凡情;离事讲心,是不明心地。真俗二谛,名目很多,真是体,俗是用;戒定慧体用都得,都是一个心地中生出种种名称,若能融会贯通,则条条大路通长安。

  79、美女在前,则以为一枝花,其实,迷魂鬼子就是她。

  80、能动静忘怀,利水清月现。

  81、修道人要忍人所不能忍的事,要让人所不能让的物,要吃人所不能吃的饭,要穿人所不能穿的衣,总而言之,需要受人所不能受的。

  82、我们无论什么也不能贪,要知足,要能忍,但这个无上妙法,人人都把它忽略了,所以不争不贪就能福寿无边,你要是争贪搅扰,就罪孽不少,要想出离三界,也是无有是处的。

  83、切记。不要一天到晚,想神通,想开悟,那是修道的绊脚石。

  84、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

  85、凡夫的境界,总是贪染财色名利。

  86、修道人住在一齐要少讲话……修行人的秘诀,就是要少吃,为什么?因为少吃少生欲念,少欲就能知足,知足就能常乐。

  87、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五欲是财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所以生死不了。

  88、佛法的根本要义,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89、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90、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

  91、“吾人须是从平实处见得亲切,从平实处行得亲切,才有少分相应,才不至徒托空言。平实之法,莫如十善。十善者,戒贪戒嗔戒痴戒杀戒盗戒淫戒绮语戒妄语戒两舌戒恶口,如是十善,老僧常谈。可是果能真实践履,却是成佛作祖的础石,亦为世界太平建立人间净土之机枢。”

  92、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

  93、人的`投生,起首由于淫欲,及至出生后,就以财为主。广慧和尚劝人疏于财利,谓:“一切罪业,皆由财宝所生。”所以五欲第一个字就是财。人有了钱财,才有衣食住,才想女色,娶妻妾。人若无财,什么事都办不成,可见财的厉害了。

  94、何谓戒定慧?防非止恶曰戒。六根涉境,心不随缘曰定。心境俱空,照览无惑曰慧。防止三业之邪非,则心水自澄明,即由戒生定。心水澄明,则自照万象,即由定生慧。

  95、世间七珍,虽称为宝,享乐一时,毕竟成空,只能养生,不能脱死。若佛三宝,则能息无边生死,远离一切大怖畏故,永享常乐。

  96、食也有利有害。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古人一心在道,野菜充饥,必定菜根香。如潭州龙山和尚那样:“一池荷叶衣无数,满地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97、修行用功,贵在一心。

  98、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99、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