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我的人不需要解释感悟(一):
懂你的人不需要解释,不懂你的人没必要解释!
解释都是多余的,懂你的人没必要解释!
能留下来陪你争吵的人,才是正爱你,在乎你的人!
一个懂你的人,能带来一段彼此愉悦的爱。一个不懂你的人,最终会让你懂得一个道理:人生中懂,比爰,更重要。
一个人就算再好,但不愿陪你走下去,那他就是过客。一个人就算有再多缺点,可能处处忍让你。陪你到最终,那就是终点。因为陪伴与懂得,比感情更加重要。
找一个你愿意忍受你的人,一齐走到最终。
我的思念,我的光明,我的晦暗,我的心境。从来不会想起,永久不会忘记。
要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一个不完美的人。
人与人之间全靠一颗心,心与心之间全凭真,将心比心,才得真心,以心换心,才能交人心!
懂我的人不需要解释感悟(二):
生活中,我们总是急于向别人解释,解释自我是什么样的人、做过什么样的事、以往受到过怎样的伤害,总害怕别人不够了解自我,而急于告诉别人你心中的自我。但其实,这种解释既苍白又无力,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永久不要向别人解释你自我。
庄子说:「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事物原本就有正确的一面,事物原本就有应当认可的一面;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正确的一面,也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应当认可的一面。
人人都有自尊,人人都有苦衷,人人都有自我的想法、做法、活法,理念不一样,做法不一样,活法就不一样,没必要去改变别人,做好自我就能够,不必费力解释。
以前看到过这样一个叫「三季人」的故事:有一天,子贡在外面扫地,来了一位客人问他:「你是谁?」他很自豪地回答:「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客人很高兴,说:「我能不能请教你个问题?」子贡回答:「当然能够。」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子贡心想这还用问吗,就说:「当然是四季,春夏秋冬。」
客人却连连反驳,说一年仅有三季,两人所以争执不休。孔子闻声而来,子贡就问孔子,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看了一会儿,说:「三季。」客人很满意的走了,子贡却十分不解地问孔子,为什么明明一年四季,非要说成三季呢?
孔子说:「你看来者,全身都是绿的,他是蚱蜢啊,春天生,秋天就灭亡了,从未见过冬天,你跟他争论这个问题,恐是三天三夜都没有结果的。」子贡了然,果然还是自我执着了。
时间是最好的武器,只要你是对的,只要你心里坦荡,那在意你的人总会自我找到答案,
有一个朋友以往说的一句令人感触颇深:那些用某种方式去证明自我真理在握的人,那些用某种方式证明自我知识丰富的人,包括那些用某种方式证明自我很有钱的人,都可能被认为是个疯子,只是他们自我不明白罢了!
想起了前一阵看到的两句话,一段话:不管你有多么单纯,遇到复杂的人,你就是有心计。不管你有多么真诚,遇到怀疑你的人,你就是谎言。不管你多么专业,遇到不懂的人,你就是空白。
所以,关键不是你不够好,而是你没有遇到对的人。别太在乎别人的评价,懂你的,不用解释;不懂你的,解释也没用。不需要向别人解释,做好自我!
懂我的人不需要解释感悟(三):
懂我的人不需要解释[本内容由 首页 / 整理]
我似乎是一棵树,虽然只是一棵幼苗,但我有自我的世界。我看起来孤独而欢乐。我身边有家人、同学、教师和朋友……可是谁明白我到底想要什么?
是你父母的家人吗?不要。他们不理解我是因为他们不细心?还是因为我的性格太多变了?他们用他们的思想控制我的思想,禁止我玩弄他们的行为。他们总是喜欢把我和我的好小孩相比,一点也看不到我的优势。他们似乎认为我天生聪明无知。不听话,是我的错。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他们想要的只是一个木偶,一个只听他们说话的木偶!他们想用规则来束缚我们应当放松的心。
如果家里那些父母年轻时经常吵架的小孩看到他们的.父母吵架,他们必须和我一样,没有恐惧,没有恐惧,只是想在无尽的黑暗离开时给我们一片光明。我喜欢呆在一个封闭的十分暗的小房间里,那里仅有一丝光线就足够了。当我们的亲戚远行时,我们经常十分担心,可是我们偷偷哭泣,因为他们说我虚伪。我们的父母和家人真的了解我们吗?
是教师理解我们吗?不要。不,他们只明白我在盲目地向我们的头脑灌输知识,而没有研究我们的感受,所以他们不是真正理解我们的人。
我想要什么?有时候连我都不明白,我喜欢像他们一样生活在阳光下。阳光很明亮,充满欢乐的气氛,可是我十分喜欢夜晚。在无边的黑暗中,恰好有一丝亮光。多漂亮啊!就像那些能拯救黑暗的人一样,黎明并不像阳光那样温暖,而是十分柔软。天亮了。当黑暗消逝,光明来临。
谁最了解我?不是亲戚,不是教师,不是同学,不是朋友,最了解我的人是我自我。仅有我明白我是喜欢夜晚还是白天,还是黑暗中仅有一线曙光的黎明。仅有我明白我的性格是开朗还是孤僻。这就是我,渴望在阳光下欢乐地玩耍,十分像黑暗和黎明——矛盾的我!
懂我的人不需要解释感悟(四):
懂你的人不需要解释
《诗经》有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人生在世,懂你的人,一个眼神就是最好的沟通;不懂你的人,说尽口水也没有用,你所有的解释都会是苍白无力,他看到的只是你的无知。
世间人有千千万万,看同一件事就有千千万万个观点。所谓的众口难调,就是如此。
没办法让每个人都满意,都喜欢你,都懂你;我们只需要做好自我,问心无愧就好。不怕被人误解,更不需要急着解释自我。
你不需要解释你自我,没有一朵花需要解释自我会开花。
不必强求所有人都能理解你,走好自我的路,去遇见最好的自我。
01,懂你的人,不需要解释
懂你的人,比爱你更重要。
正如张爱玲的一句名言: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我们这辈子会遇见的不一样的人,但真正感同身受的人却少之又少。
如果对方不懂你,你解释再多也是徒劳,越解释越容易引起对方反感,甚至像看“祥林嫂”一样看扁你。
朋友林子这些年暴富了,一问原因在老家搞花椒种植。林子成了红人,顺便把周围的人也带着富了。
林子说这些年全靠他老婆在背后默默支持他。被村民们误解:说他出风头,博人眼球;说他骗取国家补贴,只要补贴一到手就溜之大吉。
一遇上村民们嘲弄,甚至辱骂,林子的就老婆站出来对怼:“我的男人还轮不到你们指指点点,他要做什么关你们几毛钱的事,一天闲得蛋疼吗!”训得对方哑口无言。
一路骂骂咧咧地去施肥除虫了。
三年后,林子两口子不但没有逃跑,种植的花椒喜获丰收,还赚了不少钱。林子两口子也不计前嫌,更是免费帮扶村民们种植花椒赚钱。
又有人纳闷,就去问林子:“被冤枉,被骂,你却始终不辩解,反而以德报怨,这是为什么呢?”
林子的老婆淡淡地回了一句:“我们活在这世上,不可能事事与自我的认知相一致,偏见是无法避免的,当我们被误解时,与其会花很多的时间去辩白,不如把答案交给时间。”
林子是想干一番事业的人,一路上幸好有他老婆理解并支持。
一个懂你的人,如湖水明白月色的柔美,如微风明白琴弦的和声。
两人一拍即合,成全美事。
懂你的人,明白你的为人。在你被误解时,坚定地站出来维护你,支持你。
每个人只会按照自我的理解对一件事做出确定,试图说服别人是很难的。不如省下辩解的功夫,去实现自身更久远的人生价值。
02,不懂你的人,解释再多也无用
俗话说:永久不要去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有人信任你,天然会有人怀疑你;有人懂你,就必须有人误解你。
我身边就有一则这样的小故事。
自立要强的方媛来自川东的一个小镇,毕业后与大学同学结了婚。
婚后几年,方媛利用业余时间考了教师资格证,又考研。
从一家公司的小职员到一所高级中学的教师,她只用了三年。反观她老公这三年,每一天回家不是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就是睡觉。
她劝过老公无数次,期望他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可每次都被怼得“体无完肤”。
老公还“洗刷”她:“你那么奋力无非就是想多赚点钱,有钱了好去跟人攀比!这都是虚荣心作祟,好面子。”
每次听到这些话,方媛的心就像针扎一样疼。奋力改变自我,会被说成虚荣心作祟?好面子?
一个恣意拼搏和争取,一个自甘堕落和懒惰。相互不理解,相互不体谅。在一齐能和谐才怪!
磨磨蹭蹭过了5年,一齐“鸡飞狗跳”5年,最终还是过不下去了。
两个思维不在同一高度的人成了家,会比一个人更难过。
03,做好自我,时间会解释一切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做好自我,不要急于一时的解释,时间会给你最好的答案。
认识一个朋友英子,二婚。
记得她刚嫁过去那段时间,很不受男方小孩尊重。那小孩动不动就耍脾气、使性子。英子又不好跟老公解释,生怕因为解释小孩会挨了打,明里暗里流了不少泪。
那时候,听她苦笑着跟我讲,嫁过去才最终明白为什么后妈不招人待见,里外不是人啊。
我怕她再次离婚,总是劝她说:“小孩住读,每周才回来一次,熬熬就长大懂事了。”
英子却无奈地说:“你没有二婚,更不是后妈,体会不到这其中的艰难。小孩不喜欢我,如果我再不做得圆滑点,岂不是让老公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她心里想肯定替代不了小孩的亲妈,只能用善意慢慢去感动小孩,时间久了至少也能把她当长大辈。
五一节,我在朋友圈刷到他们一家子露营的照片,亲密地靠着小孩肩膀,宛如一对亲母子。
晚上聊天,她傲娇地跟我说此刻很快乐:老公疼她,小孩尊敬她。
我问她是不是有什么鸡汤大法,她却呸了一句:“哪有什么大法,我一向觉得与其像个泼妇般诉苦、谩骂,不如无声地做好自我,期待花开?”
深以为然。你若以心交心,就算换不来同样的真情,至少问心无愧。
任何事情、任何关系都应当这样,做好自我,不辩解,时间会证明一切。
后记:
常与同好争高下,莫与傻瓜论短长。
不懂你的人,永久都理解不到你的意图,所以你解释再多,都毫无意义。
懂的人,一个眼神就能意会,所以无需解释。
愿你余生都有一个懂你的人。因为一句懂你的话,胜过万千好话……
懂我的人不需要解释感悟(五):
当年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我们都期望有一个能够懂得自我的爱人,可是“懂”到底对应着什么样的具体涵义,并且由这句话引申出来的说法,比如“懂我的,何须讲,不懂我的,何必讲”,这样的说法会不会产生误导感情的可能?我们不妨尝试说一说。
当我们期望一个人懂自我的时候,我们下意识期望他懂得我们的一切,可是这个“一切”都包含哪些涵义呢?我们能够从这三个层面来看待:1情绪;2认知;3期待。情绪指向的是当下,认知是基于过往经验对事情产生的认识,而期待是期望发生或选择的行为。这个“一切”就包含了过去、当下、未来。而仅有情绪是当下的,是能够被对方捕捉和理解的;认知是基于过去的经验,是很难被对方感知的,仅有在双方愿意沟通交流的前提下,认知才有可能在必须程度上被理解;可是期待就更加难以感知,因为它完全是内心的想法。
我们不妨从这三方面进行阐述。
1理解对方的情绪:
情绪是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欢乐、悲伤、愤怒、惊讶、羞愧,正常人都会具备这些情感体验,它是我们内在感受的外在反映,是外显的,能够被觉察的。所以我们能够从他人的眼神、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等,确定他人处于什么样的情绪状态中。做到情绪上的“懂”比较简单,比如:他她眉头紧锁,大概就是不高兴了;他她两腮发红,头部微低,可能是害羞了;他她怒目圆睁,就明白是愤怒了。
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情绪体验,加之情绪具备一个重要因素:外显,所以我们很容易理解对方的情绪。大家对“懂”的基本要求也很容易得到满足。当然,经过特殊训练的人,比如警察;或者自身控制本事极佳的人,能够做到宠辱不惊,能够把自我的情绪隐藏的较深,那么一般人就会很难识别他的情绪是生气?害怕?焦虑?还是平静。所以如果期望对方“懂你”,那么你就应当先表露出你的情绪,如果你深藏不漏,对方是很难懂你的。
大家做到“理解情绪”相对简单,所以就有人无意识地把这种“懂”的要求提高,比如“你都明白我生气了,怎样可能不明白我为啥生气?”。事实是,做到识别对方的情绪,只能明白“哦,他她生气了”“哦,他她悲伤了”,可是至于他她为何生气,为何悲伤,那就牵扯到更深的一层。就如同有些男士很迷茫地说“我看到你很生气,可是我真的不明白你为何生气”,那么就需要进一步理解对方内心的认知过程。
2理解对方的认知:
理解对方的认知,就不能仅仅经过观察解决了,因为认知不是人类共有的,而是具有个体差异性的。我们的气质类型、生活环境、教育水平均不一样,应对同样的事情,每个人会基于过去经验产生不一样认知。
从发生一件事到结果是如此变化的:
事件——个人基于过往认知对事件进行解释——产生感受——采取行动(表达情绪)
同一事件在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结果,关键在于每个人对事件的解释不一样。
比如:女朋友让男朋友帮她拎包,遭到男朋友拒绝。
女孩1的心理:过往认知和信念——“爱一个人会为她拎包”
基于认知对事件的解释——“看来他不够爱我”
产生感受——怀疑、欺骗感、难过
采取行动——不理不睬或者指责抱怨
女孩2的心理:过去的认知和信念——“男人肯为女人拎包说明他会照顾人”
基于认知对事件的解释——“看来他不会照顾人”
产生感受——担心,难过
采取行动——不理不睬或者指责抱怨
均表现为不理不睬或者指责抱怨,可是对事件的认知却完全不一样。
理解对方的认知就要了解他的信念和观点,到了这一步,如果不是十分了解对方的长大环境、家庭背景、内心发展、个性特征以及经历等,是很难确定一个人的认知过程的。所以如果把“懂”提升到这一步,那么“爱”只是走进一个人的动因,可是“懂”是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了解过程。“爱你真的不必须懂你”。
3理解对方的期待
如果说做到“理解对方的认知”在满足足够的时间和交流之后,能够必须程度到达的话,理解对方的期待就更难了。恋爱中,我们常说的“爱我,你就应当明白我想要什么”。这时候的“懂”就到了更深一个层次,那就是“理解对方的期待”。
期待,是人内心深层次的需求,是指向未来的需求。它可能基于现实发生的事件,也可能完全与当下事件无关,是结合了过往认知以及个人特质,是很难被他人所感受到的。如果当事人不说,他人是很难了解当事人的期待的。同样拿上头的例子:女孩1的期待是这个男人是爱自我的,女孩2的期待是这个男人是会照顾自我的。
可是作为男人,必须是一头雾水的,觉得这与爱和照顾都没有关系,只是大男子主义作祟或者因为自我的信念问题造成不乐意做这件事罢了。
其实,女人心里是明白的,这个人不可能完全懂我,可是为何她们还乐此不疲地把“爱我就应当懂我”作为口头禅呢?我们试图分析一下原因:
1文化下的矜持
中国文化的多年传承,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对女子的要求就是:三从四德。女人应当做的是听从,而不是要求。既然不能提要求,那么女人唯一的期望就寄托在身边的人能主动满足自我的内心要求。如果他明白自我想要什么,那么自我就不用”冒天下之大不韪”来满足自我了。
2表露有风险
自从摆脱了古代门当户对、核算彩礼的礼数之后,现代的价值观对女性又加上了新的枷锁,那就是“感情”。关于感情的描述总是将感情定义为凌驾于物质之上的一种精神追求,是纯净的、不食人间烟火的。既然高于物质,那么但凡提起与任何与物质有关的东西,便是“俗物”。男人们更是害怕女人物质,这从人们对这些年的“物质女”的反感可见一斑。
可是,作为食五谷杂粮的身躯,又无法免俗。应对很多选择的时候,女人如果表露要求,是有风险的,会被男人认为此女要求过多,俗气之至。在女人无法确定一个男人的理解度的时候,她们是不会冒险的。就连吃饭的时候,女人也要研究“我能不能选择贵的,万一他认为我消费过高占便宜怎样办”,所以就会出现下头的一幕:
男:吃什么?
女:随便
男:火锅?
女:那有啥好吃的!
男:那吃什么?
女:随便
是的,你们剥夺了我提要求的权利,可是我拒绝的权利还在。拒绝后女人还期望男人主动提到自我的心坎上,于是女人们学会了“以毒攻毒”,你不是感情至上吗?那么你爱我?就应当像你了解你有多少money一样了解我!
3作为考验方式
女人在感情中总是有不安全感的,她的一生都在考验身边的这个男人是否爱自我,是否是自我的“知心爱人”,穷其一生,其乐无穷。
可是,感情终究是一种情感,情感终究是需要认知做基础的,认知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时都在随着外界环境和个体经验变化。那么想要感情恒久远,就要不断地了解对方,不断地沟通,不断地改变。
这也是我想要尝试讨论这个问题的原因:“懂我”是婚姻关系久存的一种保障,也是婚姻双方应当坚持沟通的目的。爱一个人,着实应当奋力相互了解和理解对方,可是绝不等于“爱我,就应当立刻懂我”也不等于“不懂我?那就是不爱我”,它们之间不是充分条件。异常是在恋爱初期就抱有这种观念,甚至认为不沟通也能够做到懂的话,很容易让双方产生沟通障碍。因为恋爱双方认识的时间不足,加之生活背景和个人性格差异较大,交流和沟通还不足以理解彼此。除了情绪是外显的,认知和期待都是人内心的活动。如果一方稳坐泰山地要求对方“爱我,就应当明白我想要什么”,另一方觉得无辜和苦恼极了。这种观念并不利于恋爱,甚至会毁掉一段完美的感情。双方应当在爱的前提下,奋力去了解对方的情绪、认知和期待,可是这个需要很长时间,也是一生的功课。
我们期待爱自我的人就应当懂自我,那里面有个思维误区,这个和“你是学心理的,你就应当明白我在想什么”是一样的。学心理学的人只是更容易捕捉对方的情绪,更容易理解对方的行为,可是不等于“你不说,他就明白你在想什么”。“懂”是有边界的。
所以,网络流传一句话“我不问+你不说=误解”,这才是真正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