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精选30篇)

时间:2023-01-05 09:17:58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一):

  根据镇党委围绕“活力xx、生态xx、礼貌xx”三大目标,开展新兴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快乐新城建设三大行动的总体思路,按照《xx镇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纲领(20xx-20xx年)》,为在新的起点上统筹推进xx三个片区的新农村建设,实现产业繁荣、生态优化、环境整洁、设施完善、乡风礼貌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目标定位

  今后三年,xx镇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推进新

  农村建设,奋力把xx镇新农村建设成为城乡统筹的示范区、产业集聚区生态化的后花园,成为生态、文化、田园风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的新型代表,成为继九峰山、紫石片区之后的全区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典范。

  二、实施原则和方法

  (一)规划指导。专门组建包括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和国土、

  规划、城建等部门在内的专业规划设计团队,开展xx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xx镇农村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镇绿化景观设计整体规划等规划设计工作,为xx镇新农村建设指明方向。

  (二)基础先行。把基础设施放在主导的位置,全面加快交通、配套设施、旅游接待设施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型城镇功能。

  (三)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地方特色文化、历史底蕴与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突出海洋文化,提升文化内涵。

  (四)生态优先。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着重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生态优美的天然景观,推进生态礼貌建设,走资源节俭、环境友好、人与天然和谐的发展道路。

  (五)示范引导。根据总体规划和村庄特点,分类确定试点村(社),分别在村庄环境整治、“农家乐”旅游发展、村落文化打造等方面选择试点村(社)、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用三年时间打造第一批示范村庄、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

  三、重点工作

  根据总体目标定位、实施原则和方法,三年内重点开展基础、文化、环境、产业四大工程,全面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基础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基础。根据总体规划及各项具体规划,进一步梳理全镇各村(社)水、电、路及配套设施项目,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明确近三年重点实施项目。(牵头领导:xx。职责单位:城建办、各村社)

  (二)文化工程。充分挖掘并保护各村社的历史文物、文

  化素材,设立具有xx特色的海洋文化、农耕文化展示馆,突出主题,完善细节陈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标志系统的建设,设计优质、吸引必须客源的游览线路,强化洋沙山风景区管理和沙滩文化打造,实现文化内涵提升与旅游产品开发有机结合。(牵头领导:xx。职责单位:社事办(文卫)、文体站、各村社)

  (三)环境工程。全面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推进村庄环境改造,改善村庄整体环境。异常是要加大对违章建筑、危房、破旧房屋的拆除力度,能够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由村(社)团体收购、收租的形式,统一整理拆除后的边角地,拓展村庄发展空间。探索建立服务外包的方式,提升洋沙山风景区管理水平。(牵头领导:xx。职责单位:城管办、行政综合执法中队、各村社)

  (四)产业工程。全面实施xx镇新兴产业建设行动,推进镇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取发展现代信息业、国际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优质、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构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牵头领导:周庆海、王国芳。职责单位:经济办(工业、农业)、招商中心、旅游办、各村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职责。成立由镇长任组长、有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指挥协调各项工作任务的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统筹协调,从项目设计、项目安排、项目布点等方面进行统筹把关。具体工作任务逐一落实牵头领导、职责单位,重大项目分别组建项目专项工作组,确保各司其职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重点做好项目推进的政策处理和群众思想工作。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各单位、各村社贯彻落实情景的督查和考核。

  (二)多措并举,保障要素。加强项目包装,进取向上争取土地指标。进一步优化镇级财政投入结构,加强与区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进取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整合利用现有投融资平台,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城建建设投融资模式,进取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三)强化管理,提升品位。进一步完善镇招投标中心运作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施工管理,强化质量监督,奋力打造一批标志性建筑、一批新的城镇景观和一批精品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提升城镇面貌长效管理水平。[本内容由 首页 / 整理]

  (四)宣传引导,构建合力。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力度,经过多种渠道、多个层面向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宣传科学现代化的新农村建设理念,奋力营造全镇上下齐心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二):

  一、项目建设总体思路和绩效目标

  (一)总体思路

  按照农村人居环境“一年见成效、两年有提升、三年大改观”的总体目标和“由村内到村外、由户内到户外、由屋内到屋外”的工作思路,以“三清三建三提升”为重点,坚持示范引领、全面带动,做好户内整治与户外整治同步推进、村庄风貌与精神面貌同步提升,着力解决农村“七乱”问题,奋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绩效目标

  该项目受益村数5个,受益户数469户,受益人数1256人。经过实施项目,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乡村,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快乐感、满意度。

  二、项目建设地点及资料

  (一)项目主管部门:渭源县农业农村局

  (二)项目实施单位:莲峰镇、锹峪镇、上湾镇、麻家集镇、清源镇。

  (三)建设地点:莲峰镇团结村、锹峪镇贯子口村、上湾镇上湾村、麻家集镇袁家河村、清源镇张家湾村。

  (四)建设时限:20xx年6月至9月

  (五)建设性质:新建

  (六)建设资料:

  1.上湾村:总投资30万元,结合上湾村村庄建设规划及村情实际,以提升人居环境为目的,新建道路排水渠780米,毛石护坡70米。

  2.张家湾村:总投资30万元,对清源镇张家湾村徐家庙社道路沿线农户进行基础设施提升改造2500平方米,投资24万元;房前绿化200平方米,投资6万元,并配套相关附属设施。

  3.贯子口村:总投资30万元,整治断壁残垣28米,投资2.1万元;公共区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1560米,投资9.36万元;村内传统建筑修复保护2365㎡,投资9.46万元;村内公共区域绿化1150平方米,投资9.08万元。

  4.团结村:总投资30万元,新建掌子社、后庄社晾晒场各一处,共计1600平方米,投资12.8万元;新建30平方米垃圾池两座,投资6万元;徐家堡至水泉社道路两侧覆土4公里,投资4万元;清运村内垃圾约100顿,投资1万元;购置三轮垃圾清运车一辆,投资2.5万元;购置240L铁质垃圾桶74个,投资3.7万元。

  5.袁家河村:总投资30万元,对村级滑坡隐患点进行治理,修建护坡185米。

  三、资金来源及投资概算

  (一)资金来源

  20xx年第二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二)投资概算

  该项目概算总投资150万元。

  四、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及公告公示要求

  (一)方案制定和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6月)。完成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审批及前期公告公示、招投标等前期工作。

  (二)项目建设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于7月全面开工建设,8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同时完成项目建设及建设中公告公示等。

  (三)项目验收阶段(20xx年9月)。项目完成后,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县直有关单位进行县级验收,出具项目竣工验收意见书。同时各乡镇做好项目自验、审计、竣工报账和绩效评价及竣工公告公示等工作。

  五、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指标:经过项目实施,能够改善469户1256人的人居环境,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二)生态效益指标:有效解决了农村“七乱”问题,改变了村庄脏乱差现象,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

  (三)群众满意度指标:有效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快乐感、满意度。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严格落实项目主管部门、资金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审查、审批制度,确保方案资料贴合发展实际需求和群众发展意愿。涉及项目建设的乡镇是该项目的实施主体,负责做好项目实施、资金报账、收益监管、公示公告、做好各类项目资料整理工作,并成立领导小组。村两委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负责做好项目建设、公示公告、资金使用等各项工作的日常监督和项目建成后动员和带领广大群众全面落实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等工作。

  (二)做好宣传动员。充分利用微信群、公众号、抖音和快手等新媒体和广播、报刊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经过召开村组干部会议、村民议事会议、张贴宣传标语、加强传单等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进取性,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构成推动工作开展的强大合力。

  (三)强化资金管理。项目资金严格按照财政资金管理办法使用,专款专用,专户管理,单独核算。不准挤占、截留、挪用和克扣。项目建设单位根据投资计划和工程进度,按已完成工程量填写报账申请书,经项目负责人和工程监管人员签字后,连同财务原始凭证,审核后予以报账,同时上级管理部门对资金应用情景随时进行检查、监督、年终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查处解决。镇纪委、镇财政所监督检查财政预算资金管理落实情景,定期组织开展重点抽查,对发现的问题责成施工单位限期整改,确保财政资金项目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三):

  按照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关于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中农发〔2019〕5号)要求,结合本县实际,特制定安吉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践行“两山”理念,建设中国最美县域,按照打造实施乡村振兴先导区的总体部署,结合实际,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八个村”建设,大力发展美丽经济的同时推广乡村治理“余村经验”做法,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本事现代化,全力争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

  二、基本原则

  1、党建引领。将村党组织的建设贯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始终,注重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政治功能,增强感召力、影响力,使其成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2、三治融合。应正确处理好自治、法治、德治三者的协同关系,将三治结合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于乡村治理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相互贯通。

  3、以民为本。坚持群众主体,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引导群众增强自主意识,激发群众活力与能动性,进取广泛参与乡村治理。

  4、因村施策。根据本村村情、民情与人文风俗,注重培育多元治理主体,建立贴合本村实际、既有共性又有特色、实用且可操作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和模式。

  5、传承创新。继承发展“枫桥经验”、“后陈经验”、“余村经验”,顺应时代、把握规律,推动乡村治理理念、方法与体制机制创新。

  三、工作目标

  到2020年,乡村治理“余村经验”推广运用全覆盖,“八个村”建设为主要资料的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建成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57个以上、覆盖率到达30%以上,高质量完成省级善治示范村建设任务,力争《乡村治理工作规范》地方标准申报国家标准。乡村治理在理念创新、实践探索上持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到2021年,“余村经验”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创新丰富、影响力持续扩大,自治、法治、德治水平显著提高、结合程度更加紧密,“八个村”乡村治理工作规范更加完善,建成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76个以上、覆盖率到达40%以上,建成省级善治示范村57个以上、覆盖率到达30%以上,社会治理与生态礼貌同步推进、善治乡村与美丽乡村一体建设,在全省全国率先建成乡村治理现代化样板区。

  四、试点资料

  (一)坚持“支部带村”,凝聚乡村社会治理合力

  1、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加强党组织对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创新党组织设置,以“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村企联合”等形式,探索推进镇村区域党建联盟和农村新社区党建工作。推进村党组织书记经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做到能兼则兼,其中1000人以下的村原则上全面实行村党组织书记经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

  2、巩固基层战斗堡垒。深入贯彻落实“双创双全”组织力提升工程,大力推行党支部“B(标准)+T(特色)+N(若干任务)”资料体系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民主评议等党内基本制度,持续深化党建工作规范提升。结合“美丽党建”强基行动,深入实施新一轮“百村示范、千村晋位”专项行动,到2021年,县级整乡推进示范乡镇(街道)党委比例到达13以上,县级先锋示范村党组织比例到达13以上。

  3、壮大党员先锋队伍。深入实施“头雁领航计划”,培养选拔政治强、能带富、善治理的村党组织带头人,抓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建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人一档”,推行“三色管理”和不称职村社干部“歇职教育”,建好用好村社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到2021年,村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学历比例超过50%。深入实施村党组织书记“雏雁计划”,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按照每村2名(40周岁以下的至少有1名)后备培养对象的要求,逐村建立后备力气名单。

  (二)坚持“发展强村”,增强乡村社会治理动力

  1、持续发展壮大村级团体经济。完善《安吉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壮大村级团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因地制宜,精准推广“飞地强村”发展模式,有效盘活闲置、低效的村级团体存量资源资产,促进村级团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进取推动人才、资金“上山下乡”,为村级团体经济发展强化要素保障。到2021年,基本消除村团体经营性收入40万元以下的村,村均团体经营性收入达120万元以上,年收入200万元以上的村达50%以上。

  2、促进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发展“高质量、高水平”绿色生态高效农业。大力开展乡村经营,进取发展美丽乡村全域旅游、乡村共享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做优做精美丽产业,促进农村电商稳步增长。到2021年,完成1个国家级特色农业强镇建设,2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建设,提升茶、竹两条示范性农业生产链产值30亿元以上;乡村经营示范村达35个;建成A级景区村庄20个,其中3A级以上5个;电商专业村达25个,村级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农产品网上销售额到达25亿元。

  3、全面创造农民群众完美生活。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乡村延伸,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农民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户以闲置农房、承包经营权等多种方式入股,与村团体、工商资本等合作取得收益。完善农村养老、公共教育卫生体系,加大农村常住居民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加强对低收入农户的帮扶和救助力度,拓宽低收入农户增收途径。到2021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6万元,城乡收入比缩小到1、7:1以下。

  (三)坚持“民主管村”,激发乡村社会治理活力

  1、强化村级自治。进取引进社会化服务,发挥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完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发挥村规民约效能,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修订村规民约,善用舆论和道德力气来强化村规民约执行力,发挥法规、村规、家规在基层乡村治理中的协同作用。在“微网格”基础上探索开展以村民小组(天然村)为自治单元的“微自治”,激活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拓展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平台。

  2、丰富自治形式。以“遇事大家议、决策大家定、有事大家干”为原则,完善提升“三重两轮票决制”、“五议两公开”制度,不断丰富基层民主协商实现形式。大力推广“五个所有”、“四个不出村”、“两山议事会”、“和谐共建会”等经验做法,推进以民主议事为形式,集科学决策、合力干事和效果评估于一体的基层民主管理方式。支持建立“村民微信群”、“乡村公众号”,推进村级事务即时开展。

  3、鼓励多方参与。进取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乡村建设和治理。开展统战工作,全面建立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的人才库,进取发展县级层面的“联谊会”,经过搭建工作载体、规范建设标准、试点稳步推进,引导各类人才在乡村治理中发挥进取作用,推广“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志愿者队伍”“优秀人才队伍”等经验做法。

  (四)坚持“依法治村”,坚持乡村社会治理定力

  1、提升民主法治村等级。大力实施全国首个民主法治村建设市级地方标准《美丽乡村民主法治建设规范》,全面落实《湖州市民主法治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按照“有标识、有阵地、有人才、有服务”的“四有”要求,实施亮牌提升、阵地建设、队伍建设、法治服务四大工程。到2021年,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省级民主法治村55个,市级民主法治村达标率100%。

  2、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全面推动法律服务乡村全覆盖,加快推进村(社区)法律顾问“e服务微信群”建设全覆盖,实现线下、线上服务有机融合,为人民群众供给法律援助“一站式”服务。推广律师站点驻村、法官联村等创新模式,下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定期开展村务“法律体检”,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职能作用,推广车载法庭等巡回审判方式,推动法律服务延伸至末梢。

  3、营造依法办事氛围。坚持开展法治教育,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育一批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加大宣传普及法律法规力度,建立“法律大讲堂”,开展“法治宣传村村行”专项行动和“以案释法”活动,建好村村需“裸晒”、户户能点播的“法治家园”数字电视云频道,提升农民群众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推动构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五)坚持“道德润村”,提升乡村社会治理内力

  1、加强农村精神礼貌建设。抓好新时代礼貌实践中心建设安吉试点,深入推进“一七百千万”实践中心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礼貌实践走亲“最终一公里”系列活动,弘扬崇德向善、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等传统美德,培育淳朴民风。发挥“一约四会”制度作用,着力推进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常态化开展“垃圾不落地、出行讲秩序、办酒不铺张、邻里讲和谐”等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

  2、提升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安吉好人”选树等;建立千万元安吉好人基金;加大志愿服务组织和引导力度,打造“家园先锋”、“家园卫士”、“家园文工”、“家园园丁”、“家园医生”“家园顾问”等六大家园志愿服务队伍;深化未成年人“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基层道德文化特点,加强区域道德品牌建设,生动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

  3、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升级。以全省实施万家文化礼堂引领工程为契机,大力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一体化,到2021年,实现文化礼堂建设行政村全覆盖。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主阵地,整合农村宣传文化、体育健身等公共服务资源,推进基层“六文”阵地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施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组建基层文艺团队,以团队带活动,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农民文化素养。

  (六)坚持“生态美村”,增添乡村社会治理魅力

  1、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正确处理经济发展、村庄建设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执行生态红线管控制度,杜绝不合理开发,保护水资源、公益林,提升环境总体质量。深入实施生态礼貌示范建设行动,全面落实烟花爆竹全域“双禁”等措施,持续打造一批生态礼貌建设与“两山”实践创新示范点。到2021年,高标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优良率到达85%以上。

  2、提高美丽乡村层级。根据《美丽乡村建设条例》,着力打造“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升级版,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美丽乡村全域建设,持续高品味建设美丽乡村,高品质推进乡村振兴,引导控制村庄整体风貌,融入文化元素、突出乡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到2021年,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达60个,市级美丽乡村全覆盖,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全覆盖。

  3、实施长效规范治理。大力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垃圾源头分类的村实现全覆盖,推广“垃圾不落地”等经验做法。到2021年,188个行政村农村垃圾源头分类全覆盖。健全完善城乡生活污水治理长效机制,切实打造更干净、更整洁、更美观的农村人居环境。进取争创全国礼貌城市,巩固提升卫生县城和卫生村镇建设成果,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背街小巷及乡村结合部环境卫生治理。

  (七)坚持“平安护村”,消除乡村社会治理阻力

  1、构建立体化治理体系。深化“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全面提升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等平台的运行效能。大力构建“防控人网+数据智网+全科地网+监控天网”的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基层综治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落实相应政策。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建设。深入实施村居“雪亮工程”,建立健全镇村户三级联网联控的视频监控网络。

  2、完善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加快推动法院跨域立案系统、检务办事标准指引、公安“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延伸至农村,提高响应群众诉求和为民服务本事水平。大力开展自防自治,进取推广“平安家园卫队”、“优秀人才”有益经验,不断壮大护村队、护厂队等群防群治队伍,分级分类培育打造一批社会治理样板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奋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纠纷早化解”。

  3、加强全科化网格建设。建设专职的“六+X”模式“全科网格员”队伍,发挥其在协助做好基础信息收集、社会治安巡防、问题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政策法规宣传等方面的作用,确保“点上有人守、线上有人巡、面上有人控”。深化“支部建在网格上”,依托网格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推动党员干部就近、就亲、就熟联系服务群众,把党的工作延伸覆盖到每个全科网格。

  (八)坚持“清廉正村”,规范乡村社会治理权力

  1、规范农村基层公权力运行。推进村级事务精细化管理,围绕人、财、物管理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完善落实村级事务清单及流程规范。制定村级微型工程建设项目交易管理办法,规范发包方式,加强全程公开和监管。加强村级廉情工作站建设,构建村级联合监督模式。落实安吉县清廉正村八项要求,完善清廉乡村评估体系,推进清廉乡村示范村、示范带、示范群建设,塑造具有鲜明安吉特色的清廉乡村建设品牌。

  2、全面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深化村级“三务”公开信息平台建设,完善“三务”公开目录,细化公开标准,建立数字电视、手机APP等多元化公开渠道,确保群众见得到、看得明、能监督、易参与。深化阳光村务指数评价,推行“点题公开”“疑问反馈”、“公开到户”等制度。完善“村财民理乡管”模式,全面推行村级非生产性开支村务卡结算制度,推行村组团体资金竞争性存放,全面实行村级行政事务零招待和村级财务逐笔公开。

  3、加大基层“腐败”惩处力度。加强乡镇纪委(监察办)规范化建设,推动监察职能向乡镇(街道)、村居基层延伸,强化对基层公权力运行情景的监督。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发生在民生资金、工程项目建设等领域的违纪违法行为。把惩治“蝇贪”同扫黑除恶结合起来,严厉打击“村霸”、宗族恶势力和黄赌毒背后的腐败行为及其“保护伞”。深化完善巡镇带村工作,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终一公里”。

  五、方法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9年7月—2019年10月底)

  成立安吉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并安排专职人员;召开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明确职责,落实分工。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9年11月—2021年10月)。

  1、细化方案。围绕“八个村”试点资料,细化相应的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2、氛围营造。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新媒体作用,广泛宣传乡村治理“余村经验”创新做法和突出成效,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的良好氛围。

  3、组织落实。根据试点细化方案,落实横向、纵向职责分工,鼓励试点先行,推动构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加大政策扶持,健全完善农村各项制度,深化和提升农村治理本事和服务水平。对照建设工作任务要求,固强补弱,确保成效。

  (三)总结阶段(2021年12月底前)。

  及时总结试点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做好试点工作总结、典型案例撰写、改革经验提炼等相关工作,构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可示范的乡村治理机制体系。同时,完成总结报告,迎接评估鉴定。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争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摆在重要位置,作为打造新时代浙江(安吉)县域践行“两山”理念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的重点工作之一加以推进。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农业农村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体制,县委、县政府成立安吉县争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农村局。强化工作统筹,明确推进计划,全面细化落实,狠抓督查考核。加强对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治理的实绩考核,纳入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工作考核和综合考核资料。

  (二)明确职责分工。县农业农村局要发挥好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工作总牵头总协调作用。纪检监察机关负责督促抓好“清廉正村”,大力推进清廉乡村建设。组织部门牵头负责“支部带村”,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治理。宣传部门牵头负责“道德润村”,加强农村精神礼貌、农村文化和道德建设。政法部门牵头负责“平安护村”,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政部门牵头负责“民主管村”,指导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创新民主协商形式载体。司法行政部门牵头负责“依法治村”,全面提升乡村法治水平。农业农村部门牵头负责“发展强村”“生态美村”,指导美丽乡村建设、村级团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统战部门要做好统战、农村宗教等工作。财政部门要健全对乡村治理的投入保障机制。工青妇、农合联等组织要发挥好各自联系群体的作用。其他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应的指导和推进工作,加强协调配合,构成工作合力。

  (三)加强要素保障。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探索经过政府购买服务和财政补贴等多种形式提高乡村治理本事。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优化乡镇(街道)干部队伍结构,集聚乡村治理人才骨干力气;制定实施乡村治理专题干部培训计划,开展好全科网格员、社会工作者等乡村治理人员培训。发挥各级各类智库作用,及时总结提炼创新做法和有益经验,举办与乡村治理密切相关的各领域交流合作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全媒体的传播优势,多形式、多渠道宣传乡村治理的做法和成效,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凝聚全社会共同推动乡村治理的磅礴力气。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四):

  一、发展目标

  到20xx年底,全县3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与14个乡村振兴市级领导联系村(引领区)同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在全县前列,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乡村建设取得突出成效,乡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乡村治理本事明显增强,农民持续增收的本事显著提升,获得感、快乐感、安全感不断提高,为全县乡村振兴供给示范。

  二、重点工作

  (一)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将易返贫致贫人口和突发严重困难对象纳入监测范围,做到应纳尽纳,落实帮扶措施。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逐步提高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到20xx年末到达70%以上,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千方百计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本地区平均水平10%以上。

  (二)突出规划引领。以高质量村庄规划为龙头,带动乡村“三生融合”、产业发展、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因地制宜,把好编制依据、组织审批、技术水平“三关”,提升规划质量,确保可落地、可操作。20xx年7月底前,全面完成“多规合一”村庄规划。

  (三)做强乡村产业。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构成1个及以上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致富的主导产品和富民产业。大力培育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至少有1个县级示范家庭农场或1个县级农民合作社,逐年争创市级、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和省级、国家级示范社。村级团体经济收入逐年增长,到20xx年底,村级团体经济收入不低于50万元。

  (四)完善基础设施。完成“四好农村路”示范创立,加强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推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巩固和新增农村自来水人口,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率100%;有条件的村进取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加强供水工程维护。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升农村通信网络水平,实现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全覆盖。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推进燃气下乡,因地制宜推进阳光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利用。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现“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全覆盖。

  (五)抓好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力抓好农村建房风貌管控,开展村民集中建房试点。全面深化“首厕过关制”,高质量完成改(新)建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任务,打造一批美丽屋场、美丽庭院。到20xx年,各村无非正规垃圾集中堆放点,无敞口垃圾池,无露天焚烧垃圾,村庄保洁覆盖面和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率到达100%,生活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覆盖率到达100%,卫生厕所普及率、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率均到达95%以上,每个乡镇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至少一个创立成为省级美丽乡村。

  (六)深化乡风礼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取开展“最美乡贤”和身边好人、好婆媳、好邻居等学习宣传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广积分制等治理方式,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逐步解决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现实难题,提高乡村社会礼貌程度,深入开展礼貌村建设工作,争创省级以上礼貌村,树立健康礼貌、进取向上的新风尚。建设新时代礼貌实践站和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墙,每年至少开展5次以上文化活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每个村有1个标准的农家书屋,每年至少开展1次“三下乡”活动。加强历史文化名村、历史街区、传统村庄、农业遗迹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建设“湘妹子能量家园”项目。

  (七)改善乡村治理。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严格按照“五化”标准建设村党支部,不断加强支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推广村级组织依法自治事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等清单制,减轻村级组织负担。组建本村乡贤和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

  (八)提升公共服务。落实农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实现村卫生室产权公有,标准化建设达100%,配备1名以上合格村医,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为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供给健康服务,全面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本事。

  三、实施步骤

  示范建设三年行动根据各村的实际情景,按照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

  (一)逐村建立任务清单。20xx年6月底前,各村对照指导标准,强化目标导向,聚焦短板弱项,深入开展调研走访,充分尊重村情民意,逐村制定示范建设三年行动任务清单,报县级联点领导审定,县乡村振兴局汇总。

  (二)确定年度项目清单。每年3月底前,各村对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目标任务实现项目化管理,区分轻重缓急,确定年度实施计划,构成年度项目清单,经县级联点领导审核后,由县乡村振兴局汇总报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审定。

  (三)建立专项任务职责清单。每年4月初,按照职责分工,将项目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各县直职责单位应将本行动方案确定的年度任务纳入本单位本年度工作计划,重点保障实施。

  (四)组织验收。每年12月底前,县乡村振兴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各村实施的项目进行验收,验收结果作为对相关单位年度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重要依据。20xx年12月至20xx年1月,对照指导标准进行全面验收。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统筹。县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工作在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县乡村振兴局加强统筹、督促推动、监督检查,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等其他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抓好任务落实。注重充分发挥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作用。

  (二)整合资源。整合现有资源,统筹科学安排,充分调动政府和社会力气投入的进取性。县直相关部门单位国、省、市、县涉农专项资金申报、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安排,以及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等项目要优先保障乡村振兴市、县级领导联系村示范建设。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示范创立。

  (三)从严考核。建立“每月调度、双月盘点,季度讲评,年终总结”的调度机制,从严考核督导,由县委分管副书记或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每半年主持召开1次乡村振兴市、县级领导联系村示范创立工作推进会,不定期开展督查检查,及时解决问题。适时总结提炼特色亮点,推出一批乡村振兴典型创新经验、做法,表彰有关先进个人和单位。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工作纳入各乡镇、县直部门单位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评价范围。对因工作不落实、职责不落实导致成效不明显的地方和单位将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五):

  根据南英委办[20xx]26号《关于印发英都镇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建设“美丽乡村”是今后5年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方向和推进工作的总抓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我村新农村建设水平,根据《英都镇建设“美丽乡村”五年行动方案(20xx-20xx年)》,结合我村实际,提出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村建设“美丽乡村”,以“生态、绿色、和谐”为主题,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规划龙头作用,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奋力把石山村建设成“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二、总体目标

  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力争在5年时间内,经过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和建设无序问题、推进农业经营制度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等改革,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民生事业建设,大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变农民生活方式、优化农村管理模式,加快农村向城镇化转变、农业向现代化转变、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变。

  村庄秀美。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到位,农民房屋建设有序,布局合理,农民房屋外观协调,体现闽南特色。

  环境优美。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内无卫生死角。常年清洁卫生,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家禽家畜圈养,农户庭院整洁,房前屋后环境干净,无乱堆乱放现象。农户自来水和无害化卫生户厕基本普及,消灭旱厕。村庄道路通达、绿树成荫、水清流畅。

  生活甜美。农业结构优化,生产、生态和文化功能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多。农村教育、卫生、医疗、文化和体育等社会事业大力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农民礼貌观念提升、生活便利、文化体育活动丰富。

  社会和美。基层组织健全,村级组织战斗力强,群众对村级班子的满意率到达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以上。社会管理民主,“世纪之村”管理平台完善。农村治安良好,无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群体性的事件。

  三、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设“美丽乡村”,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基础,顺应发展变化趋势,要突显生态礼貌,保护生态环境,注意挖掘文化内涵,展现乡村特色。

  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建设“美丽乡村”,要把落实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最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立足解决“三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大胆突破村庄规划建设、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发展现代农业等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农民与土地的新型关系,促进农民集中居住或进入城镇。

  坚持长效推进、巩固提升。建设“美丽乡村”,要整合所有行政资源和集中全社会力气,建立可持续的长效推进工作机制,促进构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协同协作的良好局面。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要深入贯彻落实南安市、英都镇关于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部署,把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性工作,突出“点、线、面”综合整治,切实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1、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全面落实村庄卫生保洁。以“一清一保一机制”,即村庄环境卫生清洁、公共场所专人保洁,农村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为目标,以“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为重点,完善农村垃圾“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长效收集处理机制,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推行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或改造,对全村露天厕所(旱厕)提出拆除埋填处理方案,对全村露天厕所拆除户每自行拆除一个露天厕所(旱厕)对象给予补偿300元,并同时给予补贴建无害化厕所(三化厕或环保型化粪池)1000元,力求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同时按需求村级组织建设水冲式公厕2-3个,分布园南、宫后、石坑三大片区。对全村猪舍提出整治方案,村集居区不允许建猪舍圈养猪,村集居区内原建猪舍要求农户自行拆除,猪舍按15平方以下每个补偿300元给予拆除,15平方及以上每个补偿500元给予拆除,集中攻坚整治农村生活垃圾等突出问题,确保农村环境整洁、河流水源清澈。

  2、推进绿化美化建设。按照“建筑风貌好”的目标,根据分期实施的原则,组织开展改旧建新和房屋立面改造,整治旧房外观,坚持古村特色,美化村庄形象,引导农户进行庭院整理,农家庭院基本实现净化、绿化、硬化。加强“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抛荒地)的造林绿化工作,建设村庄公共绿地。路旁两侧、水旁宜林地段绿化率达80%以上,构建优美的乡村环境。

  3、开展农村生态建设。保护山水田林天然风貌。疏竣河塘沟渠,保护农村天然湿地,坚持水体洁净,修复村庄水系水景,计划筹资500万元进行石山溪辖区流域整治,构成亲水环境。

  (二)实施现代农业发展工程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注重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大力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提高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促进农业清洁化生产;二是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禁“二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业到水源保护区及坂头水库库区入户。推动企业到工业项目集中区集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污染。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优化乡村工业产业结构。

  (三)实施社会和谐促进工程

  1、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人口计生等社会事业,提高石山村卫生所医疗水平,全面提高农村卫生保障水平

  2、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逐步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全面推行“一站式、一条龙”便民服务,增强农村综合服务功能。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实现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依法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进取开展平安创立活动,以村警务室、联防队,平安基金会为平台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168”工作机制。加强村级组织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行保障机制。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广“世纪之村”平台,完善农村各项管理,加强对农村团体“三资”的监管,提高村级组织引领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的水平。

  五、实施步骤

  石山村“美丽乡村”建设分五个阶段推进:

  (一)启动年(20xx年)。9月中旬,开始开展全面的动员部署。村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部署建设“美丽乡村”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和分解任务。

  (二)行动年(20xx年)。大力开展示范项目建设。根据实际,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年初,计划投入50万扩大水源,新铺设公山至新寨尾自来水63#管道4.1公里,新建蓄水池1个,方便全村村民安全用水,到20xx年10月,完成农村土地、房屋普查建档,农村实现村庄清洁、基本消除村聚居区内猪舍、露天厕所(旱厕),并建水冲式公共厕所2-3个,做到保洁常态化和制度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村庄面貌明显改善。

  (三)推进年(20xx)。不断加大创立力度。组织推广农村集中居住,计划征地石山村石坑柯园山40亩,投建新村、建设民房30幢面积20xx0平方,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面貌发生根本的变化。

  (四)提升年(20xx)。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按照上级部署推进全村农村“五证”(团体土地所有权、团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宅基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林权证)的确权发放。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健全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机制,计划筹资500万元进行石山溪辖区流域整治,构成亲水环境,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五)深化年(20xx年)。全面回顾建设“美丽乡村”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持续开展创立活动,构长大效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美丽乡村”的建设水平。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六):

  按照西集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根据交通、区位、资源、经济优势及群众素质,经过调查研究,借鉴赣州模式,以甘南县兴十四村为榜样,结合常兴村8个天然屯的实际情景,因地制宜,立志用三年时间把常兴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做好常兴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生活富裕,乡村礼貌,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任务和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经过“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公共服务,切实加强物质礼貌、精神礼貌、政治礼貌、生态礼貌建设,为全镇新农村建设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为全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作为试点村的优势和典型性

  常兴村位于西集镇的南部,东至少凌河,西至漂河,北面与西集镇城区隔路(哈肇公路)相望。东距巴彦县城17公里,西距哈市79公里,有8个天然屯,总耕地面积22000亩,总户数1148户,人口4302人,人均住房面积17平方米。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示范要求,具有以下四点优势和典型性:

  1、具有良好的交通优势。村屯之间均由四级砂石路连接,北侧又有省级公路哈肇公路经过,与其它村屯相比,出行便利,交通优势明显。

  2、具有小规模的产业优势。近几年,在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工作中,为扩大农民增收渠道,成立了大葱基地一个,大蒜基地一个,绿色大米生产基地一个,黄牛养殖基地一个,这四大基地的建设,很大程度地调整了常兴村的产业结构,目前已初见成效。

  3、具有良好的基础优势。目前,已有2个天然屯吃上了自来水,其它村屯也在进行中。在行业部门的帮忙和支持下,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常兴村房屋砖瓦化率、自来水入户率、电话入户率,分别到达42%、35%、80%。如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悄加规范引导,可迅速提档升级。

  4、有良好的旅游优势。驿马山公园的建设和灵隐寺的落成,给常兴村的尚家屯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农民增加收入供给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5、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常兴村在60年代就是省级红旗单位,自70年代到此刻,始终是县乡的农村先进典型,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现代礼貌生活方式的潜移默化,使广大群众对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愿望十分强烈和迫切,享受现代礼貌的进取性和热情十分高涨。

  三、建设发展目标

  1、村民人均收入每年的递增速度要在10%以上,20xx均收入实现4500元。

  2、村政府所在地通白色路面,屯内巷路全部到达硬化。

  3、农民住房全部砖瓦化。

  4、自来水普及率100%。

  5、屯屯通电话,入户率到达95%。

  6、屯屯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

  7、四周绿化率到达100%。

  8、畜禽养殖小区化,不进入小区的全部建生态猪舍或鸡舍。

  9、厕所改造到达100%,建室内厕所或建室外封闭卫生厕所。

  10、垃圾、粪便、柴草全部出屯,垃圾、粪便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作为有机肥料。

  11、建立新经济组织,成立蔬菜、种植、养殖、加工等各类协会。

  四、工作任务

  1、修通村白色路面1条12公里,修村屯主道38条16828延长米,修村屯巷道30条6395延长米。

  2、有线电视入户95%。

  3、自来水06年新入户3个天然屯,07年入户3个天然屯。

  4、改建村办公室,建立档案室1个,图书阅览室1个,公共活动室1个,建立并规范村级卫生所1个,建妇幼保健站1个。

  5、修防洪大堤24里,环山拦水壕10公里。

  6、利用驿马山前坡2条大沟绿化造林80亩。

  7、绿化8个天然屯四周。

  8、新建卫生厕所1148个。

  9、村上出机动地、专项资金,把养殖大户向屯外搬迁,集中圈养。

  10、配合政府村村通广播。

  五、完成时限

  利用20xx年至20xx年三年时间,基本达标。

  六、主要推进措施

  (一)建设新农村,首先从基础建设抓起

  建设新农村,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增进农民福祉,具体是做好“三清三改、一修一建”工作。

  1、开展“三清”活动。利用春播前的空闲时间重点对村容、村貌进行综合治理,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到达柴草出屯、垃圾出屯、边沟整洁、道路畅通。

  2、开展“三改”工作。即改水、改厕、改路。改水将群众生产生活所用的小井地表水,改造为深井自来水。采取政府补一块,村民筹一块的办法,打深水井5眼,将供水管线及相关附属设施完善,使自来水入户率到达100%。改厕,建室内厕所或室外封闭厕所,改厕总数到达1148个。改路,主要是硬化村屯内外道路,便民出行。经过通村公路改造工程,向上争取资金和“一事一议”自筹的形式,修8个天然屯巷路68条13323延长米,在三年内基本硬化。

  3、搞好“一修一建”工程。常兴村位于少凌河与漂河交汇处三角交叉口,抗洪排涝是粮食稳产增收的关键,我们要采取向上争取资金和“一事一议”相结合的方式,修牢防洪堤防。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小孩是我们的期望和未来,为给小孩们创造一个安全、宁静、舒适的学习环境,我村要改造一所1栋324平方米的教室。

  (二)发展新农业,必须从拓产增收抓起

  仅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我们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构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方面,我们在继续做大、做好葱、蒜、黄牛、绿色大米四个基地的基础上,再从生猪养殖和两瓜种植上下功夫。葱、蒜种植面积800亩,黄牛饲养量1800头,绿色大米种植5098亩,生猪饲养量15000头,两瓜种植面积50亩。另一方面,大搞农村剩余劳动力长年或农闲时输出,预计输出劳动力800余人,实现劳务收入480万元。

  (三)培育新农民,核心从农民素质抓起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所以,依托农民技术培训学校,以培养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致富本事,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发展本事为目标,以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资料,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利用周六周日在农村小学成立培训学校,每年培训农民骨干2000人,经过典型带动和渗透,力争使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

  (四)塑造新风貌,倡导从科学礼貌抓起

  在开展“三清三改”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清理废弃房、猪牛栏和厕所,推进人畜分居,建养殖小区和生态型圈舍,尽快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象,争取三年内村屯道路基本硬化,自来水普及率100%,实现人畜分离。同时,扎实开展礼貌村创立活动,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对村民展开普法教育,反对一切邪恶组织,倡导健康、礼貌、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礼貌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五)提倡新民主,着力从村民自治抓起

  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机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增强村干部的公共服务意识,搞好“一事一议”,确保广大村民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六)崇尚新健康,主要从防疫治病抓起

  当前有句游行话,农村人怕得病,城里人怕失业。这虽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当前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农民的医疗问题已刻不容缓。为解除农民的治病难、疑难病治不起的困扰,首先我村要建1个村级规范卫生所,方便农民就医。其次,xx实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健全农村医疗医保服务体系,彻底帮忙农民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最终,为保证村民有一个健康有序的生活环境,我村下大力气、加大投入,抗击高致病禽流感等动物疫情,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管理。

  七、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试点村建设领导小组。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七):

  根据省、市美丽乡村建设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礼貌和谐乡风美”为目标,从20xx年起分级分步推进中心村建设,到20xx年,实现村庄布点规划保留的全市中心村建设全覆盖,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快乐生活美丽家园,到20xx年底80%以上布点中心村到达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其中60%到达省级中心村要求,40%到达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要求)。20xx年起,对有旅游发展潜力的村,力争经过三到五年的奋力,打造成3A至4A景区。

  二、工作任务

  从20xx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采取分级分类分步建设的办法,对我市103个中心村,分省级、市级、县级、乡级,按不一样资料和标准建设,到20xx年底实现四级中心村建设全覆盖,到20xx年对未达标的中心村进行提升,力争80%以上中心村到达建设要求。

  1.省级中心村31个。2013-20xx年已建成18个,结合乡村旅游进行建设,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建设。20xx年建设6个,20xx年建设7个。

  2.市级中心村19个。20xx年建设6个,20xx年建设6个,20xx年建设7个。

  3.县级中心村25个。20xx年建设7个,20xx年建设9个,20xx年建设9个。

  4.乡级中心村27个。20xx年建设8个,20xx年建设9个,20xx年建设11个。

  三、建设资料和标准

  1.省级中心村。严格按省定资料和标准进行建设。

  2.市级中心村。按照低于省级中心村标准进行建设。

  3.县级中心村。重点对村庄进行“三清四改五化一推”(“三清”:清垃圾、清河道、清沟渠;“四改”:改水、改厕、改路、改圈;“五化”: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一推”:推广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具体资料和标准见附件1)

  4.乡级中心村。重点进行村庄整治、庭院整治、环境整治、卫生整治。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三年全覆盖工作领导组,市长为组长,市委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市委常委、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负责三年全覆盖工作,确保三年完成各级各类中心村建设任务。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切实承担起主体职责,根据三年全覆盖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建设资料,确保按年度完成建设任务。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要构建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和考核机制,各乡镇、街道要抓好组织协调、资金整合和督查指导,推动此项工作有效开展。

  2.加大资金投入。健全“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共建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省级中心村旅游发展型按250万元村,社区功能型按200万元村进行奖补,市、县、乡级中心村分别按30万元、20万元、10万元标准进行奖补。在财政预算安排时,市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按照5%以上的比例增长。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和社会资本参与度,引导民营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构成规模化效益。

  3.加大项目整合。建立涉农项目整合县级“一把手”负责制,编制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整合总体规划,完善协调机制,规范整合程序,确保涉农项目资金更多地投入到各级中心村建设。乡镇和村在自身财力许可范围内,增加投入,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其投工投劳,开展力所能及的筹资工作。重点整合旅游资源,逐步做到美丽乡村建设向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发展转变,在美丽乡村建设产出上做文章。文旅部门要加强指导,异常要加强家庭农场、农家乐、公厕、停车坪等建设的指导,按照旅游标准进行建设。

  4.完善帮扶机制。进一步完善市级领导联系乡镇和市直单位帮扶美丽乡村建设制度,市领导每年必须到联系乡镇和中心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指导等活动;市直单位必须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中层干部具体负责包村工作,重点加大对联系中心村建设的帮扶力度,从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方应对联系村实施有效帮扶。

  5.强化考核指导。20xx年、20xx年省级中心村分为旅游发展型和社区功能型两大类,旅游发展型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分年度实施,重点突出旅游发展元素和文化元素,突出亮点,在特色上做文章;社区功能型重点在功能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上做文章,投入上要控制,无需大拆大建,关键在村庄整治和环境治理。同时将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三年全覆盖完成情景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管理考核,完善现有的中心村考核体系,改善指标设置、考核方式方法,构成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美丽乡村建设考核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八):

  为加快全镇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全镇农村精神礼貌建设水平,按照区礼貌委的有关要求,镇党委、政府决定自20xx年3月份开始,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实施以创立礼貌建制镇、礼貌生态村、礼貌街路和礼貌户为主要资料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礼貌建设2110工程。

  一、工作目标

  年内确保星级礼貌镇创立成功,确保全镇有2个村成为星级礼貌生态村示范点,确保每个村创立一条礼貌示范街路,每个村选树10个星级礼貌示范户。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星级礼貌镇创立主要工作任务。

  1、建立完善镇直机关干部学习工作管理制度。将20xx年做为机关作风建设年,深入开展“创立学习型、服务型机关,培养思考型、创新型干部”活动,提高干部的工作本事和工作水平。

  2、滤布建立完善综合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结合全镇机关干部包村工作,构建“镇有大厅、服务队,村有服务点,组有联络员”的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服务型政府建设。

  3、进一步加强市场环境整治。与工商、税务等驻镇企事业单位共同配合,开展市场环境建设专项整治,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

  4、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教育活动。经过深入开展以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为主题系列活动,在广大青少年中树起崇尚道德、崇尚礼貌之风。

  5、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继续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工业经济发展步伐,以项目建设为中心,20xx年确定30个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发展项目,进一步加快全镇经济发展。

  6、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筹措资金对镇中心街部分路段进行改造;规划建设居民小区;筹资改善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对镇中学进行维修改造;开展镇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强绿化、美化,在镇区内规划植树500亩。

  (二)星级礼貌生态村、礼貌示范街路创立主要任务。

  1、各村要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两委”班子成员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并制定完善相应的制度,切实建立勤政廉政行为规范的村级工作机制。

  2、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经过推行群防群治的工作措施,增强农民人人参与防范打击治安刑事案件的意识,全村治安案件逐渐减少,刑事案件到达零发案目标。

  3、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组织引导农民开展健康向上富有成效的文化体育活动,杜绝迷信、等不礼貌活动;组织农民进取参加科技教育学习培训,力争每户掌握至少一门致富技术。

  4、制定全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保证团体经济不断壮大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村要制定本村五年和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确保工作阶段性、计划性和连续性,确保本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5、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本村荒山荒坡治理,每年有计划地治理荒山荒坡。

  6、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全村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入学率达100%,普及义务教育。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确保农民小病不出村。每年开展1-2次环境卫生整治,落实卫生职责制,确保村内各街路卫生整洁,垃圾及时清理。村内主街路做到门前“四包”,门内达标,并保证路面硬化,安装路灯,无乱堆乱放、摆摊占地现象。

  (三)十星级礼貌户创立任务,按区里标准施行。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成立领导组织。为确保2110工程扎实有效开展,镇村两级分别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礼貌建设创立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和安排部署创立工作。

  (二)实施专人负责专项推进。太和镇村分别有一名领导专门负责组织实施创立工作,定期确定工作计划,并对其中重点难点工作实施专项推进。

  (三)加强经验交流和示范引导。全镇经过定期在有关村召开两个礼貌建设经验交流会(现场会),以及到外地参观学习等措施,互相交流学习创立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推进全镇的整体创立工作。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九):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xx〕13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皖政〔20xx〕16号)精神,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总体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改革乡村医生服务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和培养培训政策,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提高乡村医生整体素质,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全面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二)主要目标。到20xx年,确保全省乡村医生普遍具备医药卫生类中专以上学历,50%以上的乡村医生取得执业助理医生以上资格,乡村医生年龄、学历、执业资格结构更加合理,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合理待遇得到切实保障,基本建成一支素质较高、适应农村基层需要的乡村医生队伍,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更好保障农村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健全乡村医生管理制度

  (三)明确乡村医生职职责务。乡村医生(包括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下同)主要负责向农村居民供给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承担卫生计生部门委托的其他医疗卫生服务相关工作。

  (四)合理配置乡村医生人力资源。各地要综合研究辖区服务人口、服务现状和预期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乡村医生,原则上按照每千服务人口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每个村卫生室至少要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没有乡村医生的村卫生室,由所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驻医生供给服务,或引进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到村卫生室工作。村卫生室实有人员超过规定配备标准的,原则上不得新进人员。

  (五)严格乡村医生准入。县级卫生计生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乡村医生资格审核,加强准入管理。在村卫生室执业的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并按规定进行注册。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必须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从事护理、药事及医技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相应执业资格。

  (六)规范乡村医生考核。县级卫生计生部门要按照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的原则,完善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办法,统一组织开展考核。考核资料包括乡村医生供给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执行基本药物制度,遵守基本医保规定,学习培训以及医德医风等情景。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和财政补助的主要依据。具体考核工作主要由乡镇卫生院承担,原则每年不少于1次。在村卫生室内部建立考核和收入分配机制,收入分配向业务骨干倾斜。

  (七)强化执业服务监管。县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切实加强乡村医生执业管理和服务质量监管,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逐步将乡村医生纳入医务人员执业监管信息系统。推进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推动乡镇卫生院领办村卫生室。从严打击乡村医生非法行医、违规购销药品、诱导服务和过度医疗以及违规转诊病人的行为。

  (八)完善乡村医生退出制度。建立健全乡村医生考核退出、到龄退出、违法违纪退出机制。对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的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的重要依据,考核不合格的乡村医生,不得在村卫生室继续执业。对严重违法犯罪或出现严重医德医风问题的乡村医生,吊销或暂扣其执业资格,并责令退出村卫生室。各县(市、区)政府制定乡村医生到龄退出办法,进取探索村卫生室富余人员退出机制。

  三、强化乡村医生培养培训

  (九)加强学历教育。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按照《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20xx―20xx年)》要求,制定乡村医生培养规划。鼓励贴合条件的在岗乡村医生进入高等医学(卫生)院校(含中医药院校)理解医学学历教育,提高整体学历层次。对于按规定参加学历教育并取得医学相应学历的在岗乡村医生,政府对其学费可予以适当补助。

  (十)实施订单定向培养。加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重点实施面向村卫生室的3年制大学专科免费医学生培养。免费医学生主要招收农村生源。完成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免费医学生可安排到村卫生室工作,村卫生室工作时间计入协议规定服务期,县级卫生计生部门和定岗的乡镇卫生院要在进修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倾斜。

  (十一)规范开展岗位培训。各地要依托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乡村医生岗位培训。乡村医生每年理解免费培训不少于2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鼓励各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乡村医生开展网上在线培训。各地可选派具有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优秀乡村医生到省、市级医院理解免费培训。乡村医生每3―5年免费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脱产进修,进修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个月。乡村医生应学习中医药知识,运用中医药技能防治疾病。

  (十二)加强乡村医生后备力气建设。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各地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城市退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和取得执业资格的医学(卫生)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经过“三支一扶”等渠道公开招录高等医学(卫生)院校毕业生补充乡村医生队伍,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享受“三支一扶”计划相关政策待遇。“三支一扶”期满考核合格后,乡镇卫生院可按规定在编制内办理招聘手续,继续用于乡村医生岗位,实行“院派院管”。

  四、创新乡村医生服务模式

  (十三)开展契约式服务。各地要结合实际,探索开展乡村医生和农村居民的签约服务。乡村医生或由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含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组成团队与农村居民签订必须期限的服务协议,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供给约定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并按规定收取服务费。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分担,具体标准和保障范围由各地根据当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签约人群结构以及医保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承受本事等因素确定。乡村医生供给签约服务,除按规定收取服务费外,不得另行收取其他费用。未开展乡村医生和农村居民签约服务的地方,对于乡村医生供给的基本医疗服务成本,要经过收取一般诊疗费等措施,由医保基金和个人分担。各县(市)至少选择1个乡镇开展试点,总结经验后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加大适宜技术的推广力度,鼓励乡村医生供给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并按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十四)建立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制度。在现行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增设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按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相关规定执行,考试合格的发放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限定在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执业。取得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能够按规定参加医师资格考试。

  五、保障乡村医生合理待遇

  (十五)切实保障乡村医生合理收入。经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全面落实村卫生室药品零差率补助、一般诊疗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运行经费等补偿政策。动态调整乡村医生各渠道补助标准,逐步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水平。在20xx、将农村地区新增的人均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全部用于乡村医生的基础上,未来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继续重点向乡村医生倾斜,用于加强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服务的乡村医生,各地要适当增加补助。各地要将贴合条件的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等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管理。

  (十六)规范经费拨付方式和监管。规范村卫生室账户开设和核算运行,加强财政补助经费和医保补偿资金的使用监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药品零差率补助、村卫生室运行补助经费实行“按季预拨、打卡发放、考核结算”,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拨付到村卫生室账户。一般诊疗费医保报销部分,由医保经办机构按季拨付到村卫生室账户,年终结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药品零差率补助、一般诊疗费由村卫生室负责人根据乡村医生实际工作完成情景进行分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监管。

  (十七)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完善老年乡村医生生活保障机制,在岗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比照村干部政策执行。各地要支持和引导贴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具有乡村医生资质、从事乡村医生工作10年以上、到龄从村卫生室退出的乡村医生,落实每月不低于300元的生活补助,补助资金由市、县(市、区)政府统筹解决。对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年限或退出年龄达不到上述条件的,可由各地根据财力情景,制定具体办法,适当给予补助,补助水平不得超过贴合条件到龄退出的乡村医生。

  六、优化乡村医生执业环境

  (十八)改善乡村医生工作条件。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方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和设备采购。加快信息化建设,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以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和基本诊疗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并延伸至村卫生室,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即时结算管理、健康档案和基本诊疗信息联动、绩效考核以及远程培训、远程医疗等。

  (十九)拓展乡村医生职业前景。在同等条件下,乡镇卫生院优先聘用获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进一步吸引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

  (二十)完善执业风险化解机制。建立健全覆盖村卫生室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置体系。完善乡村医生执业风险防范机制,按照村卫生室业务收入的适当比例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县级财政可给予适当补助。

  七、切实强化组织领导

  (二十一)制定实施方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中统筹研究。各市要在5月底前制订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并报省医改办、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备案。

  (二十二)落实资金投入。县级人民政府要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省对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予以支持,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的补助力度。各级财政要及时足额下拨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相关经费,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挤占。

  (二十三)加强督查指导。各地要切实维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严禁以任何名义向乡村医生收取、摊派国家规定之外的费用。对在农村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乡村医生,可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督查和通报机制,确保乡村医生相关政策得到落实。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十):

  岳家圈村共240户,总人口670人,党员36人,村民代表33人,两委班子成员共4人,耕地面积850亩,山岚1500亩,村民年人均收入8600元,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苹果、樱桃等果树。

  20xx年以前,岳家圈村是一个出了名的脏、乱、差村。污水到处流,苍蝇满天飞,禽畜跟人跑,垃圾到处丢,雨天两腿泥,晴天一身土,进村的道路没法走。自20xx年11月岳家圈村换届选举以后,新当选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付景兵带领新的两委成员建章立制、规范村规,投资160万元大刀阔斧整山路,清垃圾,拓荒硬化村中道,安装路灯70多盏,对全村自来水进行了改造,修复了随时就要倒塌的两委办公场所,健全了党员活动室、村民活动室,硬化了村民健身广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整体素质也相应得到了提高,村规民约大家都能自觉遵守。

  村里的变化,得到了全体村民的称赞,赢得了上级党委、政府的认可。先后获得了蓬莱市委市政府颁发的20xx年度“平安建设先进村”、20xx年度“道德工程建设和谐礼貌村居”、20xx年度“建设和谐稳定模范村”、20xx年度“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和烟台市委市政府颁发的20xx年度“五星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今年,为深入推进生态礼貌乡村建设,进一步培树典型、打造亮点,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全市开展“蓬莱美丽乡村”创立活动。这对岳家圈村而然,不仅仅是一次岳家圈村整体水平提升的良好机遇,更是一次岳家圈村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本事、实力和素质的展示。岳家圈村依山傍水,黄水河绕村而过,对面山系几经风雨,造就了很多奇特的地貌景观,爪鬏山、王母娘娘洞、金鱼缸、老虎洞、仙人泉、仙人脚,每一个景观地方都有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传说。由于多年来缺乏对天然景点的认识和开发意识,丰富的资源条件闲置而没有被开发打造。

  一、创立美丽乡村的目标定位

  打造美丽乡村必须因地制宜,创造特色。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总体要求,结合本村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和悠久的民俗文化特点,创立美丽乡村本着“宜居宜业宜游”的理念,将岳家圈村着力打造成“乡村休闲,文化体验,人居和谐,民俗旅游”的“四美”村庄。即“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村风礼貌素质美”。

  二、创立美丽乡村的主要任务

  1、村巷道路硬化工程

  为使村民彻底告别“雨天两腿泥,晴天一身士”的生活状况,对村内巷道7500平方米路面彻底硬化。每平方米50元,共需资金37.5万元。目前这项工程已经启动。同时,结合黄水河河道的整治工程,对黄水河河边的环村路长900米、宽8米的路面进行硬化。总面积7200平方米,每平方米80元,需投资57.6万元。此项工程可为岳家圈村东山开发旅游奠定基础。

  2、黄水河河道整治工程

  岳家圈村三面环绕黄水河,黄水河河道整治是今年山东省水利厅的计划项目,整治过程中可浆砌黄水河500米两侧河道。这个项目上级投资380万元,现已招投标完毕,近期可动工。

  3、村内巷道、庭院绿化工程

  为实现“林在村中,村在林中,路在绿化带中,人在风景中”的目标,家家户户进行门前房后绿化、庭院绿化、村巷道路两侧绿化带绿化,共需资金20万元。

  4、村庄亮化工程

  按照“节俭、大方、美观”的原则,村巷道路硬化竣工后,路两边安装路灯,亮化共需资金20万元。

  5、村巷、庭院净化工程

  彻底清理村内巷道、农户门前屋后各类垃圾和堆积物,并建立健全保洁长效机制。在村内主干道设置小型垃圾箱,经过公益性岗位或安排低保人员,配置垃圾清运车,对村内垃圾及时清运,集中处理,使村内环境卫生做到制度化、经常化、清洁化,彻底解决村内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到处流、苍蝇满天飞、禽畜跟人跑、垃圾到处丢的现象。

  6、村容村貌美化工程

  目前,村东河边的猪棚、鸡棚等养殖大棚,由于离村较近,既不卫生又不美观,污染环境,与美丽乡村既不协调,又影响村容村貌。村委决定全部拆除,并按照“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分户养殖”的模式,在离村庄较远的地方重新选址新建一处高标准的养殖基地。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增加农民的收益。同时,在目前村东河边养殖大棚的地方投资20万元新建一处垂钓园。人们能够在那里看着袅袅炊烟、碧绿青山、潺潺流水,休闲垂钓。投资15万元在村委大院新建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公共为农服务设施;按照“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的标准对村内主要巷道两侧墙体进行装饰粉刷,并利用装饰墙面制作“基层党建、惠农政策、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墙。

  7、东山景点开发工程

  岳家圈村东山有着很多奇特得天独厚的地貌景观天然资源和悠久的民俗文化,爪鬏山、王母娘娘洞、金鱼缸、老虎洞、仙人泉、仙人脚等,每一个景观地方都有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传说。尤其王母娘娘洞,听村里的老人讲,过去每年的三月三日,周围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到东山赶庙会,规模十分大,并在王母娘娘洞前搭戏台,唱戏能唱三天三夜。此刻虽然没有庙会了,但每年的三月三日、正月初一和十五,周围的群众还是有来王母娘娘洞祭拜王母娘娘、烧香烧纸磕头、半夜挂红的。这些得天独厚的天然景观资源和来自久远的民俗文化,经过必须的包装、策划和营销,完成能够打造成具有乡村地域特色的休闲观光景点。目前,村委会已经与蓬莱民生置业有限公司签约立项,同意利用爪鬏山、王母娘娘洞等民俗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同时为岳家圈村兴建苹果、樱桃、葡萄、大枣等观光采摘园,开展无公害水果采摘特色旅游项目,从而打造岳家圈村的乡村农家乐。

  8、农户农家乐样板房打造工程

  计划投资40万元本着“农户自愿、条件相当、诚信可靠”的原则,在现有农户住房的基础上,按照渔(农)家乐客房设施设备配备、配套标准,经稍加改造,先期打造20户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农家乐样板房,并经过有计划地组织接待观光采摘、休闲度假、特色旅游的游客,开发农家乐项目,以此到达先让一部分人先期致富的目的。。

  三、资金来源

  我村是省财政厅的联系点。目前,市财政局已经落实了60万元帮扶资金;小门家镇党委、政府也同意给予必须的扶持;市民生置业有限公司也能给予必须的赞助;付景兵个人能够出资20万元。相信岳家圈村在相关部门以及其他社会力气的帮忙下,创立美丽乡村的目标必须能实现,岳家圈村的明天必须会更加完美。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十一):

  为落实市委、政府“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工作任务,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高农村商品流通质量,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进一步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供销社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_,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结合总社“新网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引导农村分散的经营网点向公共服务区集合,以建设村级农资供应连锁店和日用品便利店为主体,以发展就医、饮食、书屋、理发、缝纫、修理、废旧收购以及信息咨询、代收代办等服务为配套,完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二、建设目标

  三、基本原则

  (一)运作市场化。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能够多元投入,农资店、日用品店以及其它经营服务项目,能够由供销社所属企业独资或联合开办,也能够村团体经济组织开办,也能够由村民个人开办。所有经营服务项目均由开办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经济和民事职责。

  (二)服务综合化。农村综合服务社要根据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档次。要加强农资供应连锁店和日用品超市(或便利店)建设,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农资连锁店在做好农资供应的同时,要进取开展农业科技咨询、测土施肥、农机具维修等服务。日用品超市(或便利店)要进取开展上门服务、电话预约服务。同时要进取开展农产品收购等活动。农村综合服务社要围绕群众需要,联合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为农民供给市场信息、技术培训、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多种服务,构成村级综合服务中心。

  (三)管理规范化。村级综合服务社的日常管理以村委为主,实现统一化管理。村民委员会要确定一名主任兼任综合服务社社长,将社区内的各经营服务组织吸收为综合服务社的成员单位。同时要体现合作制原则,经过建立社员档案、采取会员制等形式,鼓励社员参与各类服务,并进取实行多种形式的返利措施。综合服务社实行“五有”管理,即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有服务公约、有商品标价、有商品销售台帐、有代办服务台帐。供销社为综合服务社统一制作照牌标识(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并开展经常性的检查指导,推进综合服务社管理规范化。

  (四)经营现代化。农村综合服务社要进取采取现代经营手段,大力引进连锁经营,建立农资、日用品连锁店,实行商品统一配送制度,配送比例烟花爆竹要求配送到达100%,农资化肥、农药、种子要求到达80%以上,其它日用消费品配送到达60%以上。同时大力推进“放心工程”建设,保证产品源头可追溯,过程可控制,问题产品可召回。

  四、建设标准

  (一)经营面积和经营品种:生活资料超市30平方米,经营品种200种以上;农资超市20平方米,经营品种(化肥、农药、药械、种子)30种以上。

  (二)店容店貌:室内外粉刷一新,门前场地平整,门前招牌统一标识;超市要有简易吊顶和统一货

  架,经营商品陈列美观整洁;经营人员着装整洁,佩戴统一服务证。

  (三)服务资料:店内设有服务公约、需求登记簿和预约登记簿。农资门市和庄稼医院设置墙报或板报,按照所在地农技部门的要求,适时发布农业病虫害防治知识。

  (四)管理措施:建有完整的管理制度并上墙公布,经营商品货真价实,明码标价,正规渠道进货,杜绝假冒伪劣商品,无坑农害农事件和安全事故发生。

  五、实施步骤

  (一)调查选址。20_年6月底前,市供销社和兴达、兴宏、南虹三个公司,在第一批8个省级新农村示范村,根据市规划和建设局村级规划建设,同当地乡镇、村委会协调,在人口聚居地择址8个适宜网点,制订创立规划。

  (二)组织实施。20_年11月底前,对贴合条件的村级网点,实施店堂改造、商品配送并开业,同时对经营人员培训。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供销社系统联社和所属公司联合成立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组织、策划、指导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的各项工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搞好沟通协调。进取向市委、政府汇报和请示,加强与市农委、市规划和建设局、乡镇村委会的沟通协调,制订好各村的创立规划和实施方案,协调解决创立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村级综合服务社按计划、按要求顺利实施。

  (三)发挥主体作用。各公司作为创办村级综合服务社的实施单位,各村委会为创立村级综合服务社工程的主体,应共同围绕创立工作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取组织实施,做好各项工作。

  (四)供给指导服务。加强对创立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创立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促进村级综合服务社朝着进取、务实、健康的方向顺利推进,圆满完成市委、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七、提议与打算

  (一)将村级流通网点创立成村级综合服务社,涉及到农资、日用百货、医疗、餐饮、农村书屋、理发、缝纫、修理、农副(废旧)收购等网点建设,以及信息咨询、代收代办等服务,相关部门负责各自业务管辖范围内的网点建设。

  (二)根据市政府要求供销社要在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中发挥农村农资现代流通主渠道作用。供销社将着力抓好村级农资连锁店建设,保证农资供应,为农民群众供给物美价廉的“放心化肥、放心农药、放心种子”等农用物资。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十二):

  为加快全镇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全镇农村精神礼貌建设水平,按照区礼貌委的有关要求,镇党委、政府决定自20__年3月份开始,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实施以创立礼貌建制镇、礼貌生态村、礼貌街路和礼貌户为主要资料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礼貌建设2110工程。

  一、工作目标

  年内确保星级礼貌镇创立成功,确保全镇有2个村成为星级礼貌生态村示范点,确保每个村创立一条礼貌示范街路,每个村选树10个星级礼貌示范户。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星级礼貌镇创立主要工作任务。

  1、建立完善镇直机关干部学习工作管理制度。将20__年做为机关作风建设年,深入开展“创立学习型、服务型机关,培养思考型、创新型干部”活动,提高干部的工作本事和工作水平。

  2、滤布建立完善综合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结合全镇机关干部包村工作,构建“镇有大厅、服务队,村有服务点,组有联络员”的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服务型政府建设。

  3、进一步加强市场环境整治。与工商、税务等驻镇企事业单位共同配合,开展市场环境建设专项整治,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

  4、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教育活动。经过深入开展以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为主题系列活动,在广大青少年中树起崇尚道德、崇尚礼貌之风。

  5、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继续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工业经济发展步伐,以项目建设为中心,20__年确定30个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发展项目,进一步加快全镇经济发展。

  6、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筹措资金对镇中心街部分路段进行改造;规划建设居民小区;筹资改善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对镇中学进行维修改造;开展镇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强绿化、美化,在镇区内规划植树500亩。

  (二)星级礼貌生态村、礼貌示范街路创立主要任务。

  1、各村要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两委”班子成员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并制定完善相应的制度,切实建立勤政廉政行为规范的村级工作机制。

  2、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经过推行群防群治的工作措施,增强农民人人参与防范打击治安刑事案件的意识,全村治安案件逐渐减少,刑事案件到达零发案目标。

  3、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组织引导农民开展健康向上富有成效的文化体育活动,杜绝迷信、等不礼貌活动;组织农民进取参加科技教育学习培训,力争每户掌握至少一门致富技术。

  4、制定全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保证团体经济不断壮大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村要制定本村五年和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确保工作阶段性、计划性和连续性,确保本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5、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本村荒山荒坡治理,每年有计划地治理荒山荒坡。

  6、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全村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入学率达100%,普及义务教育。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确保农民小病不出村。每年开展1-2次环境卫生整治,落实卫生职责制,确保村内各街路卫生整洁,垃圾及时清理。村内主街路做到门前“四包”,门内达标,并保证路面硬化,安装路灯,无乱堆乱放、摆摊占地现象。

  (三)十星级礼貌户创立任务,按区里标准施行。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成立领导组织。为确保2110工程扎实有效开展,镇村两级分别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礼貌建设创立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和安排部署创立工作。

  (二)实施专人负责专项推进。太和镇村分别有一名领导专门负责组织实施创立工作,定期确定工作计划,并对其中重点难点工作实施专项推进。

  (三)加强经验交流和示范引导。全镇经过定期在有关村召开两个礼貌建设经验交流会(现场会),以及到外地参观学习等措施,互相交流学习创立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推进全镇的整体创立工作。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十三):

  按照西集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根据交通、区位、资源、经济优势及群众素质,经过调查研究,借鉴赣州模式,以甘南县兴十四村为榜样,结合常兴村8个天然屯的实际情景,因地制宜,立志用三年时间把常兴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做好常兴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_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礼貌,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任务和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经过“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公共服务,切实加强物质礼貌、精神礼貌、政治礼貌、生态礼貌建设,为全镇新农村建设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为全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作为试点村的优势和典型性

  常兴村位于西集镇的南部,东至少凌河,西至漂河,北面与西集镇城区隔路(哈肇公路)相望。东距巴彦县城17公里,西距哈市79公里,有8个天然屯,总耕地面积22000亩,总户数1148户,人口4302人,人均住房面积17平方米。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示范要求,具有以下四点优势和典型性:

  1、具有良好的交通优势。村屯之间均由四级砂石路连接,北侧又有省级公路哈肇公路经过,与其它村屯相比,出行便利,交通优势明显。

  2、具有小规模的产业优势。近几年,在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工作中,为扩大农民增收渠道,成立了大葱基地一个,大蒜基地一个,绿色大米生产基地一个,黄牛养殖基地一个,这四大基地的建设,很大程度地调整了常兴村的产业结构,目前已初见成效。

  3、具有良好的基础优势。目前,已有2个天然屯吃上了自来水,其它村屯也在进行中。在行业部门的帮忙和支持下,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常兴村房屋砖瓦化率、自来水入户率、电话入户率,分别到达42%、35%、80%。如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悄加规范引导,可迅速提档升级。

  4、有良好的旅游优势。驿马山公园的建设和灵隐寺的落成,给常兴村的尚家屯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农民增加收入供给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5、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常兴村在60年代就是省级红旗单位,自70年代到此刻,始终是县乡的农村先进典型,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现代礼貌生活方式的潜移默化,使广大群众对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愿望十分强烈和迫切,享受现代礼貌的进取性和热情十分高涨。

  三、建设发展目标

  1、村民人均收入每年的递增速度要在10%以上,20_均收入实现4500元。

  2、村政府所在地通白色路面,屯内巷路全部到达硬化。

  3、农民住房全部砖瓦化。

  4、自来水普及率100%。

  5、屯屯通电话,入户率到达95%。

  6、屯屯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

  7、四周绿化率到达100%。

  8、畜禽养殖小区化,不进入小区的全部建生态猪舍或鸡舍。

  9、厕所改造到达100%,建室内厕所或建室外封闭卫生厕所。

  10、垃圾、粪便、柴草全部出屯,垃圾、粪便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作为有机肥料。

  11、建立新经济组织,成立蔬菜、种植、养殖、加工等各类协会。

  四、工作任务

  1、修通村白色路面1条12公里,修村屯主道38条16828延长米,修村屯巷道30条6395延长米。

  2、有线电视入户95%。

  3、自来水06年新入户3个天然屯,07年入户3个天然屯。

  4、改建村办公室,建立档案室1个,图书阅览室1个,公共活动室1个,建立并规范村级卫生所1个,建妇幼保健站1个。

  5、修防洪大堤24里,环山拦水壕10公里。

  6、利用驿马山前坡2条大沟绿化造林80亩。

  7、绿化8个天然屯四周。

  8、新建卫生厕所1148个。

  9、村上出机动地、专项资金,把养殖大户向屯外搬迁,集中圈养。

  10、配合政府村村通广播。

  五、完成时限

  利用20__年至20__年三年时间,基本达标。

  六、主要推进措施

  (一)建设新农村,首先从基础建设抓起

  建设新农村,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增进农民福祉,具体是做好“三清三改、一修一建”工作。

  1、开展“三清”活动。利用春播前的空闲时间重点对村容、村貌进行综合治理,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到达柴草出屯、垃圾出屯、边沟整洁、道路畅通。

  2、开展“三改”工作。即改水、改厕、改路。改水将群众生产生活所用的小井地表水,改造为深井自来水。采取政府补一块,村民筹一块的办法,打深水井5眼,将供水管线及相关附属设施完善,使自来水入户率到达100%。改厕,建室内厕所或室外封闭厕所,改厕总数到达1148个。改路,主要是硬化村屯内外道路,便民出行。经过通村公路改造工程,向上争取资金和“一事一议”自筹的形式,修8个天然屯巷路68条13323延长米,在三年内基本硬化。

  3、搞好“一修一建”工程。常兴村位于少凌河与漂河交汇处三角交叉口,抗洪排涝是粮食稳产增收的关键,我们要采取向上争取资金和“一事一议”相结合的方式,修牢防洪堤防。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小孩是我们的期望和未来,为给小孩们创造一个安全、宁静、舒适的学习环境,我村要改造一所1栋324平方米的教室。

  (二)发展新农业,必须从拓产增收抓起

  仅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我们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构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方面,我们在继续做大、做好葱、蒜、黄牛、绿色大米四个基地的基础上,再从生猪养殖和两瓜种植上下功夫。葱、蒜种植面积800亩,黄牛饲养量1800头,绿色大米种植5098亩,生猪饲养量15000头,两瓜种植面积50亩。另一方面,大搞农村剩余劳动力长年或农闲时输出,预计输出劳动力800余人,实现劳务收入480万元。

  (三)培育新农民,核心从农民素质抓起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所以,依托农民技术培训学校,以培养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致富本事,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发展本事为目标,以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资料,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利用周六周日在农村小学成立培训学校,每年培训农民骨干2000人,经过典型带动和渗透,力争使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

  (四)塑造新风貌,倡导从科学礼貌抓起

  在开展“三清三改”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清理废弃房、猪牛栏和厕所,推进人畜分居,建养殖小区和生态型圈舍,尽快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象,争取三年内村屯道路基本硬化,自来水普及率100%,实现人畜分离。同时,扎实开展礼貌村创立活动,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对村民展开普法教育,反对一切邪恶组织,倡导健康、礼貌、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礼貌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五)提倡新民主,着力从村民自治抓起

  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机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增强村干部的公共服务意识,搞好“一事一议”,确保广大村民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六)崇尚新健康,主要从防疫治病抓起

  当前有句游行话,农村人怕得病,城里人怕失业。这虽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当前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农民的医疗问题已刻不容缓。为解除农民的治病难、疑难病治不起的困扰,首先我村要建1个村级规范卫生所,方便农民就医。其次,_实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健全农村医疗医保服务体系,彻底帮忙农民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最终,为保证村民有一个健康有序的生活环境,我村下大力气、加大投入,抗击高致病禽流感等动物疫情,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管理。

  七、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试点村建设领导小组。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十四):

  为进一步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大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富裕和谐的理念,结合我村实际情景确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_,以促进本村全面发展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礼貌、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突出产业优势、改善村内环境、加强基础建设、提升职工素质,加快村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设施化发展进程。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行政村主导、党员群众主体的原则。行政村履行行政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教育和引导党员群众建设好自我的家园,充分调动党员主体进取性,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依靠群众力气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本村实际情景,从现有经济基础出发,明确阶段性目标,分步实施。

  (三)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指导的原则。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整体建设和局部改造相结合,建设生态型、文化型、节能型、民俗型、旅游型等充满时代气息的新大队。

  (四)坚持整章建制、规范操作的原则。牢固树立“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意识,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行政村管理长效机制,实现整体推进,务求实效,真正做到改善本村环境,提升党员群众素质。

  (五)坚持整体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科学编制行政村发展规划,统筹大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党员群众教育、行政村管理资料,实现我村可持续发展。

  三、任务目标

  (一)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建设。争取居民点中间道路的硬化,推进村村通道路建设。

  2、排水建设。清淤清沟,保证排水通畅,确保路面、路沟无积水。

  3、住房建设。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加快危改造步伐,加快移民新村建设,争取十年完成群众的整体搬迁。

  4、场所建设。修善办公室、阅览室、会议室、活动室和党员学习学校。

  (二)环境整治

  1、设固定垃圾场。行政村内设立固定垃圾堆放点,引导群众使用,保证垃圾池不是摆设,定期清运,做到住房周围、路边无垃圾。

  2、搞好五改四清。改造危房,消除主街道两侧猪圈和厕所,推广清洁能源灶,试点村实现无垃圾、无污泥、无粪便、夫柴草垛。

  3、健全环境管理制度。行政村设专人管理本村环境卫生,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三)民主管理方面

  1、建立民主管理机构。完善民主理事、民主理材、民主决策的民主管理机构和群众协会等自治组织。

  2、制村规定民约。完善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和村规民约等群众自治制度。

  3、设立公开栏。完善党务村务政务财务公开设施中,规范程序,及时公开。

  4、开展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加强班子“五好”(干部带头作用好、群众反映好)和党员“三强”(政治素质强、致富本事强、带富本事强)建设,增强行政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5、制定群众培训计划。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学文化知识、政策法律、农业技术、做工技能、民间手艺、经营本领活动,建立劳务输出信息库,促进培训就业一体化。

  6、开展礼貌户创评活动。利用礼貌户创评活动,破除封建迷信,建立礼貌新风理事会,制定礼貌公约,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

  7、创新行政村管理方式。探索行政村管理长效机制,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新农村建设连续性。

  (四)资金投入方面

  1、多方筹措建设资金。进取争取总场的支持,争取国家资金,加大扶助新农村建设力度。

  2、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利用“一事一议”政策,鼓励群众出资出劳,加强行政村整治和新农村建设。按工程项目实际投资额,行政村和党员群众投入资金要匹配到位。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行政村成立支部书记为组长,队长为副组长,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行政村建设检查指导和督办。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进取宣传新建农村设的重大意义、主要资料和具体措施,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切实增强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进取性和自学性。及时总结新农村建设的好的思路、好经验和好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奋力营造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管理,严格自查

  一是行政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新农村建设自查工作。二是是让群众参与到监督中来,定期开展新农村建设座谈会,听取群众心声。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十五):

  按照县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县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落实20__年度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职责分工方案》的文件精神,为稳步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圆满完成本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深入推进白马关景区开发建设

  1、加快白马关景区开发建设。编制《罗江县白马关景区总体规划》,按照总体规划并结合灾后重建、整合发改、建设、交通、水务、林业、旅游、文化、等部门的项目和资源,配套完善景区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建酒店、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启动白马关“aaaa”景区创立工作,不断推进白马关景区开发建设。

  2、协调白马关二酉村新农村建设。二酉村隶属于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镇,是我县特色产业型精品村。按照建设中国快乐家园精品村的要求,实施特色产业精品村建设,将加快全镇水果产业发展,以梨为例,实现面积达512亩,总产量达300吨,按5元千克测算,人均增收950元以上,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带动村民再就业,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真正实现开发一个景区,带动一片就业,致富一方百姓。继续推进白马关二酉村新农村建设。

  二、着力打造“十点五线”乡村旅游格局

  按照以“十点五线”的旅游发展总体格局,继续推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指导香山路岛(金山镇)按照规划加快生态休闲度假区建设,现已初步完成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功能;指导协助天马山(万安镇芒江村)旅游景点建设,新建投资规模较大的酒店、农家乐等设施,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的配套水平和服务本事;尽快完善聚友休闲山庄(略坪镇)和蔡家院子(御营镇)两处四星级农家乐的旅游标识标牌,进一步规范辖区内农家乐。

  县旅游局根据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结合县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_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求,利用白马关景区、“十点五线”乡村旅游,不断吸引更多的游客的同时,全面推进我县20__年新农村建设工作。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十六):

  党_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战略高度,其目标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礼貌、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县林业局依据本单位的工作职能,结合我县的实际,提出“以全国绿化模范县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林业的角度要正确处理好两种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的关系,切实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林业,既是公益事业,又是基础产业,肩负改善环境、发展经济的双重任务,生态建设是基础,产业建设是重点,没有生态保障,产业难以持续,生态建设也无法支撑。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要坚持“两手抓”,协调推进。同时要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与绿色环保的新型林业产业,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资源和能源,为国民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要正确处理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林业,既要遵循天然规律,也要遵循经济规律;既可作为基础产业参入资源配置,又能经过实施生态建设实现大林业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保护先行,确保生态优势,科学开发利用森林资源,使我县林业经济迈上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征程。“全国绿化模范县建设”是加快城乡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加快实现“领跑中西部、进军五十强”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创立“全国绿化模范县”能实现全县国土绿化工作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展示我县造林绿化的成就和县的良好形象;能提高我县的知名

  度和综合竞争力;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二、指导思想

  以实现“县城园林化、乡镇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为目标,以创立全国绿化模范县为动力,以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为手段,以城区、村庄、道路绿化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加快建设“和谐长沙”做出贡献。

  三、建设指标

  20_年,全县完成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义务植树150万株(其中基地植树30万株),四旁植树80万株,完成县城林业生态圈260亩,绿化河流、渠道、公路2_成人工造林1.2万亩,完成县城林业生态圈350亩,义务植树150万株(其中基地植树30万株),四旁植树80万株。绿化河流、渠道、公路200公里,封山育林2万亩。到2__底,全县森林覆盖率到达45%以上,乡镇所在地、村庄绿化覆盖率分别到达40%和30%,全县绿化覆盖率到达45%,绿地率到达36%,县城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随机抽样调查公民绿化意识到达85%以上,全民义务植树建卡率到达90%以上,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到达96%以上;80%以上的街道、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绿地率到达省级标准。

  四、工作任务

  (一)制定中长期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由县林业局牵头,委托部省有关科研院所,制定我县2_业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提高我县国土绿化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

  (二)造林绿化工作

  1、城区绿化。要完善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并纳入县总体规划。重点在景区景点绿化,道路街巷绿化,单位庭院绿化,居民社区绿化以及立体绿化方面有新的发展。_年,提升10个街头花园绿地水平,每年完成城区5个游园新建任务。80%以上的街道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绿地率到达省级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绿化与工程同步施工,同步完成。进入县城的主要出入口,已建绿地景点的补绿扩绿,提高档次,未建的要在2_年底前补建。此项工作由建设局负责,城管局、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县委礼貌办、交通局、规划局为主要协作单位。

  2、道路河流绿化。包括境内的国省干道、高速公路、铁路、主要河渠两侧绿化。20_年重点抓好长永高速、机场高速两侧绿色通道建设。20_年抓好株洲至黄花机场高速路的绿化建设,并对已绿化的河、渠路加强抚育管理。新建公路两侧绿化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档次,年内建成省级精品工程。此项工作由县绿委办负责,县林业局、交通局、水利局、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实施。

  3、工程造林。包括各级各类工程造林项目,按工程标准,完成全部造林任务,建设一批样板地块。此项工作由县林业局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4、创立花园工程。全县建设省级森林公园1个,创立省级园林式单位和市级花园式单位20个,县级花园式集镇20个,花园式庭院400个。此项工作由县绿委办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的组织实施。

  (三)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重点是完善义务植树属地管理制度和基地义务植树制度,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实现形式,搞好与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结合,各乡镇和联系乡镇的县直机关单位负责建立义务植树基地,植树地点做到必须五年不变,广泛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城乡居民参加义务植树,并实行一户一卡制度,每年基地植树30万株。年内义务植树建卡率到达96%以上,义务植树尽责率到达90%以上。此项工作由县绿委办组织协调,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机关各单位负责实施。

  (四)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对现有森林资源加强抚育管理,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严禁乱砍滥伐,严禁非法占用林地,严防森林火灾,杜绝各类毁林案件,切实保护森林资源。此项工作由县林业局负责,县森林防火办公室、县公安局、县国土资源局为协作单位。

  (五)古树名木保护工程。根据全国绿委《关于加强保护古树名木的决定》及建设部《古树名木管理办法》,在全县范围内对现有古树名木,进行普查、登记、建档、立卡,严禁移植古树名木,切实保护好珍贵的古树名木资源。此项工作由县绿委办负责并组织实施,各乡镇政府配合。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开展创立“全国绿化模范县”活动,是构建“和谐长沙”,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县域竞争力,加快实现“领跑中西部,进军五十强”目标的一项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创立活动的重要性。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真抓实干,把创立“全国绿化模范县”工作摆上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

  (二)切实加强对创立工作的组织指导。创立“全国绿化模范县”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各阶层、各部门、各行各业,必须加强统一领导。提议成立创立“全国绿化模范县”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黎勇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任正斌任副组长,成员由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县绿委办主任、林业局局长周海林同志兼任。

  (三)实行目标管理职责制。将创立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各有关单位和乡镇,由政府县长与各科局长和乡(镇)长签定目标管理职责书,工作任务未完成实行一票否决制。

  (四)加大造林绿化宣传力度。采取长效宣传与短期集中宣传相结合的办法,每年组织两次造林绿化宣传月活动(造林期间和迎检期间)。宣传的形式主要包括:

  1、新闻媒体宣传。重点是宣传造林绿化成就,创立标语、口号、意义,创立活动先进典型;

  2、设立创立“全国绿化模范县”林业网站专栏;

  3、基层单位创立活动宣传专栏;

  4、组织市民绿化意识调查;

  5、有奖知识竞赛及中小学有奖征文活动;

  6、户外广告宣传(海报、宣传标语、广告牌等);

  7、绿化简报宣传等。

  (五)适时掀起造林绿化高潮。每年12月1日至次年3月30日为全县造林绿化突击时段。异常是采伐迹地的更新、低产林的改造,各乡镇应制定方案,在2007年前完成。以义务植树为载体,掀起春季造林绿化高潮,继续巩固扩大国土绿化成果。

  (六)落实创立经费。本活动共需经费支出2390万元,其中城市生态圈建设915万元,道路河流绿化400万元,游园建设200万元,人工造林135万元,封山育林200万元,宣传学习费用40万元,花园式集镇建设补助200万元,制定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20万,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植树60万,大山冲森林公园建设200万,其他20万元。计划、财政、交通、水利、林业等部门要千方百计筹措创立经费,为创立活动供给资金保障;各项重点工程绿化资金要向创立活动倾斜;动员社会各界、各阶层人士、城镇居民参与社会造林绿化,结合义务植树活动,踊跃为创立活动投工、投劳、投资。

  (七)严格督导检查。创立过程中,全局各部门单位必须紧密配合,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围绕这个大局,同时县局将组织有关部门对活动的进度和质量进行随时检查,对行动迅速、工作扎实有效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迟缓、敷衍应付的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追究有关领导职责。创立工作业绩将做为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和造林绿化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十七):

  为深入贯彻_,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提高党组织的学习力、创新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奋力构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着力打造学习型党组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_围绕建设高效务实的党总支班子和高素质党员队伍目标要求,奋力营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执政本事、服务本事、创新本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富裕建新、文化建新、生态建新、平安建新,为促进建新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供给有效保障。

  二、主要原则

  坚持理论先行。_完整准确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夯实政治理论基础,提高理论素养,进一步坚定梦想信念。

  三、学习资料

  政治理论。学_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党的大精神,“十二五”规划等。

  法律法规。学习切合实际、贴近生活的法律法规和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规定。经过学习,使全体党员了解和掌握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合格的守法公民。

  科技文化知识。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树立科技致富的先进理念,开辟致富新渠道。

  四、学习形式

  1、集中学习活动。集中学习每季度一次。授课学习时,学员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并进取参加问题讨论。

  2、每周自学活动。党员坚持个人学习为主,确立“每周自学时”,即每周自学时间累加,到达3个小时以上,经过各种学习渠道自学必读参考书目。

  3、建立网络学习园地。利用万村联网工程,建立网络学习园地,将必学资料资料、书目、辅导资料及相关知识挂到村级网站学习园地,及时报导和宣传支部开展学习活动、学习经验和学习心得交流情景,建立网络学习交流平台。

  五、实施步骤

  创立学习型党组织是一项基础的、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根据街道党委的要求,开展创立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将用1年左右时间到达总体目标。

  (一)实施启动阶段(×年5月初)

  立建新村创立学习型党组织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建新村创立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创立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党总支要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动员,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理念,营造自觉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氛围,构成人人参与、个个响应的新局面。

  建立健全创立学习型党组织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村党总支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学习考评制度、完善学习档案管理制度、学习奖惩激励制度等规章制度。

  (二)全面推进阶段(×年5月中旬至9月底)

  全和完善多层次的学习网络体系。经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和引导党员、群众树立学习生活的良好习惯,逐步构成政治理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现代科技知识、文化知识等各种学习统筹安排、齐头并进的学习机制。

  村党总支要深入了解创立学习型党组织所面临的新情景、新任务,及时解决创立学习型党组织时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创立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正常有序、稳步推进。

  (三)巩固深化阶段(×年10月至2_年初)

  巩固和完善多层次学习体系、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使创立学习型党组织活动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树立、推广和表彰创立学习型党组织先进个人,总结和巩固学习成果,促进学习成果的转化、利用和提高。

  六、考评办法

  制定《建新村党员考核制度》,每年年终对各支部进行学习型党组织考评,并结合党员履职情景确定考核等级。村创立学习型党组织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党员活动的日常督促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将适时对开展创立学习型党组织的先进团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十八):

  为贯彻落实科技部《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实施方案》、省科学技术厅关于贯彻落实科技部《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实施方案》等的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科技局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政办发[__]30号),充分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示范与引领作用,扎实推进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出我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_局,充分发挥科技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示范和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改善生态的总体要求,以“科技富民、惠民”为核心,以现代农业、生态产业、乡村社区化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以实施特色农业科技示范等工程为突破口,从村、乡镇、县市区三个层次开展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培育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新农村的科技典型。

  二、发展目标

  到“十一五”末,重点培育30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15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3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县市区;使示范(试点)区域内科技提高贡献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农民收入增长率等有较大幅度提高,科技型涉农工业有较大发展,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快,社区建设与教育、医疗、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较大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奋力成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

  三、基本原则

  (一)突出区域优势特色。围绕大蒜圆葱、肉蛋鸭、奶肉牛、瓜菜等十大特色产业,以“一村一品”、“一乡(镇)一业”或“一县一业”为重要资料,推进优势主导产品和特色企业向示范(试点)区域集中,建立企业研发机构,聚集高新技术,培育特色优势名牌产品,构成产业群(链)。

  (二)坚持技术综合示范。发挥科技在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改善生态等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强技术集成应用,提升创新与科技服务本事,构成多种科技活动整体推动示范(试点)的格局。

  (三)政产学研金民结合。加强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的政策性引导。优化农村科技创新环境,引导各类科技人才到示范(试点)一线创新创业。明确示范(试点)的技术依托单位,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利用市场机制、产学研结合,为示范(试点)服务。利用农业科技贷款,吸纳民间资本,推动示范(试点)工作。

  (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培育“科技能人”,带着农民干。立足农民实际需求,尊重农民意愿,提高农民协作程度,激发农民对科技的多样化需求,不断增强农民使用技术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农民享受科技带来的富民、惠民成果。

  四、重点任务和示范资料

  (一)重点任务

  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求,重点推进七项任务。

  1、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以强化产业基储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科技为载体,实施以“一村一品”、“一乡(镇)一业”或“一县一业一特色”为重要资料的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县工程,建设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加强“政产学研金民”结合,有针对性地引进、转化先进适用技术成果,促进专业化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产业开发综合效益。

  2、强化技术集成应用,引导现代农村社区发展。围绕农村社区化目标与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强饮用水安全和污水处理、农林生态和农民生活环境整治、资源能源节俭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建材和建筑、低成本卫生设备和药物异常是中医药、低成本文化设施和民俗文化保全、社区规划建设和村镇优化布局、社区和村镇动态监测和功能提升等新农村建设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发展设施相对优良、环境相对优美的现代农村社区。

  3、开展重大应用技术研究,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围绕农村、农业发展中的重大应用技术问题,组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示范(试点)单位联合进行科技攻关,解决良种、良法、加工、农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建材、节能型建筑、循环生产、农业节本技术、健康种养殖技术、土地修复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等重大应用技术问题,获得一批实用技术,进行技术推广。组织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建设市级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基地,推广粮食丰产技术及操作规程,辐射面积100万亩。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信息平台、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及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构建科技知识进村入户的实时服务信息平台,为广大农民供给科技、政策和市场等信息服务,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开展数字化乡镇科技示范(试点),加强农村社区信息化技术、社会事业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进农民生活信息化。优化信息服务质量,丰富信息服务资料,提高基层科技管理部门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5、强化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星火培训基地(学校)和各类职业学校的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对示范(试点)单位开展农业科技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多层次、多形式开展面向农村的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种养能手、经营能人、技术“二传手”等“科技能人”,经过他们的示范带动和影响,使周围的农民掌握一些实用技术,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

  6、构建农村科技服务平台,提升科技服务本事。坚持多元化方向,结合实际,引导专业技术经济合作组织等农村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示范推广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大院、博览交易会等新型科技服务模式,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制度化的技术支持渠道,建设咨询服务专家队伍,引导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一线,构成农村科技服务的长效机制。

  7、大力发展涉农工业。以工业反哺农业,工业拉动农业为目标,鼓励非农企业大力发展涉农工业,培育大宗农产品用户企业,进而拉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增加农民就业。在涉农企业中建立省级研发中心,培育成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示范资料

  示范村(试点)、示范乡镇(试点)、示范县市区(试点)分别重点实施以下资料。

  1、科技示范村(试点)。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推进“科技入户”;加强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进“信息入户”;加强科技咨询指导和农民适用技术培训,推进“服务入户”。发展“一村一品”,促进特色产品或产业上水平、上规模,培育科技型企业。培养一批科技带头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有条件的地方,集成相关技术,发展村级社区。

  2、科技示范乡镇(试点)。加强技术引进和扩散,发展“一乡(镇)一业”,引导特色优势产业规模扩大;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一乡(镇)一基地”,开展绿色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进农村生产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一乡(镇)一服务站”,培育农村科技中介服务组织、模式或平台,开展适合农民需要的科技与信息服务;依托现有资源,发展“一乡(镇)一课堂”,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经过技术的集成支持,发展生活功能较好的乡镇中心社区。

  3、科技示范县市区(试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专业化、经营产业化和服务信息化,构成示范样板;加强技术转化和创新,培育一个以上主导产业,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布局的优化和规模的扩大,引导发展产业集群,壮大县域经济,建成市级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县);建立健全多元化科技服务体系,构建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不断增强科技管理部门的信息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科技公共服务本事;加强农民转移就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发展产业基础较好、综合功能较完善的中心城镇社区,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镇和乡村的协调发展。

  五、申报条件与组织管理

  (一)申报条件

  申报示范村(试点)、示范乡镇(试点)、示范县市区(试点),应当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1、围绕本地新农村建设的全面需求,提出了明确的科技发展目标、发展优先顺序、实施步骤和保障条件。

  2、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较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程度较高,围绕当地资源的加工利用确定了明确的主导产业。具有必须的地方特色、代表性和发展基础,发展经验在其所代表的类型内具有推广意义。

  3、科技发展条件相对较好,科技工作特色明显,科技环境优越,科技提高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到达58%以上。

  4、农民科技意识较强,科学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能动性。原则上要具有“科技能人”或科技型企业带头人。

  5、所在县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投入和政策措施有保障,出台了贯彻落实政办发[__]114号、政办发〔__〕30号文件的政策性文件,围绕本地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技术依托单位,构成了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直接领导、科技主管部门具体协调和推动的工作机制。

  6、制定了示范(试点)具体实施方案,并配备开展示范(试点)所必须的经费和相应的促进措施,明确了技术依托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有相当技术创新实力的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等,多学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依托单位优先),方案切实可行,管理和运行机制规范。

  7、示范(试点)要首先列入本地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范围;示范县市区(试点)的选择要与承担市级以上科技项目情景、科技型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科技提高考核先进县市区、星火技术密集区等结合研究。

  8、严格落实中央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和政策,异常是中央有关土地和环保的要求。

  同时申报示范村(试点)、示范乡镇(试点)、示范县市区(试点),还应当具备以下指标条件:

  1、示范县市区(试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5000元以上,县级财政收入到达3亿元以上,县域gdp到达100亿元以上,县域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同级经济总量的20%以上。

  2、示范乡镇(试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6000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到达1000万元以上,乡镇gdp到达5亿元以上,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同级经济总量的50%以上。

  3、示范村(试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8000元以上,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村级经济总量的80%以上。

  (二)组织管理

  1、申报单位

  示范(试点)的建设单位分别为村民委员会、乡镇或县市区人民政府。建设单位必须具有明确的技术依托,并编制示范(试点)实施方案、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和技术依托单位合作方案。申报单位为县市区人民政府。

  各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区域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实施方案,并组织专家对各建设单位提交的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填写审核意见,择优推荐申报市级示范(试点)。

  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各地申报的材料进行论证,贴合条件的认定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乡镇或县市区(试点)”,并择优推荐上报省科技厅。对已列入市级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提高考核先进县市区、星火技术密集区或科技特派员试点单位等优先研究。

  2、支持方式

  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将以项目为载体,各地根据实施方案选择新农村建设技术示范项目,项目实施期限原则为2-3年,项目承担单位应以技术依托单位和示范(试点)相关单位联合为主。市科技局拿出专项资金,将视组织实施和投入情景,择优支持。

  3、实施的评估和验收

  1)市科技局对我市的示范(试点)进行宏观指导、动态评估和监督,并统一部署验收。

  2)各县市区科技局负责本区域示范(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具体管理,落实配套支持经费,对示范(试点)进行年度评价,编制年度执行情景报告,确保示范(试点)目标的完成。

  3)年度评价和动态评估的重点是任务落实、组织管理和经费投入等方面的情景。市科技局将每年公布评价或评估情景。评价或评估结果将作为确定相关涉农科技计划对有关市下一年度支持力度的重要依据。

  六、保障措施

  1、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科技局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政办发[__]30号),将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的主要资料,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高水平的新农村建设示范(试点)规划及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七大科技支撑工程。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以发展品牌农业、特色农业、高技术农业和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为重点,实现示范(试点)的突破,构筑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

  2、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涉农部门以及农业科技园区、涉农大企业制定促进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工作的政策措施。鼓励非农企业进入涉农工业领域,增加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气。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为示范(试点)工作注入活力。

  3、设立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专项,围绕发展特色产业,突出科技支撑作用,开展示范(试点)工作。充分利用农业科技贷款,为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工作供给资金保障。市科技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向新农村建设倾斜,优先支持示范(试点)工作。开展示范工作的各县市区、乡镇及村要供给充足的匹配经费,保障任务完成。

  4、有条件的县市区,要开展县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村试点,设立专项,出台必要的扶持政策,进取争取涉农资金支持。

  5、要及时总结示范(试点)工作的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并经过广播、电视、网站(页)、标牌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推介和推广。对在示范(试点)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团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十九):

  为贯彻落实党的__大提出到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和市__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根据山亭区《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我镇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和“三农”优先的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的,以乡村规划建设为引领,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以示范带动发展为突破,以镇村为主体,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保障,着力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生活殷实、乡风礼貌的“美丽乡村”。

  二、工作目标

  从20__年开始,全镇共选取王庙村、黄沟村、柴林村、桑村村等3个村庄作为“美丽乡村”创立试点,力争经过3年奋力,到20__年底这3个村庄经过考评验收,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自20__年起,在总结创立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继续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其他村庄,进行分类、分批整治改造建设,逐步使“美丽乡村”建设转入常态化。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村庄建设。

  一是编制建设规划。试点村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依据小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详细、明确、可行的建设详细规划,明确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和措施,规划编制要按照尊重天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要求,充分研究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既要研究当前农民生产生活所需,又要研究农村人口、环境的综合承载本事;既要研究农村水、电、路、气、厕、卫等设施综合配套,又要重点突出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较大公共设施项目的有序、有效安排。

  二是科学改造提升。按照村庄建设规划,优化村庄路网布局,合理设计主要街道、小巷胡同,打通村内断头路。结合乡村礼貌行动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农村危房、旧房、空心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装扮美观舒适住宅,改善农户住房条件。推广应用农村沼气、阳光能等清洁能源,配套庭院环境卫生设施,全面完成改厨、改厕。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新房,严格管控无序违章建房,从严查处违章违规建房行为,促进村庄整体风貌协调和土地集约节俭利用。

  三是建设新型社区。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创立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推进合村并点,集中连片规划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按照“配套、完善、提升”的要求,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周边环境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农民的本事。

  (二)整治村容村貌。

  一是提升硬化水平。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开展村庄主次干道硬化。主街硬化率到达100%,小巷硬化率不低于70%。主街两侧铺有路沿石,街巷建有排水设施,构成纵横有序、便捷舒适的村内路网。

  二是提升绿化水平。加快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建设,进取倡导庭院绿化,鼓励农民栽植经济林木、观赏树木。推进路旁、水(渠)旁、村旁、宅旁等“四旁”绿化,配建街头绿地和小游园,构成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多层次立体绿化效果,村庄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

  三是提升亮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巷及公共场所,采取各种方式实施亮化工程,有条件的村庄应安装阳光能路灯。加强对公用照明设施的管理维护,提高夜间照明效果。

  四是提升净化水平。建立村内卫生日常保洁机制,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街运转、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按每5-10户不低于1个的标准配备垃圾桶,根据实际情景设置密闭式垃圾收集箱、垃圾清运车;设立环境卫生专管员及环卫清洁队伍。同时,全面清理村庄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推行“三堆两垛”(沙土堆、粪便堆、杂物堆、柴草垛、砖石垛)定点存放。妥善处理并进取利用禽畜粪便,鼓励村民使用沼气、阳光能等清洁能源。

  五是提升美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道两侧建筑、墙壁进行统一整洁或粉刷,合理布局宣传栏、文化墙等,构成整洁有序、特色鲜明、实用美观的景观效果。整治村内影响观瞻的陈旧电线电路,坚决杜绝乱扯乱挂现象。

  六是提升饮水安全水平。加强对分散式水源的卫生防护和周围环境的清理整治,构建户户通的自来水管网,保证自来水供水入户率达100%,水质合格率达100%。做好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置,科学建设一批净化池、氧化塘,有效降解水质污染,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率到达95%以上。

  (三)完善服务设施。

  一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基本到达“七室两超市一广场”标准,即具备综合办公室、综合活动室、综合服务室、卫生室、文化室、警务室、调解室、生活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和村民文体活动场所等功能配置,建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科学布局建设学校,鼓励社会力气在村内兴办幼儿园、托儿所。推动金融服务网点向试点村延伸,鼓励有条件的村设立金融服务网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二是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推进有线电视、宽带村村通和户户通工程,探索建立村级信息综合网络服务平台,开设党务村务公开、政策信息发布、农业技能培训、市场供需动态、社会治安管理、灾害预警防治等信息服务栏目,设置村民意见提议箱,设立阅报栏、科普栏、宣传栏、社情民意反馈栏。

  三是完善“五员”服务体系。设立政策宣传员、市场信息员、农技指导员、纠纷调解员、电教推广员等“五员”,强化政策、农资、科技、金融、市场信息等支持,增强服务农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宣传力度,进一步简化费用交纳、报销、领取等手续。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建设一批农村托老所、快乐院等,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科学使用农村村团体收入,重点用于村团体开支、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和困难农民生活、医疗补贴等。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团体经济收益分配权等财产性权利。

  五是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在村内主要道路和重要部位、公共场所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实现“电子眼”监控体系无缝隙覆盖。建立村民自治联防组织,实现夜间巡防常态化。

  (四)发展农村经济。

  一是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发展土地合作社,推进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大幅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引导土地有序流转,进取培育特色团体农场、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优先在试点村开展团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确权颁证工作,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改革和农村资产产权化改革。

  二是进取发展特色产业。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进取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工程,打造特色专业村。充分利用农村天然景观、田园风光,重点建设高标准的主题农庄和农家乐。大力发展自助采摘游、城郊休闲度假游、生态农业观光游、民俗风情体验游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业,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进取培育农村服务业,围绕加强产业服务,进取开发餐饮、住宿、交通等三产服务项目,适度发展短途物流、设备租赁、劳务输出等配套产业。

  三是扶持农民就业创业。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培育一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增强农民创业就业本事,加快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现代职业农民。完善和落实农民创业小额贷款担保、财政贴息等政策,扶持农民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五)倡树礼貌乡风。

  一是弘扬乡土文化。发掘、保护、开发农村优秀民间文化资源,加强对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的保护,推动民间传说搜集整理、民间艺人技艺传承,弘扬具有地域特色的农耕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

  二是加强教育引导。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四德”教育、生态礼貌知识普及教育,健全村规民约,强化组织机构和制度落实,营造浓厚教育氛围。

  三是开展示范创立。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礼貌活动,组织礼貌生态示范户、致富创业带头户、敬老模范户、子女教育模范户、计划生育模范户、“五型家庭创立”(和谐型、致富型、完美型、学习型、诚信型)等创星评比,建立动态考评机制,颁发并悬挂农户家庭评定匾牌。结合实际开展弘扬传统美德实践活动,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培育科学、健康、礼貌的生活方式。

  四是强化村民自治。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农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营造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

  四、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桑村镇“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镇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办事处和镇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村建办。领导小组抽调村建、环保、农业、林业、畜牧兽医、水利、卫生、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业务人员组成“美丽乡村”创立专家指导组,负责对“美丽乡村”创立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查。

  二是完善投入机制。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资金,建立完善政府财政投入、村级自筹和社会多方支持三位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保障体系。镇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各创立试点村予以奖励。要加强对涉农资金、项目的整合,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管理使用”的原则,集中对创立村进行投入。要调动各方面参与创立的进取性,发动广大群众进取主动投工投劳,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公民投资或捐资建设,多渠道、多元化筹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

  三是强化考核奖惩。镇政府对创立工作开展情景和任务完成情景实行月调度、季督导、半年通报、年度考评,创立期满总评、验收和表彰。对经过年度考评的村兑现资金奖励,对经过总评验收的村,由镇报区,由区报市命名为“枣庄市美丽乡村”。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镇街,给予通报表扬;对未完成建设任务的镇街,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先树优资格,并责令继续做好工作,直到全面完成创立任务。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二十):

  农村道路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资料,为进一步改善我乡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增强路面通行保障本事,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经乡政府研究,就2_年我乡村道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乡通村通畅工程建设要认真贯彻落_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于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为目的,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二、项目实施

  1、通村通畅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项目已纳入省交通运输“十二五”通村通畅规划。

  (2)经过“事一议”程序,构成《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填写《通村通畅工程开工建设申请表》。

  (3)经过“一事一议”程序,自筹部分的建设资金已到位,并交乡财政所。

  (4)经过“一事一议”程序,由村民委员会选举产生“项目建设质量监管及外部环境协调小组”、“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监督小组”,每个小组人员不少于3人,其中“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监督小组”完全由村民代表组成。

  (5)已落实安全生产措施。

  2、项目业主为项目所在地村民委员会,乡交通管理站负责项目实施的指导、监督。

  3、通村通畅工程建设要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拟申请实施的项目,由各村提出申请,县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放线,供给标准设计图纸(标准横断面图,路面结构图,会车道平面设计图,挡土墙、边沟、涵洞、警示墩设计图等),各村在乡交管站的指导下,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实施。

  4、施工队伍由各村在县交通部门供给的诚信施工队伍库中采用“一事一议”方式开展竞争性选择产生。

  5、实施项目公示制度。经批准实施的项目,必须在村委会以及施工现场设立项目公示牌,公示牌的资料包括:项目名称,项目业主,项目实施的时间、规模、技术标准、资金筹集和使用安排,施工单位及联系人,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措施,质量监督人员及举报电话等。设立的期限从开工之日起至该项目交(竣)工验收合格止。

  6、通村通畅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占用土地、房屋及其他拆迁工作,由各村民委员会按照“一事一议”原则自行调整和解决,并做好群众工作,确保施工外部环境良好,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7、通村通畅工程建设项目工期原则上不超过12个月。

  8、通村通畅工程建设采用项目合同制。县交通运输局制定标准合同范本,规范业主与施工方权利义务。

  9、技术标准:路基、路面宽度不小于4.5米,转弯半径不小于15米,纵坡坡度不大于12%。会车道数量每公里不少于3处,每处宽度不小于2米,长度不小于20米。

  10、质量要求:

  (1)路基工程:路基须平整、密实、稳定,碾压后无车辙,路线平纵线形顺适,边坡稳定,挡土墙贴合要求。

  (2)路面工程:5%水泥(或石灰)稳定碎石基层厚度不小于15厘米,宽度不小于3.5米;c30水泥混凝土面层(抗折强度4.5mpa)厚度不小于18厘米,宽度不小于4.5米。

  (3)排水设施:浆砌边沟泄水断面尺寸(不含路面厚度)不小于40厘米×40厘米(宽×高),且须m15砂浆趟底,外壁整齐高于路面5厘米且须抹面。涵洞设置须满足排水要求,保证排水通畅。

  (4)原有路线因地形地质限制、需深挖高填或拆迁较多才能满足4.5米宽度要求的,或原有路基情景较好,不设水泥(或石灰)稳定碎石基层可满足需求的,可由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经县交通部门现场调查,书面批准并提出实施方案。方可实施建设。

  (5)未设置水泥(或石灰)稳定碎石基层的路段,c30水泥混凝土面层(抗折强度4.5mpa)厚度不得小于22厘米。

  11、通村通畅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同时设置各种安全设施、标志标牌等,减少安全隐患。

  _通村通畅工程补助标准(含上级补助资金)为:少数民族乡40万元公里,项目不足资金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广泛发动群众自筹资解决。

  13、通村通畅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路基工程必须经县交通运输局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实施路面工程。项目建设完工后,必须经乡初验合格,由村民委员会填写通村通畅工程交工验收申请表,向县交通运输局提出书面交工验收申请,由通村通畅工程验收组进行交工验收。

  14、验收合格的通村通畅工程,交由项目所属村村民委员会进行养护管理。

  三、项目安排

  _通村通畅工程项目,在乡政府进取争取下,县下达我乡10.2公里。由于今年项目要求高,建设难度大,各村在任务下达后,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通村通畅工程项目。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二十一):

  按照西集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根据交通、区位、资源、经济优势及群众素质,经过调查研究,借鉴赣州模式,以甘南县兴十四村为榜样,结合常兴村8个天然屯的实际情景,因地制宜,立志用三年时间把常兴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做好常兴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_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礼貌,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任务和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经过“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公共服务,切实加强物质礼貌、精神礼貌、政治礼貌、生态礼貌建设,为全镇新农村建设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为全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作为试点村的优势和典型性

  常兴村位于西集镇的南部,东至少凌河,西至漂河,北面与西集镇城区隔路(哈肇公路)相望。东距巴彦县城17公里,西距哈市79公里,有8个天然屯,总耕地面积22000亩,总户数1148户,人口4302人,人均住房面积17平方米。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示范要求,具有以下四点优势和典型性:

  1、具有良好的交通优势。村屯之间均由四级砂石路连接,北侧又有省级公路哈肇公路经过,与其它村屯相比,出行便利,交通优势明显。

  2、具有小规模的产业优势。近几年,在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工作中,为扩大农民增收渠道,成立了大葱基地一个,大蒜基地一个,绿色大米生产基地一个,黄牛养殖基地一个,这四大基地的建设,很大程度地调整了常兴村的产业结构,目前已初见成效。

  3、具有良好的基础优势。目前,已有2个天然屯吃上了自来水,其它村屯也在进行中。在行业部门的帮忙和支持下,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常兴村房屋砖瓦化率、自来水入户率、电话入户率,分别到达42%、35%、80%。如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悄加规范引导,可迅速提档升级。

  4、有良好的旅游优势。驿马山公园的建设和灵隐寺的落成,给常兴村的尚家屯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农民增加收入供给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5、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常兴村在60年代就是省级红旗单位,自70年代到此刻,始终是县乡的农村先进典型,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现代礼貌生活方式的潜移默化,使广大群众对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愿望十分强烈和迫切,享受现代礼貌的进取性和热情十分高涨。

  三、建设发展目标

  1、村民人均收入每年的递增速度要在10%以上,20_均收入实现4500元。

  2、村政府所在地通白色路面,屯内巷路全部到达硬化。

  3、农民住房全部砖瓦化。

  4、自来水普及率100%。

  5、屯屯通电话,入户率到达95%。

  6、屯屯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

  7、四周绿化率到达100%。

  8、畜禽养殖小区化,不进入小区的全部建生态猪舍或鸡舍。

  9、厕所改造到达100%,建室内厕所或建室外封闭卫生厕所。

  10、垃圾、粪便、柴草全部出屯,垃圾、粪便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作为有机肥料。

  11、建立新经济组织,成立蔬菜、种植、养殖、加工等各类协会。

  四、工作任务

  1、修通村白色路面1条12公里,修村屯主道38条16828延长米,修村屯巷道30条6395延长米。

  2、有线电视入户95%。

  3、自来水06年新入户3个天然屯,07年入户3个天然屯。

  4、改建村办公室,建立档案室1个,图书阅览室1个,公共活动室1个,建立并规范村级卫生所1个,建妇幼保健站1个。

  5、修防洪大堤24里,环山拦水壕10公里。

  6、利用驿马山前坡2条大沟绿化造林80亩。

  7、绿化8个天然屯四周。

  8、新建卫生厕所1148个。

  9、村上出机动地、专项资金,把养殖大户向屯外搬迁,集中圈养。

  10、配合政府村村通广播。

  五、完成时限

  利用20__年至20__年三年时间,基本达标。

  六、主要推进措施

  (一)建设新农村,首先从基础建设抓起

  建设新农村,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增进农民福祉,具体是做好“三清三改、一修一建”工作。

  1、开展“三清”活动。利用春播前的空闲时间重点对村容、村貌进行综合治理,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到达柴草出屯、垃圾出屯、边沟整洁、道路畅通。

  2、开展“三改”工作。即改水、改厕、改路。改水将群众生产生活所用的小井地表水,改造为深井自来水。采取政府补一块,村民筹一块的办法,打深水井5眼,将供水管线及相关附属设施完善,使自来水入户率到达100%。改厕,建室内厕所或室外封闭厕所,改厕总数到达1148个。改路,主要是硬化村屯内外道路,便民出行。经过通村公路改造工程,向上争取资金和“一事一议”自筹的形式,修8个天然屯巷路68条13323延长米,在三年内基本硬化。

  3、搞好“一修一建”工程。常兴村位于少凌河与漂河交汇处三角交叉口,抗洪排涝是粮食稳产增收的关键,我们要采取向上争取资金和“一事一议”相结合的方式,修牢防洪堤防。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小孩是我们的期望和未来,为给小孩们创造一个安全、宁静、舒适的学习环境,我村要改造一所1栋324平方米的教室。

  (二)发展新农业,必须从拓产增收抓起

  仅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我们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构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方面,我们在继续做大、做好葱、蒜、黄牛、绿色大米四个基地的基础上,再从生猪养殖和两瓜种植上下功夫。葱、蒜种植面积800亩,黄牛饲养量1800头,绿色大米种植5098亩,生猪饲养量15000头,两瓜种植面积50亩。另一方面,大搞农村剩余劳动力长年或农闲时输出,预计输出劳动力800余人,实现劳务收入480万元。

  (三)培育新农民,核心从农民素质抓起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所以,依托农民技术培训学校,以培养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致富本事,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发展本事为目标,以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资料,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利用周六周日在农村小学成立培训学校,每年培训农民骨干2000人,经过典型带动和渗透,力争使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

  (四)塑造新风貌,倡导从科学礼貌抓起

  在开展“三清三改”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清理废弃房、猪牛栏和厕所,推进人畜分居,建养殖小区和生态型圈舍,尽快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象,争取三年内村屯道路基本硬化,自来水普及率100%,实现人畜分离。同时,扎实开展礼貌村创立活动,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对村民展开普法教育,反对一切邪恶组织,倡导健康、礼貌、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礼貌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五)提倡新民主,着力从村民自治抓起

  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机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增强村干部的公共服务意识,搞好“一事一议”,确保广大村民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六)崇尚新健康,主要从防疫治病抓起

  当前有句游行话,农村人怕得病,城里人怕失业。这虽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当前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农民的医疗问题已刻不容缓。为解除农民的治病难、疑难病治不起的困扰,首先我村要建1个村级规范卫生所,方便农民就医。其次,_实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健全农村医疗医保服务体系,彻底帮忙农民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最终,为保证村民有一个健康有序的生活环境,我村下大力气、加大投入,抗击高致病禽流感等动物疫情,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管理。

  七、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试点村建设领导小组。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二十二):

  为进一步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大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富裕和谐的理念,结合我村实际情景确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_,以促进本村全面发展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礼貌、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突出产业优势、改善村内环境、加强基础建设、提升职工素质,加快村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设施化发展进程。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行政村主导、党员群众主体的原则。行政村履行行政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教育和引导党员群众建设好自我的家园,充分调动党员主体进取性,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依靠群众力气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本村实际情景,从现有经济基础出发,明确阶段性目标,分步实施。

  (三)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指导的原则。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整体建设和局部改造相结合,建设生态型、文化型、节能型、民俗型、旅游型等充满时代气息的新大队。

  (四)坚持整章建制、规范操作的原则。牢固树立“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意识,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行政村管理长效机制,实现整体推进,务求实效,真正做到改善本村环境,提升党员群众素质。

  (五)坚持整体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科学编制行政村发展规划,统筹大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党员群众教育、行政村管理资料,实现我村可持续发展。

  三、任务目标

  (一)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建设。争取居民点中间道路的硬化,推进村村通道路建设。

  2、排水建设。清淤清沟,保证排水通畅,确保路面、路沟无积水。

  3、住房建设。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加快危改造步伐,加快移民新村建设,争取十年完成群众的整体搬迁。

  4、场所建设。修善办公室、阅览室、会议室、活动室和党员学习学校。

  (二)环境整治

  1、设固定垃圾场。行政村内设立固定垃圾堆放点,引导群众使用,保证垃圾池不是摆设,定期清运,做到住房周围、路边无垃圾。

  2、搞好五改四清。改造危房,消除主街道两侧猪圈和厕所,推广清洁能源灶,试点村实现无垃圾、无污泥、无粪便、夫柴草垛。

  3、健全环境管理制度。行政村设专人管理本村环境卫生,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三)民主管理方面

  1、建立民主管理机构。完善民主理事、民主理材、民主决策的民主管理机构和群众协会等自治组织。

  2、制村规定民约。完善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和村规民约等群众自治制度。

  3、设立公开栏。完善党务村务政务财务公开设施中,规范程序,及时公开。

  4、开展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加强班子“五好”(干部带头作用好、群众反映好)和党员“三强”(政治素质强、致富本事强、带富本事强)建设,增强行政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5、制定群众培训计划。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学文化知识、政策法律、农业技术、做工技能、民间手艺、经营本领活动,建立劳务输出信息库,促进培训就业一体化。

  6、开展礼貌户创评活动。利用礼貌户创评活动,破除封建迷信,建立礼貌新风理事会,制定礼貌公约,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

  7、创新行政村管理方式。探索行政村管理长效机制,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新农村建设连续性。

  (四)资金投入方面

  1、多方筹措建设资金。进取争取总场的支持,争取国家资金,加大扶助新农村建设力度。

  2、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利用“一事一议”政策,鼓励群众出资出劳,加强行政村整治和新农村建设。按工程项目实际投资额,行政村和党员群众投入资金要匹配到位。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行政村成立支部书记为组长,队长为副组长,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行政村建设检查指导和督办。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进取宣传新建农村设的重大意义、主要资料和具体措施,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切实增强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进取性和自学性。及时总结新农村建设的好的思路、好经验和好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奋力营造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管理,严格自查

  一是行政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新农村建设自查工作。二是是让群众参与到监督中来,定期开展新农村建设座谈会,听取群众心声。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二十三):

  按照县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县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落实20__年度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职责分工方案》的文件精神,为稳步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圆满完成本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深入推进白马关景区开发建设

  1、加快白马关景区开发建设。编制《罗江县白马关景区总体规划》,按照总体规划并结合灾后重建、整合发改、建设、交通、水务、林业、旅游、文化、等部门的项目和资源,配套完善景区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建酒店、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启动白马关“aaaa”景区创立工作,不断推进白马关景区开发建设。

  2、协调白马关二酉村新农村建设。二酉村隶属于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镇,是我县特色产业型精品村。按照建设中国快乐家园精品村的要求,实施特色产业精品村建设,将加快全镇水果产业发展,以梨为例,实现面积达512亩,总产量达300吨,按5元千克测算,人均增收950元以上,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带动村民再就业,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真正实现开发一个景区,带动一片就业,致富一方百姓。继续推进白马关二酉村新农村建设。

  二、着力打造“十点五线”乡村旅游格局

  按照以“十点五线”的旅游发展总体格局,继续推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指导香山路岛(金山镇)按照规划加快生态休闲度假区建设,现已初步完成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功能;指导协助天马山(万安镇芒江村)旅游景点建设,新建投资规模较大的酒店、农家乐等设施,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的配套水平和服务本事;尽快完善聚友休闲山庄(略坪镇)和蔡家院子(御营镇)两处四星级农家乐的旅游标识标牌,进一步规范辖区内农家乐。

  县旅游局根据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结合县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_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求,利用白马关景区、“十点五线”乡村旅游,不断吸引更多的游客的同时,全面推进我县20__年新农村建设工作。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二十四):

  党_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战略高度,其目标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礼貌、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县林业局依据本单位的工作职能,结合我县的实际,提出“以全国绿化模范县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林业的角度要正确处理好两种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的关系,切实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林业,既是公益事业,又是基础产业,肩负改善环境、发展经济的双重任务,生态建设是基础,产业建设是重点,没有生态保障,产业难以持续,生态建设也无法支撑。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要坚持“两手抓”,协调推进。同时要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与绿色环保的新型林业产业,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资源和能源,为国民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要正确处理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林业,既要遵循天然规律,也要遵循经济规律;既可作为基础产业参入资源配置,又能经过实施生态建设实现大林业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保护先行,确保生态优势,科学开发利用森林资源,使我县林业经济迈上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征程。“全国绿化模范县建设”是加快城乡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加快实现“领跑中西部、进军五十强”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创立“全国绿化模范县”能实现全县国土绿化工作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展示我县造林绿化的成就和县的良好形象;能提高我县的知名

  度和综合竞争力;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二、指导思想

  以实现“县城园林化、乡镇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为目标,以创立全国绿化模范县为动力,以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为手段,以城区、村庄、道路绿化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加快建设“和谐长沙”做出贡献。

  三、建设指标

  20_年,全县完成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义务植树150万株(其中基地植树30万株),四旁植树80万株,完成县城林业生态圈260亩,绿化河流、渠道、公路2_成人工造林1.2万亩,完成县城林业生态圈350亩,义务植树150万株(其中基地植树30万株),四旁植树80万株。绿化河流、渠道、公路200公里,封山育林2万亩。到2__底,全县森林覆盖率到达45%以上,乡镇所在地、村庄绿化覆盖率分别到达40%和30%,全县绿化覆盖率到达45%,绿地率到达36%,县城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随机抽样调查公民绿化意识到达85%以上,全民义务植树建卡率到达90%以上,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到达96%以上;80%以上的街道、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绿地率到达省级标准。

  四、工作任务

  (一)制定中长期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由县林业局牵头,委托部省有关科研院所,制定我县2_业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提高我县国土绿化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

  (二)造林绿化工作

  1、城区绿化。要完善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并纳入县总体规划。重点在景区景点绿化,道路街巷绿化,单位庭院绿化,居民社区绿化以及立体绿化方面有新的发展。_年,提升10个街头花园绿地水平,每年完成城区5个游园新建任务。80%以上的街道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绿地率到达省级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绿化与工程同步施工,同步完成。进入县城的主要出入口,已建绿地景点的补绿扩绿,提高档次,未建的要在2_年底前补建。此项工作由建设局负责,城管局、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县委礼貌办、交通局、规划局为主要协作单位。

  2、道路河流绿化。包括境内的国省干道、高速公路、铁路、主要河渠两侧绿化。20_年重点抓好长永高速、机场高速两侧绿色通道建设。20_年抓好株洲至黄花机场高速路的绿化建设,并对已绿化的河、渠路加强抚育管理。新建公路两侧绿化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档次,年内建成省级精品工程。此项工作由县绿委办负责,县林业局、交通局、水利局、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实施。

  3、工程造林。包括各级各类工程造林项目,按工程标准,完成全部造林任务,建设一批样板地块。此项工作由县林业局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4、创立花园工程。全县建设省级森林公园1个,创立省级园林式单位和市级花园式单位20个,县级花园式集镇20个,花园式庭院400个。此项工作由县绿委办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的组织实施。

  (三)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重点是完善义务植树属地管理制度和基地义务植树制度,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实现形式,搞好与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结合,各乡镇和联系乡镇的县直机关单位负责建立义务植树基地,植树地点做到必须五年不变,广泛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城乡居民参加义务植树,并实行一户一卡制度,每年基地植树30万株。年内义务植树建卡率到达96%以上,义务植树尽责率到达90%以上。此项工作由县绿委办组织协调,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机关各单位负责实施。

  (四)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对现有森林资源加强抚育管理,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严禁乱砍滥伐,严禁非法占用林地,严防森林火灾,杜绝各类毁林案件,切实保护森林资源。此项工作由县林业局负责,县森林防火办公室、县公安局、县国土资源局为协作单位。

  (五)古树名木保护工程。根据全国绿委《关于加强保护古树名木的决定》及建设部《古树名木管理办法》,在全县范围内对现有古树名木,进行普查、登记、建档、立卡,严禁移植古树名木,切实保护好珍贵的古树名木资源。此项工作由县绿委办负责并组织实施,各乡镇政府配合。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开展创立“全国绿化模范县”活动,是构建“和谐长沙”,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县域竞争力,加快实现“领跑中西部,进军五十强”目标的一项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创立活动的重要性。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真抓实干,把创立“全国绿化模范县”工作摆上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

  (二)切实加强对创立工作的组织指导。创立“全国绿化模范县”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各阶层、各部门、各行各业,必须加强统一领导。提议成立创立“全国绿化模范县”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黎勇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任正斌任副组长,成员由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县绿委办主任、林业局局长周海林同志兼任。

  (三)实行目标管理职责制。将创立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各有关单位和乡镇,由政府县长与各科局长和乡(镇)长签定目标管理职责书,工作任务未完成实行一票否决制。

  (四)加大造林绿化宣传力度。采取长效宣传与短期集中宣传相结合的办法,每年组织两次造林绿化宣传月活动(造林期间和迎检期间)。宣传的形式主要包括:

  1、新闻媒体宣传。重点是宣传造林绿化成就,创立标语、口号、意义,创立活动先进典型;

  2、设立创立“全国绿化模范县”林业网站专栏;

  3、基层单位创立活动宣传专栏;

  4、组织市民绿化意识调查;

  5、有奖知识竞赛及中小学有奖征文活动;

  6、户外广告宣传(海报、宣传标语、广告牌等);

  7、绿化简报宣传等。

  (五)适时掀起造林绿化高潮。每年12月1日至次年3月30日为全县造林绿化突击时段。异常是采伐迹地的更新、低产林的改造,各乡镇应制定方案,在2007年前完成。以义务植树为载体,掀起春季造林绿化高潮,继续巩固扩大国土绿化成果。

  (六)落实创立经费。本活动共需经费支出2390万元,其中城市生态圈建设915万元,道路河流绿化400万元,游园建设200万元,人工造林135万元,封山育林200万元,宣传学习费用40万元,花园式集镇建设补助200万元,制定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20万,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植树60万,大山冲森林公园建设200万,其他20万元。计划、财政、交通、水利、林业等部门要千方百计筹措创立经费,为创立活动供给资金保障;各项重点工程绿化资金要向创立活动倾斜;动员社会各界、各阶层人士、城镇居民参与社会造林绿化,结合义务植树活动,踊跃为创立活动投工、投劳、投资。

  (七)严格督导检查。创立过程中,全局各部门单位必须紧密配合,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围绕这个大局,同时县局将组织有关部门对活动的进度和质量进行随时检查,对行动迅速、工作扎实有效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迟缓、敷衍应付的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追究有关领导职责。创立工作业绩将做为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和造林绿化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二十五):

  为深入贯彻_,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提高党组织的学习力、创新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奋力构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着力打造学习型党组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_围绕建设高效务实的党总支班子和高素质党员队伍目标要求,奋力营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执政本事、服务本事、创新本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富裕建新、文化建新、生态建新、平安建新,为促进建新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供给有效保障。

  二、主要原则

  坚持理论先行。_完整准确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夯实政治理论基础,提高理论素养,进一步坚定梦想信念。

  三、学习资料

  政治理论。学_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党的大精神,“十二五”规划等。

  法律法规。学习切合实际、贴近生活的法律法规和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规定。经过学习,使全体党员了解和掌握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合格的守法公民。

  科技文化知识。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树立科技致富的先进理念,开辟致富新渠道。

  四、学习形式

  1、集中学习活动。集中学习每季度一次。授课学习时,学员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并进取参加问题讨论。

  2、每周自学活动。党员坚持个人学习为主,确立“每周自学时”,即每周自学时间累加,到达3个小时以上,经过各种学习渠道自学必读参考书目。

  3、建立网络学习园地。利用万村联网工程,建立网络学习园地,将必学资料资料、书目、辅导资料及相关知识挂到村级网站学习园地,及时报导和宣传支部开展学习活动、学习经验和学习心得交流情景,建立网络学习交流平台。

  五、实施步骤

  创立学习型党组织是一项基础的、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根据街道党委的要求,开展创立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将用1年左右时间到达总体目标。

  (一)实施启动阶段(×年5月初)

  立建新村创立学习型党组织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建新村创立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创立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党总支要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动员,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理念,营造自觉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氛围,构成人人参与、个个响应的新局面。

  建立健全创立学习型党组织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村党总支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学习考评制度、完善学习档案管理制度、学习奖惩激励制度等规章制度。

  (二)全面推进阶段(×年5月中旬至9月底)

  全和完善多层次的学习网络体系。经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和引导党员、群众树立学习生活的良好习惯,逐步构成政治理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现代科技知识、文化知识等各种学习统筹安排、齐头并进的学习机制。

  村党总支要深入了解创立学习型党组织所面临的新情景、新任务,及时解决创立学习型党组织时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创立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正常有序、稳步推进。

  (三)巩固深化阶段(×年10月至2_年初)

  巩固和完善多层次学习体系、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使创立学习型党组织活动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树立、推广和表彰创立学习型党组织先进个人,总结和巩固学习成果,促进学习成果的转化、利用和提高。

  六、考评办法

  制定《建新村党员考核制度》,每年年终对各支部进行学习型党组织考评,并结合党员履职情景确定考核等级。村创立学习型党组织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党员活动的日常督促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将适时对开展创立学习型党组织的先进团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二十六):

  为贯彻落实科技部《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实施方案》、省科学技术厅关于贯彻落实科技部《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实施方案》等的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科技局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政办发[__]30号),充分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示范与引领作用,扎实推进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出我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_局,充分发挥科技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示范和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改善生态的总体要求,以“科技富民、惠民”为核心,以现代农业、生态产业、乡村社区化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以实施特色农业科技示范等工程为突破口,从村、乡镇、县市区三个层次开展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培育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新农村的科技典型。

  二、发展目标

  到“十一五”末,重点培育30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15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3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县市区;使示范(试点)区域内科技提高贡献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农民收入增长率等有较大幅度提高,科技型涉农工业有较大发展,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快,社区建设与教育、医疗、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较大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奋力成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

  三、基本原则

  (一)突出区域优势特色。围绕大蒜圆葱、肉蛋鸭、奶肉牛、瓜菜等十大特色产业,以“一村一品”、“一乡(镇)一业”或“一县一业”为重要资料,推进优势主导产品和特色企业向示范(试点)区域集中,建立企业研发机构,聚集高新技术,培育特色优势名牌产品,构成产业群(链)。

  (二)坚持技术综合示范。发挥科技在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改善生态等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强技术集成应用,提升创新与科技服务本事,构成多种科技活动整体推动示范(试点)的格局。

  (三)政产学研金民结合。加强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的政策性引导。优化农村科技创新环境,引导各类科技人才到示范(试点)一线创新创业。明确示范(试点)的技术依托单位,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利用市场机制、产学研结合,为示范(试点)服务。利用农业科技贷款,吸纳民间资本,推动示范(试点)工作。

  (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培育“科技能人”,带着农民干。立足农民实际需求,尊重农民意愿,提高农民协作程度,激发农民对科技的多样化需求,不断增强农民使用技术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农民享受科技带来的富民、惠民成果。

  四、重点任务和示范资料

  (一)重点任务

  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求,重点推进七项任务。

  1、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以强化产业基储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科技为载体,实施以“一村一品”、“一乡(镇)一业”或“一县一业一特色”为重要资料的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县工程,建设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加强“政产学研金民”结合,有针对性地引进、转化先进适用技术成果,促进专业化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产业开发综合效益。

  2、强化技术集成应用,引导现代农村社区发展。围绕农村社区化目标与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强饮用水安全和污水处理、农林生态和农民生活环境整治、资源能源节俭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建材和建筑、低成本卫生设备和药物异常是中医药、低成本文化设施和民俗文化保全、社区规划建设和村镇优化布局、社区和村镇动态监测和功能提升等新农村建设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发展设施相对优良、环境相对优美的现代农村社区。

  3、开展重大应用技术研究,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围绕农村、农业发展中的重大应用技术问题,组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示范(试点)单位联合进行科技攻关,解决良种、良法、加工、农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建材、节能型建筑、循环生产、农业节本技术、健康种养殖技术、土地修复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等重大应用技术问题,获得一批实用技术,进行技术推广。组织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建设市级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基地,推广粮食丰产技术及操作规程,辐射面积100万亩。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信息平台、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及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构建科技知识进村入户的实时服务信息平台,为广大农民供给科技、政策和市场等信息服务,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开展数字化乡镇科技示范(试点),加强农村社区信息化技术、社会事业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进农民生活信息化。优化信息服务质量,丰富信息服务资料,提高基层科技管理部门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5、强化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星火培训基地(学校)和各类职业学校的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对示范(试点)单位开展农业科技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多层次、多形式开展面向农村的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种养能手、经营能人、技术“二传手”等“科技能人”,经过他们的示范带动和影响,使周围的农民掌握一些实用技术,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

  6、构建农村科技服务平台,提升科技服务本事。坚持多元化方向,结合实际,引导专业技术经济合作组织等农村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示范推广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大院、博览交易会等新型科技服务模式,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制度化的技术支持渠道,建设咨询服务专家队伍,引导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一线,构成农村科技服务的长效机制。

  7、大力发展涉农工业。以工业反哺农业,工业拉动农业为目标,鼓励非农企业大力发展涉农工业,培育大宗农产品用户企业,进而拉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增加农民就业。在涉农企业中建立省级研发中心,培育成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示范资料

  示范村(试点)、示范乡镇(试点)、示范县市区(试点)分别重点实施以下资料。

  1、科技示范村(试点)。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推进“科技入户”;加强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进“信息入户”;加强科技咨询指导和农民适用技术培训,推进“服务入户”。发展“一村一品”,促进特色产品或产业上水平、上规模,培育科技型企业。培养一批科技带头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有条件的地方,集成相关技术,发展村级社区。

  2、科技示范乡镇(试点)。加强技术引进和扩散,发展“一乡(镇)一业”,引导特色优势产业规模扩大;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一乡(镇)一基地”,开展绿色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进农村生产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一乡(镇)一服务站”,培育农村科技中介服务组织、模式或平台,开展适合农民需要的科技与信息服务;依托现有资源,发展“一乡(镇)一课堂”,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经过技术的集成支持,发展生活功能较好的乡镇中心社区。

  3、科技示范县市区(试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专业化、经营产业化和服务信息化,构成示范样板;加强技术转化和创新,培育一个以上主导产业,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布局的优化和规模的扩大,引导发展产业集群,壮大县域经济,建成市级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县);建立健全多元化科技服务体系,构建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不断增强科技管理部门的信息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科技公共服务本事;加强农民转移就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发展产业基础较好、综合功能较完善的中心城镇社区,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镇和乡村的协调发展。

  五、申报条件与组织管理

  (一)申报条件

  申报示范村(试点)、示范乡镇(试点)、示范县市区(试点),应当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1、围绕本地新农村建设的全面需求,提出了明确的科技发展目标、发展优先顺序、实施步骤和保障条件。

  2、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较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程度较高,围绕当地资源的加工利用确定了明确的主导产业。具有必须的地方特色、代表性和发展基础,发展经验在其所代表的类型内具有推广意义。

  3、科技发展条件相对较好,科技工作特色明显,科技环境优越,科技提高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到达58%以上。

  4、农民科技意识较强,科学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能动性。原则上要具有“科技能人”或科技型企业带头人。

  5、所在县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投入和政策措施有保障,出台了贯彻落实政办发[__]114号、政办发〔__〕30号文件的政策性文件,围绕本地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技术依托单位,构成了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直接领导、科技主管部门具体协调和推动的工作机制。

  6、制定了示范(试点)具体实施方案,并配备开展示范(试点)所必须的经费和相应的促进措施,明确了技术依托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有相当技术创新实力的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等,多学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依托单位优先),方案切实可行,管理和运行机制规范。

  7、示范(试点)要首先列入本地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范围;示范县市区(试点)的选择要与承担市级以上科技项目情景、科技型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科技提高考核先进县市区、星火技术密集区等结合研究。

  8、严格落实中央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和政策,异常是中央有关土地和环保的要求。

  同时申报示范村(试点)、示范乡镇(试点)、示范县市区(试点),还应当具备以下指标条件:

  1、示范县市区(试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5000元以上,县级财政收入到达3亿元以上,县域gdp到达100亿元以上,县域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同级经济总量的20%以上。

  2、示范乡镇(试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6000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到达1000万元以上,乡镇gdp到达5亿元以上,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同级经济总量的50%以上。

  3、示范村(试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8000元以上,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村级经济总量的80%以上。

  (二)组织管理

  1、申报单位

  示范(试点)的建设单位分别为村民委员会、乡镇或县市区人民政府。建设单位必须具有明确的技术依托,并编制示范(试点)实施方案、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和技术依托单位合作方案。申报单位为县市区人民政府。

  各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区域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实施方案,并组织专家对各建设单位提交的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填写审核意见,择优推荐申报市级示范(试点)。

  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各地申报的材料进行论证,贴合条件的认定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乡镇或县市区(试点)”,并择优推荐上报省科技厅。对已列入市级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提高考核先进县市区、星火技术密集区或科技特派员试点单位等优先研究。

  2、支持方式

  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将以项目为载体,各地根据实施方案选择新农村建设技术示范项目,项目实施期限原则为2-3年,项目承担单位应以技术依托单位和示范(试点)相关单位联合为主。市科技局拿出专项资金,将视组织实施和投入情景,择优支持。

  3、实施的评估和验收

  1)市科技局对我市的示范(试点)进行宏观指导、动态评估和监督,并统一部署验收。

  2)各县市区科技局负责本区域示范(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具体管理,落实配套支持经费,对示范(试点)进行年度评价,编制年度执行情景报告,确保示范(试点)目标的完成。

  3)年度评价和动态评估的重点是任务落实、组织管理和经费投入等方面的情景。市科技局将每年公布评价或评估情景。评价或评估结果将作为确定相关涉农科技计划对有关市下一年度支持力度的重要依据。

  六、保障措施

  1、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科技局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政办发[__]30号),将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的主要资料,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高水平的新农村建设示范(试点)规划及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七大科技支撑工程。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以发展品牌农业、特色农业、高技术农业和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为重点,实现示范(试点)的突破,构筑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

  2、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涉农部门以及农业科技园区、涉农大企业制定促进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工作的政策措施。鼓励非农企业进入涉农工业领域,增加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气。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为示范(试点)工作注入活力。

  3、设立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专项,围绕发展特色产业,突出科技支撑作用,开展示范(试点)工作。充分利用农业科技贷款,为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工作供给资金保障。市科技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向新农村建设倾斜,优先支持示范(试点)工作。开展示范工作的各县市区、乡镇及村要供给充足的匹配经费,保障任务完成。

  4、有条件的县市区,要开展县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村试点,设立专项,出台必要的扶持政策,进取争取涉农资金支持。

  5、要及时总结示范(试点)工作的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并经过广播、电视、网站(页)、标牌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推介和推广。对在示范(试点)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团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二十七):

  为贯彻落实党的__大提出到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和市__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根据山亭区《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我镇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和“三农”优先的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的,以乡村规划建设为引领,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以示范带动发展为突破,以镇村为主体,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保障,着力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生活殷实、乡风礼貌的“美丽乡村”。

  二、工作目标

  从20__年开始,全镇共选取王庙村、黄沟村、柴林村、桑村村等3个村庄作为“美丽乡村”创立试点,力争经过3年奋力,到20__年底这3个村庄经过考评验收,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自20__年起,在总结创立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继续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其他村庄,进行分类、分批整治改造建设,逐步使“美丽乡村”建设转入常态化。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村庄建设。

  一是编制建设规划。试点村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依据小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详细、明确、可行的建设详细规划,明确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和措施,规划编制要按照尊重天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要求,充分研究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既要研究当前农民生产生活所需,又要研究农村人口、环境的综合承载本事;既要研究农村水、电、路、气、厕、卫等设施综合配套,又要重点突出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较大公共设施项目的有序、有效安排。

  二是科学改造提升。按照村庄建设规划,优化村庄路网布局,合理设计主要街道、小巷胡同,打通村内断头路。结合乡村礼貌行动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农村危房、旧房、空心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装扮美观舒适住宅,改善农户住房条件。推广应用农村沼气、阳光能等清洁能源,配套庭院环境卫生设施,全面完成改厨、改厕。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新房,严格管控无序违章建房,从严查处违章违规建房行为,促进村庄整体风貌协调和土地集约节俭利用。

  三是建设新型社区。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创立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推进合村并点,集中连片规划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按照“配套、完善、提升”的要求,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周边环境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农民的本事。

  (二)整治村容村貌。

  一是提升硬化水平。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开展村庄主次干道硬化。主街硬化率到达100%,小巷硬化率不低于70%。主街两侧铺有路沿石,街巷建有排水设施,构成纵横有序、便捷舒适的村内路网。

  二是提升绿化水平。加快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建设,进取倡导庭院绿化,鼓励农民栽植经济林木、观赏树木。推进路旁、水(渠)旁、村旁、宅旁等“四旁”绿化,配建街头绿地和小游园,构成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多层次立体绿化效果,村庄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

  三是提升亮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巷及公共场所,采取各种方式实施亮化工程,有条件的村庄应安装阳光能路灯。加强对公用照明设施的管理维护,提高夜间照明效果。

  四是提升净化水平。建立村内卫生日常保洁机制,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街运转、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按每5-10户不低于1个的标准配备垃圾桶,根据实际情景设置密闭式垃圾收集箱、垃圾清运车;设立环境卫生专管员及环卫清洁队伍。同时,全面清理村庄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推行“三堆两垛”(沙土堆、粪便堆、杂物堆、柴草垛、砖石垛)定点存放。妥善处理并进取利用禽畜粪便,鼓励村民使用沼气、阳光能等清洁能源。

  五是提升美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道两侧建筑、墙壁进行统一整洁或粉刷,合理布局宣传栏、文化墙等,构成整洁有序、特色鲜明、实用美观的景观效果。整治村内影响观瞻的陈旧电线电路,坚决杜绝乱扯乱挂现象。

  六是提升饮水安全水平。加强对分散式水源的卫生防护和周围环境的清理整治,构建户户通的自来水管网,保证自来水供水入户率达100%,水质合格率达100%。做好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置,科学建设一批净化池、氧化塘,有效降解水质污染,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率到达95%以上。

  (三)完善服务设施。

  一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基本到达“七室两超市一广场”标准,即具备综合办公室、综合活动室、综合服务室、卫生室、文化室、警务室、调解室、生活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和村民文体活动场所等功能配置,建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科学布局建设学校,鼓励社会力气在村内兴办幼儿园、托儿所。推动金融服务网点向试点村延伸,鼓励有条件的村设立金融服务网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二是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推进有线电视、宽带村村通和户户通工程,探索建立村级信息综合网络服务平台,开设党务村务公开、政策信息发布、农业技能培训、市场供需动态、社会治安管理、灾害预警防治等信息服务栏目,设置村民意见提议箱,设立阅报栏、科普栏、宣传栏、社情民意反馈栏。

  三是完善“五员”服务体系。设立政策宣传员、市场信息员、农技指导员、纠纷调解员、电教推广员等“五员”,强化政策、农资、科技、金融、市场信息等支持,增强服务农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宣传力度,进一步简化费用交纳、报销、领取等手续。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建设一批农村托老所、快乐院等,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科学使用农村村团体收入,重点用于村团体开支、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和困难农民生活、医疗补贴等。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团体经济收益分配权等财产性权利。

  五是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在村内主要道路和重要部位、公共场所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实现“电子眼”监控体系无缝隙覆盖。建立村民自治联防组织,实现夜间巡防常态化。

  (四)发展农村经济。

  一是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发展土地合作社,推进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大幅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引导土地有序流转,进取培育特色团体农场、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优先在试点村开展团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确权颁证工作,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改革和农村资产产权化改革。

  二是进取发展特色产业。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进取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工程,打造特色专业村。充分利用农村天然景观、田园风光,重点建设高标准的主题农庄和农家乐。大力发展自助采摘游、城郊休闲度假游、生态农业观光游、民俗风情体验游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业,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进取培育农村服务业,围绕加强产业服务,进取开发餐饮、住宿、交通等三产服务项目,适度发展短途物流、设备租赁、劳务输出等配套产业。

  三是扶持农民就业创业。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培育一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增强农民创业就业本事,加快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现代职业农民。完善和落实农民创业小额贷款担保、财政贴息等政策,扶持农民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五)倡树礼貌乡风。

  一是弘扬乡土文化。发掘、保护、开发农村优秀民间文化资源,加强对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的保护,推动民间传说搜集整理、民间艺人技艺传承,弘扬具有地域特色的农耕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

  二是加强教育引导。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四德”教育、生态礼貌知识普及教育,健全村规民约,强化组织机构和制度落实,营造浓厚教育氛围。

  三是开展示范创立。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礼貌活动,组织礼貌生态示范户、致富创业带头户、敬老模范户、子女教育模范户、计划生育模范户、“五型家庭创立”(和谐型、致富型、完美型、学习型、诚信型)等创星评比,建立动态考评机制,颁发并悬挂农户家庭评定匾牌。结合实际开展弘扬传统美德实践活动,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培育科学、健康、礼貌的生活方式。

  四是强化村民自治。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农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营造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

  四、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桑村镇“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镇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办事处和镇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村建办。领导小组抽调村建、环保、农业、林业、畜牧兽医、水利、卫生、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业务人员组成“美丽乡村”创立专家指导组,负责对“美丽乡村”创立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查。

  二是完善投入机制。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资金,建立完善政府财政投入、村级自筹和社会多方支持三位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保障体系。镇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各创立试点村予以奖励。要加强对涉农资金、项目的整合,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管理使用”的原则,集中对创立村进行投入。要调动各方面参与创立的进取性,发动广大群众进取主动投工投劳,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公民投资或捐资建设,多渠道、多元化筹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

  三是强化考核奖惩。镇政府对创立工作开展情景和任务完成情景实行月调度、季督导、半年通报、年度考评,创立期满总评、验收和表彰。对经过年度考评的村兑现资金奖励,对经过总评验收的村,由镇报区,由区报市命名为“枣庄市美丽乡村”。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镇街,给予通报表扬;对未完成建设任务的镇街,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先树优资格,并责令继续做好工作,直到全面完成创立任务。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二十八):

  农村道路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资料,为进一步改善我乡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增强路面通行保障本事,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经乡政府研究,就2_年我乡村道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乡通村通畅工程建设要认真贯彻落_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于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为目的,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二、项目实施

  1、通村通畅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项目已纳入省交通运输“十二五”通村通畅规划。

  (2)经过“事一议”程序,构成《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填写《通村通畅工程开工建设申请表》。

  (3)经过“一事一议”程序,自筹部分的建设资金已到位,并交乡财政所。

  (4)经过“一事一议”程序,由村民委员会选举产生“项目建设质量监管及外部环境协调小组”、“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监督小组”,每个小组人员不少于3人,其中“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监督小组”完全由村民代表组成。

  (5)已落实安全生产措施。

  2、项目业主为项目所在地村民委员会,乡交通管理站负责项目实施的指导、监督。

  3、通村通畅工程建设要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拟申请实施的项目,由各村提出申请,县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放线,供给标准设计图纸(标准横断面图,路面结构图,会车道平面设计图,挡土墙、边沟、涵洞、警示墩设计图等),各村在乡交管站的指导下,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实施。

  4、施工队伍由各村在县交通部门供给的诚信施工队伍库中采用“一事一议”方式开展竞争性选择产生。

  5、实施项目公示制度。经批准实施的项目,必须在村委会以及施工现场设立项目公示牌,公示牌的资料包括:项目名称,项目业主,项目实施的时间、规模、技术标准、资金筹集和使用安排,施工单位及联系人,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措施,质量监督人员及举报电话等。设立的期限从开工之日起至该项目交(竣)工验收合格止。

  6、通村通畅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占用土地、房屋及其他拆迁工作,由各村民委员会按照“一事一议”原则自行调整和解决,并做好群众工作,确保施工外部环境良好,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7、通村通畅工程建设项目工期原则上不超过12个月。

  8、通村通畅工程建设采用项目合同制。县交通运输局制定标准合同范本,规范业主与施工方权利义务。

  9、技术标准:路基、路面宽度不小于4.5米,转弯半径不小于15米,纵坡坡度不大于12%。会车道数量每公里不少于3处,每处宽度不小于2米,长度不小于20米。

  10、质量要求:

  (1)路基工程:路基须平整、密实、稳定,碾压后无车辙,路线平纵线形顺适,边坡稳定,挡土墙贴合要求。

  (2)路面工程:5%水泥(或石灰)稳定碎石基层厚度不小于15厘米,宽度不小于3.5米;c30水泥混凝土面层(抗折强度4.5mpa)厚度不小于18厘米,宽度不小于4.5米。

  (3)排水设施:浆砌边沟泄水断面尺寸(不含路面厚度)不小于40厘米×40厘米(宽×高),且须m15砂浆趟底,外壁整齐高于路面5厘米且须抹面。涵洞设置须满足排水要求,保证排水通畅。

  (4)原有路线因地形地质限制、需深挖高填或拆迁较多才能满足4.5米宽度要求的,或原有路基情景较好,不设水泥(或石灰)稳定碎石基层可满足需求的,可由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经县交通部门现场调查,书面批准并提出实施方案。方可实施建设。

  (5)未设置水泥(或石灰)稳定碎石基层的路段,c30水泥混凝土面层(抗折强度4.5mpa)厚度不得小于22厘米。

  11、通村通畅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同时设置各种安全设施、标志标牌等,减少安全隐患。

  _通村通畅工程补助标准(含上级补助资金)为:少数民族乡40万元公里,项目不足资金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广泛发动群众自筹资解决。

  13、通村通畅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路基工程必须经县交通运输局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实施路面工程。项目建设完工后,必须经乡初验合格,由村民委员会填写通村通畅工程交工验收申请表,向县交通运输局提出书面交工验收申请,由通村通畅工程验收组进行交工验收。

  14、验收合格的通村通畅工程,交由项目所属村村民委员会进行养护管理。

  三、项目安排

  _通村通畅工程项目,在乡政府进取争取下,县下达我乡10.2公里。由于今年项目要求高,建设难度大,各村在任务下达后,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通村通畅工程项目。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二十九):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稳步实施,乡村发展被摆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承担起振兴乡村的重担,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国,从根本上说,是乡土性的”,一个个兼有文化底蕴和现代礼貌的美丽乡村才会展现一个最为真实的立体中国。由此看来,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要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乡村振兴刻不容缓。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召唤,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广大青年应有大作为,大抱负,自觉主动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领袖曾

  多次寄语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为响应领袖的号召,我国涌现出一批为乡村建设做贡献的进取分子——最美村官秦玥飞放弃了在美国工作的机会,毅然回乡改善村民生活;“骑手”女司机严克美辞去上海工作,在崇山峻岭中骑

  出一番天地,为乡村振兴献上自我的一份力。当“青年”遇上“乡村振兴”,能够绕道走,也能够迎难而上。后者的选择让梦想有了钙,灵魂有了根,技能有了平台。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把梦想种到土地上,是最正确的报效祖国的方式。青年强则国家强,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应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潮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我们应参与乡村建设,为祖国发展无私

  奉献。农业乡村如今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20_年更有280万驻村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参与乡村建设是青年锤炼坚强意志的过程,是回报祖国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建功立业的最好舞台。我们应把个人梦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放飞青春梦、实现中国梦。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鼓已经擂响,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绝不是一句空口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担当,切实为振兴乡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自我的贡献。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三十):

  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化农业,不仅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人才引领。唯有很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农村人才扎根基层、建设农村、服务农民,方能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地见效,让群众真正得实惠。各地要利用好人才第一资源,依靠人才引领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中培养造就人才,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激励年轻干部下沉基层,当好乡村振兴“勤务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村容村貌改观明显,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应当看到,部分农村发展观念还较为落后,一些干部工作方法偏向保守,与新时代对干部本事素质的新要求还存在差距,这就迫切需要一批头脑灵活、思维开阔、学习本事强的年轻干部传好乡村振兴“接力棒”。要树立服务基层鲜明导向,激励引导年轻干部以广袤农村为考场,以乡村振兴各项目标任务为考卷,深入田间地头倾听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扎扎实实为群众解决农产品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出台激励保障措施,从经济待遇、办公条件、健康保险等方面给予全面保障,在干部提拔重用等方面向基层倾斜,让年轻干部在农村能扎根、有盼头。

  挖掘乡土人才兴村活村,当好乡村振兴“主力军”。乡土人人才来源于民间,长大于乡土,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熟悉农村村情及农业生产规律,且大多身怀一技之长,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金种子”。要充分重视和用好乡土人才,改变过去乡土人才发展“不温不火”“任其天然”的局面,不断健全和完善乡土人才的培养激励机制,在“全国十佳农民”“农业产业发展带头人”等遴选资助项目上予以倾斜,让“土专家”“田秀才”在资金政策支持下脱颖而出,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赚。要强化乡土人才技能培训,异常是信息化背景下发展农村电商等方面的技术技能,让乡土人才的理论实践知识与新时代接轨,迅速长大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力气。

  引回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当好乡村振兴“突击队”。部分外出能人产业发展理念先进,创业有成,回乡兴办实业、带动群众致富有着资金、技术和理念上的优势。要注重引回品德素质较好、报效家乡意愿较强的外出能人返乡,实现人才回归、资金回流、创业回乡,有效填补部分贫困乡村经济基础薄弱、缺乏主导产业等掣肘短板。要大力扶持回归能人领办创办新兴产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结合村情实际发展特色项目,壮大支柱产业,有效激活团体经济。同时,要在政治经济待遇、政策支持、后勤服务等方面予以保障,为能人在村安心创业供给良好环境。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各类人才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不负时代使命和人民期盼,在广袤农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征程中贡献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