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传说

除夕传说(精选5篇)

时间:2023-11-19 10:42:03

  除夕传说(一):

  中国民俗传说中有一个叫“夕”的怪兽,每年腊月三十日过来祸害百姓。

  之后,老百姓便向略微笨拙的灶王爷求救。于是灶王爷上天搬救兵,请到了神农的孙子——“年”。

  虽然“年”还很小,可是很勇敢,是个小英雄。“年”决定下凡人间,为民除害,他带了两样法宝,一个是喷霹雳火花的竹筒,另外一个万彩红绫。

  到了腊月三十的晚上,怪兽“夕”果然来了。“年”拿着他的两件宝贝与怪兽“夕”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搏斗,最终除掉了怪兽“夕”。

  之后,为了纪念,人们把腊月三十这天称为“除夕”;而为了纪念“除夕英雄”,就把正月初一叫做“年”。初一,就要欢欢喜喜“迎新年”。

  而“年”用的那两件降服怪物的宝贝,万彩红绫和霹雳竹筒就演化为了对联和爆竹。

  除夕传说(二):

  除夕来自先秦时期的逐除的习俗,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着的《风土记》等史籍,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夕",它头长触角,次勇猛无比,经常伤害人类的性命,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夕”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它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

  于是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用火药做成了红色的爆竹燃放。这天夜里,"夕”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除夕传说(三):

  “大年”和“除夕”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说起它们的来历,有则神奇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只叫“夕”的妖兽,庞头大面,耸耳长鼻,足有两三头大象那么大,力气大得惊人,法力无边。这家伙每年农历腊月三十,跑到凡间践踏庄稼,吞吃人畜。它来时呼风唤雨,天昏地暗,闹得天下人心惶惶,诸家不安。老百姓找土地爷告状,土地又找庙王汇报,庙王再找灶王爷算账。因为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来专管凡间事的,在每年腊月二十三日回天庭汇报一次下界情景。人们为了过上安宁日子,这年刚进腊月,就商量着一同送了好多礼物给灶王爷,求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句好话,早些把夕除掉。这天,灶王爷带着礼物驾祥云来到南天门,径直跑到玉皇大帝的宫中叫道:“臣灶王参见!”玉皇大帝是个长眠不醒的天君,全没理会他。灶王又高叫一声,可玉皇大帝仍在梦里应道:“我叫你到下界好生看管,为何擅离职守,跑到天上,还不知罪吗”灶王回禀道:“陛下,臣是来报告下界事情的。”玉皇大帝这才消了睡意,忙问:“下界怎样样”灶王答道:“好倒好,可是……”玉皇大帝听他言语吞吐,追问道:“到底如何”灶王遂将夕的形象、厉害以及害人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然后又将礼物呈上说:“这是老百姓托我送给陛下的,求您大发慈悲,急速除夕。”

  玉皇大帝见百姓遭劫,已是十分怜念,又见大家馈赠厚礼,更感盛情难却,即下旨命身边的神农氏去除夕。神农氏研究到自我年老体衰,恐有不便;但这是御旨,岂能违抗万般无奈之下,叫来了他的八个儿子,将除夕之事细说了一番。儿子们听了,七个哑然无应,独有那个叫“年”的`儿子,最聪明,胆量又大,勇敢机智,当看到父亲有些忐忑不安,挺身走向前说:“父王放心,我去除夕。”年因排行老大,所以人称他为“大年”。

  大年虽然慷慨答应,但神农氏总是放心不下,遂传来灶王爷叮嘱道:“今令大年下凡除夕,恐是凶多吉少,为难之际,求你助他一臂之力。”说完拿出一条红绫带和一支火枪,交给大年说:“这是祖传的两件法宝,红绫带能刺伤夕的眼睛,火枪喷出的火焰能够把它烧死。”

  灶王爷带着大年驾着祥云,来到了下界,他们挨家告诉老百姓要挂红绫于大门上,仅有一个财主偏偏不挂。腊月三十,夕来了,走了许多村庄,见家家门上悬挂红绫,不敢近身;当走过财主家门口时,见没挂红绫,就闯了进去,眨眼,把财主全家吃了个精光。这时,大年和灶王爷赶来了,夕见事情不妙,大发淫威,张开血盆大口,朝大年扑来。大年往后一闪,取出火枪一按,火光直射在夕身上。这家伙欲往后退,灶王爷将红绫一甩,刺瞎了它的双眼,夕疼痛难忍,一命归了西天。

  从此,天下人过上了安全快乐的日子,为了不忘大年的救命之恩,就把农历正月初一命为“大年”,腊月三十定为“除夕”,成为民间的节日风俗。

  除夕传说(四):

  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头长触角的怪兽——夕。安安听说它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每到岁末,夕就会出来害人。一开始,人们纷纷在深山老林中躲避夕。之后,人们明白夕最怕红色和声响。每年的腊月三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的安宁。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年三十的夜里,大家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一齐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放爆竹,贴门联。等到天亮彼此走访邻里给予问候与祝福。初一早上乡亲们彼此走访,看看相邻,说一些吉祥客气的话。

  《七郎射夕》

  很久以前,有一个妖怪叫“夕”。安安听说它专门害人,异常是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女孩,晚上就要去糟蹋她。而后还要把女孩吃了才甘心。有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穷,箭射得异常好,喂的狗也十分厉害,任何猛兽都敢去斗。七郎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他。他带着狗到处找“夕”,却找不到。七郎找了“夕”一年,这天已是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他找了镇上的人们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找些敲得响的东西放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把“夕”吓出来除掉。这天晚上“夕”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这家人立刻敲起了盆盆罐罐,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了。在人们敲出的响声中,七郎把“夕”射死了。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驱除不祥、迎接快乐祥瑞。

  《熬年守岁》[本内容由 首页 / 整理]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终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安安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明白了一个民间流传的、趣味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向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之后,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并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回到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齐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齐闲聊壮胆。就逐渐构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

  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联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安安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明白了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把它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之后,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称,认为这样做同样能够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之后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我完美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完美心愿。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

  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职责,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久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骚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除夕传说(五):

  “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其为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

  除夕乃时值年尾的最终一个晚上。

  除夕之夜,合家团聚,祭祀祖先,迎接新年。

  除夕是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同等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

  “年”的最终一天即为“除夕”,“除夕”与新年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

  这些习俗流传至今,生生不息……

  除夕作为年尾的节日,源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布新、祭祀祖先的风俗。

  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

  到了之后,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根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一一

  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式来驱逐“疫疬之鬼”,每年将尽的时候,都要举行“大傩”仪式,击鼓逐魔。

  除夕通常被称为大年三十,可是其实由于阴历历法的原因,除夕的日期并不固定,可能是十二月三十,也可能是十二月廿九,但不论如何,它都是阴历年的末尾。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辞旧迎新,吃团圆饭,庆贺新年。

  中国人是最讲究家庭成员互敬互爱,中国老人最开心的是,子孙满堂,共叙天伦。

  年夜饭菜色多样,一般来说,有几样菜是必不可少的……

  鱼:代表年年有余,吉庆有余。

  萝卜:中国人俗称萝卜为菜头,吃萝卜,祝福有好彩头。

  火锅:代表日子的红红火火。

  除了以上三样东西,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也是必须要有的,这是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一样,并且各有讲究……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这是古时传下的习惯,饺子形状像元宝,意为大吉大利。

  而南方人则没有这种风俗,他们通常会吃馄饨和面条。

  除夕夜还有贴春联的风俗,春联一开始叫桃符,是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称,或者用纸画上二神图象,意在祈福灭祸。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等……

  春联在古时候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东西,也是展示主人才华的一桩乐事。

  可惜此刻除了农村还贴手写的春联外,城市里的人已经不亲自写春联了,挺多去店里买一幅现成的春朕,一贴了事,毫无乐趣可言。

  除夕夜,还有门上贴福字的习惯……

  大门口的福字必须要正贴,千万不可倒贴哦。

  自家门上的福字才能够倒贴,寓意新年“福到”了。

  这其中的原因嘛,随俗吧,嘻嘻哈哈.….…

  在中国民间过去还有剪窗花贴窗花的习惯,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岀各种图案的窗花,一个个窗花代表了大家对新的一年的期盼。

  可这个习俗此刻在大城市也己绝迹了。

  除夕为什么要叫除夕呢?

  那里面还有很多传说故事……

  今日小编来说一个流传最广的关于除夕的传说故事。

  相传在中古时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它的名称叫“夕”。

  这个“夕”平时躲在山上休假,到了冬天,因为食物紧张,它便下山开工了……

  要说这个“夕”也忒不是东西了,你要吃什么,好好地问镇上的村民去买嘛!

  可是它呢?凭着自我个子大,脾气暴躁,会些功夫,不打声招呼,就闯到别人家,大吃大喝,外带打人伤命。

  不仅仅如此,这个“夕”还很好色,看到谁家有漂亮美眉,就要去糟蹋她,并且玩完了,还要吃掉她。

  这简直就是劫财劫色,外加谋财害命!

  所以说,这个“夕”根本就是一个没有任何家教,没有任何素质的山霸王,害人精!

  也不明白“夕”有没有父母?

  那些个村民个子矮,打可是,只好收拾东西,扶老携幼,四处躲藏,苦不堪言。

  老百姓对这叫“夕”的怪兽恨得牙痒痒,可是又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在背后骂它是恶魔。

  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啊!

  上天明白人间居然有这么一个白吃白喝,还打人害命,好色贪财的怪兽后,十分的生气,于是,人间岀了个英雄人物。

  这个英雄名称叫七郎,他是个猎人,他浑身肌肉,力大无穷,箭法了得……

  他见百姓被“夕”害得家破人亡,漂亮美眉一个个都进了“夕”的肚子,他决定为民除害,争当礼貌模范。

  七郎经过调查,明白了“夕”的弱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个“夕”虽然凶狠,但他的胆子很小,异常怕响声,一听见响声,就浑身抽搐。

  七郎找到大伙,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找些敲得响的东西,一有动静,就团体打,这样的话,“夕”就不敢再来了。

  大伙一听,立马同意,全副武装,进取备战!

  这天晩上,“夕”果然又来开工了……

  它正惦记了一户人家的姑娘,谁明白它刚刚闯进这户人家,这家人立刻敲起了盆盆罐罐,这家敲了,那家也敲,整个镇子都了……

  这响声大的像此刻的巴格达,伊朗一样,那“夕”吓得屁滚尿流,四处乱跑,心脏病发作了……

  七郎见“夕”在发心胶疼,立即发狗咬它,“夕”没办法,只得带伤上阵,同七郎大战三百会合。

  镇上的人们一听外头杀起来了,也上下行动,一齐敲锣打鼓,把那个“夕”吓得直接趴下了……

  至于如何处置“夕”呢?

  这个有两个版本一一

  一、“夕”被七郎一箭穿心,就地正法了。

  二、“夕”爬回山上,永久退出江湖了。

  反正是,“夕”再也没有岀现过……

  这个英雄的名称也有很多说法,有人说他是猎人,叫七郎,也有传说称他是小孩,叫做“年”

  不管怎样,传说就是传说,大家估且一乐罢了!

  从此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意思是除去了“夕”这个怪兽。

  为了表示庆祝,家家户户都要熬夜守岁,放火炮,驱除不祥,迎接快乐。

  这就是关于“除夕”的传说故事之一……

  关于“除夕”故事还有很多,碍于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