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 会认“靠”等14个生字,会写“图”等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资料,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会有不一样的样貌,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当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资料,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感悟读文,理解“我”从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杨桃的样貌。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杨桃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杨桃图片)同学们,你们明白这是什么果实吗?今日,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
2.齐读课题。
二、指导自学,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天然段。
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本内容由 首页 / 整理]
4.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三、认读生字,感知资料。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认读生字词。检查认读情景,随机纠正错误读音。
翘舌音:“审”(shěn)、“晌”(shǎng)、视(shì)
“肃”(sù):平舌音。笔顺:(共8笔)
“诲”:四声(huǐ),注意与“悔”的读音区别。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样理解的?(同桌交流)
4.扩展训练。
近义词:
教诲──教导 审视──审察 和颜悦色──和蔼可亲
反义词:
准确──错误 难忘──淡忘
5.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教师让我们画杨桃,“我”根据自我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貌,同学们觉得好笑。教师经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明白了同一件事物从不一样角度看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四、观察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图、交、摆、嘻、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3.记忆字形:用自我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4.难字书写指导:
“图”:最终一笔写横封口。
“摆、抢”:左右结构,都是“扌”字旁,注意“仓”与“仑”的区别。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6.学生交流评价。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l.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经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资料。
二、研读课文,理解句子。
1.读最终一段,激发思维。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终一个天然段,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印象深刻?
理解“难忘”是什么意思,“终身难忘”呢?
(难忘:无法忘记,永久留在脑海里。终身难忘:即一生都难以忘怀。常形容对他人的恩情或教诲铭记于心,也可形容对某一段时光难以割舍。)
(2)能使作者“终身难忘”的教诲必须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教师”的话。)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天然段)。
(1)指名读第1天然段。
(2)导语:作者是怎样画画的?你怎样明白的?
抓住:“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等句子理解“我”是按照看到的去画画的。
(2)学习第2至第16天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研究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犯了错误。)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证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③“教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他是怎样做的?“教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
(“教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确定“我”画得是否准确。)
④“教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
(“教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的哲理。)
⑤听了学生的回答,“教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
(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教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仅是“几个”并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
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教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
(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能够说明教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研究。)
⑥指导学生朗读“好——笑”,那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⑦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教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
(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自觉理解教育。)
⑧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教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那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资料。)
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⑨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3)学习第17天然段:教师的话。
①教师看到同学们认识到自我的错误,态度发生了变化。指名读 “教师”说的一段话。
②思考:
A.教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B.举例子说说怎样叫角度不一样,样貌不一。
C.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我看到的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
③这几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一样的角度去看,会有不一样的样貌。)
④启发学生用“不要……要……”造句。
⑤总结教师的话: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⑥齐读“教师”说的话,加深理解。
三、联系生活,练习说话。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教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异常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
我想对以往嘲笑过“我”的小孩们说:。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教师说:。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2):
学生视角:
《画杨桃》中小主人公的父亲和教师,在画画时教会他怎样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小孩们在长大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应对他人的误解,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
难点:
能联系全文资料,感悟父亲和教师经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师思考:
课文教育学生要相信自我的眼睛,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一样角度看就会有所不一样。这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坚持自我正确观点的契机。
重点:
边读边思,体会经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设计特色:
指导自学,精讲深化。
信息资料:
1、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
2、杨桃不一样角度图的投影片
3、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教师经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教师的提示下,经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本事,感情朗读本事。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读、写本课13个生字。,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我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一样的心理活动。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
今日,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资料。
(1)自我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经过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
教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四、学习第1
天然段。
1、指名读第1
天然段。想想这一天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5天然段)。
1、默读第2天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样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5、教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
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主角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
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应对他人的嘲笑呢?
学完一课,大家必须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一样角度去看,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教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资料。
教学流程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一样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貌。
二、学习第6天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分主角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7天然段。
1、思考:教师说了几句话?
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投影出示教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资料感悟教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我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
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2、父亲和教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和自我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主角朗读,教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我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我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我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终两个天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
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3):
第一课时
一、出示书中的两段对话,研究有感情朗读。
(一)、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二)、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师生共评议。
3、从这两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前面说得肯定,后面比较犹豫)
引入:这两段话是从画杨桃这片文中节选的(揭题),同学们体会得对吗?读得对吗?又为什么会有这么两段相似的对话呢?一齐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后学生概括主要资料。
3、再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4、小组交流。
三、三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理清思路,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说,师生讨论)
4、说说段落大意。
四、再次研读两段话语。
第二课时
引入:上节课我们明白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画杨桃这么一件事,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 学懂课文,进而复述这部分资料。
一、复习学习提示
1、师问:怎样复述课文?(指名回答)
2、既然复述时要抓住重点词句,那么我们就先来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理解意思,再进行复述。
二、研读课文,理解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圈圈点点划划写写.
2、小组交流意见.
3 、全班交流,重点理解
A、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是:
(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我觉得画得很准确.
B、同学们怎样笑
(1)、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2)、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C、教师怎样做的
(1)、教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台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2)、教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教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我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
(让学生从中懂得同一事物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会有所不一样)
三、练习复述课文
1、学生自由准备说一说
2、小组互说,选好参赛者
第三课时
复述比赛,完成练习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倒”。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分主角朗读,读出不一样人物对话的语气。
3、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教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一样,并说说自我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用自我的话说出教师和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的不一样做法。
2、联系课文资料,理解教师经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课时]
工作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明白这是什么水果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今日,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明白什么?
1、谁画杨桃?怎样画杨桃?
2、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检查预习情景,交流重点字词
1、指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2、交流易读错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而:零声母音节,念“ér”。肃:平舌音,念“sù”。
晌:念“shǎnɡ”,与“响”要区分字形。
嘻:念一声,“xī”。诲:念四声,“huì”。
3、学习多音字“倒”,做组词练习。
4、指导书写,教学重难点字。
摆:扌罒去,注意左窄右宽,“罒”字中间是两竖。
嘻:注意右边“喜”的写法,“士”不要写成“土”,第三横要长。
5、读“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三、初步感知,了解资料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天然段序号。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参照达标检测第2题)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
问题预设:
(1)课文中教师怎样提的问题?
(2)提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3)同样是杨桃,同学们为什么画出了不一样的样貌?
(4)教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地提出问题?
(5)课文最终为什么说“教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看到“我”画的杨桃,教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一样?
2、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今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义
1、学习第1天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思考:
①读完后你明白了什么?(“我”画杨桃的过程)
②“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理解“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等词语)
③猜测“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2)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从“我”坐的角度看杨桃,杨桃就像个五角星。)
(3)教师出示杨桃实物,请同学们观察。
(学生亲自实践,从不一样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貌的,帮忙学生理解课文资料。)
2、学习第2~17天然段。
(1)朗读课文,并思考: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样样?之后又有什么变化?教师有什么反应?(指导朗读时,读出嘲笑的语气)
②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③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④举例子说说为什么角度不一样,看到的样貌不一样。(板书:角度不一样,样貌不一样)
⑤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我看到的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当别人看到的或看法和自我不一样时,不要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2)分主角朗读课文,指导读出对话时不一样的语气。
①强调同学一开始嘲笑的语气,以及之后不好意思、尴尬的情绪。
②强调教师一开始严肃的语气,以及之后和颜悦色的态度。
3、学习第18天然段。
(1)为什么说教师的教诲对“我”来说终生难忘?(板书:终生难忘)
(2)讨论:教师的话只适用于画画吗?(教师的话证明了一个道理:要实事求是,要从不一样的角度看问题。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3)按照教师所讲的,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我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板书:不要……要……,要……要……)
谁能用“不要……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我不一样时,先不要认为别人错了,要看别人是从什么角度看待问题的,要相信自我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那么,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教师说的那段话。
3、指导书写课后生字。
[教学板书]
13画杨桃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以实物导入新课,让学生自我观察杨桃的外观,看看他们能不能有什么发现,继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做好了“读”的铺垫后,步步设疑,引导学生更深地进入课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资料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整体来说,本堂课设计比较严谨,思路清晰。
课文讲解快要结束时,我组织学生讨论:教师的话是否只适用于画画?学生参与讨论十分进取,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5):
学习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资料,体会蕴含的道理。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可是,看的角度不一样,杨桃的样貌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当相信自我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日教师送个谜语给你们:天上有一宝,天南地北到处跑,从东看像只鸟,从南看像匹马,从西看像条狗,从北看像只羊。(学生猜)同是一朵云,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形状呢?(引出:从不一样的角度看,样貌不一样)
2、下头我们一齐走进一节图画课,看看由于观察角度不一样而引起的一场小风波。请翻开11课:画杨桃。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新的朋友多打几声招呼。
3、检查生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个生字朋友的名称最难叫?)
4、拿起笔,划出你认为最重要的部分,然后在小组作个小交流。(汇报——个人读——齐读)
二、研读中心段,辐射全文。
1、小组研读:教师是针对班里的哪些现象而说这段话,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走进这节图画课去看看,听听,然后想想,说说。
2、小组活动,教师巡堂。
3、汇报:讲到哪一句算哪一句。
重点品读的句子:
A、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我觉得画得很准确。(个人读——评读2人——齐读)
B1、我们应当相信自我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一二组对三四组读:你想到了什么?——男同学对女同学说:你想到了什么?)
B2、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C、生1:杨桃是这个样貌的吗?生2: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师:这幅画画得像不像?生:不像!师:它像什么?生:像五角星!师: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生:好—笑!(四人小组练读——表演读——师生体会读)
D、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三四组对一二组读:你想到了什么?女同学对男同学读:你想到了什么?)
E、师:此刻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生:不……像。师:那么,像什么?生:像……五角星。师:好,下一个。(四人小组练读——表演读——师生体会读)
F、看的角度不一样,杨桃的样貌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师:读给自我喜欢的同学听,你想读给谁听?你觉得他读得怎样?你想到了什么?)
3、小结:学了这篇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用笔写下来。)【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我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我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三、课外延伸。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杨桃角度五角星
不一样不一样不一样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要认识的生字6个,会写的生字12个正确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嘱”读zhǔ,不要读成shǔ;“晌”读shǎng,不要读成xiǎng;“诲”读huì,不读huǐ;
3、识记字形:嘱: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肃:笔顺,悉:上部不是“采”提醒与熟字区分比较:注意“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叮”和“钉”“订”;“幅”和“副”“诲”和“悔”;“晌”和“响”;
4、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父亲和教师的话明白教师和父亲说过的道理都是让我们能够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身受益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当实事求是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会有不一样的结果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述,把一段话说清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8天然段教师说的话经过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文本中学生和教师的态度变化,体会其背后的原因,悟出本篇课文的主题经过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朗读,便能感受到这些标点背后的含义,体会学生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难点:
体会学生和教师态度的变化,感受标点背后的含义,理解父亲和教师的话,明白做事看问题都要实事求是,这样会使自我终生受益
教学准备:在纸上写好师生对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这节课咱们学第十一课《画杨桃》(板书题目)
一检查预习情景
1、听写词语,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写订正注意“叮嘱”的“嘱”又下部分的第七笔是竖;“肃”的笔顺;“悉”的上部不是“采”;“晌”是日字旁;“诲”是言字旁
2、同桌读词语,然后齐读
3、同桌检查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梳理课文资料,理解父亲的话
1、朗读课文,概括段意。
2、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为了说得明白,要先弄清每段讲什么,或意思相近的几段合起来讲什么:
(1)指名读第一段,画出你认为关键的词语指名回答,“叮嘱”什么意思?谁叮嘱过你?这段讲的是什么?(父亲叮嘱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齐读第一段;
(2)“我”记住父亲的叮嘱了吗?自我读第二段,画出关键词,指名概括段意;
(3)当“我”看到杨桃和平时的不一样时,父亲的叮嘱在耳边回响:(生读父亲的话)当我画完,觉得画得很准确,心里会想:(生……);
(4)这段是讲课上我画杨桃,还有那些段落是讲这个意思的?请同学们自我读剩下的部分,也画出交流汇报;
(5)最终一段讲父亲和教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3、学生练习连起来说课文的资料。
三提出疑问,再读课文
1、自我选一种方式读课文,都到哪有什么问题在旁边记上;
2、汇报,互相解答。
第二课时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画杨桃》
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叮嘱教诲一生受用(强调写字姿势)学生齐读订正(把铅笔本子收好);
2、过渡:什么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指名说说)课文的结尾这么写的,谁来读?这教诲指的是什么?指名说(父亲和教师的话就是对我的教诲)上节课我们明白了父亲叮嘱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板书)那教师的话和父亲的很相似,你读读教师的话,有哪些意思?
3、学生读教师的话,初步理解:教师的话里和父亲相同的是——同学们,你们觉得文中的“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准确吗?用教师的话来说明(指名说)我按照自我看到的去画对吗?用教师的话说,用父亲的话说我们一齐读读教师的话。
二读三到十七段,体会教师和同学们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父亲和教师的话
1、师生合作读三到十七段,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教师的话,那些忙着嘲笑的同学,一开始明白吗?之后呢?此刻教师请同学们和我一齐读三到十七段,你会有发现的教师读教师的话,谁读叙述,大家读同学们的话没提示语的地方能分清谁说的吗?
2、交流学生回答时让学生说清从哪句看出的,想象同学们的心理说话练习读出感情;
3、体会教师的态度变化。
师:同学们刚看到“我”的画时,嘲笑“我”,走到“我”的座位观察后明白错了,这是比较的写法文中还有这样的比较,你能找到吗?教师先是“严肃”的,什么时候变严肃的?
(1)自我读第六段,画出写教师动作的词教师为什么这么做?可同学们却是——这又是比较;
(2)什么时候教师变得“和颜悦色”?谁愿意和颜悦色地读教师的话?
4、再读教师的话
师:同学们听了教师的话,明白了——(指名学生说)“我”听了教师的话,会想——(生……)咱们也要记住这位教师的话,请大家一齐读十八段
三联系实际,感悟道理
1、概括课文主要资料此刻,同学们能用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2、启发学生联系实际
师:课文结尾说父亲和教师的教诲使他一生受用,在她长大的路上,仅有画画时才想起这教诲吗?显然不是遇到什么事她会想到?会怎样做?举个例子,一次她上学迟到了,路上遇到变戏法的看入了迷,忘了时间来到学校教师问起,她会怎样说?
你遇到过类似“画杨桃”这样的事吗?(如果学生想不出,教师就给出情境,学生确定怎样做)
3、揭示道理
师:生活中的事情是怎样(板书:实事),我们就要寻求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板书:求是)这个“是”不是“是不是”的意思,它是“正确”的意思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
板书:
第一课时:11画杨桃
父亲叮嘱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
同学哈哈大笑
教师审视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教诲一生受用
第二课时:11画杨桃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一、明白同一事物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会有不一样的样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二、体会教师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
三、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四、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说话。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资料,理解教师经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导入新课。
1、今日我们学习课文《画杨桃》,读题。(出示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杨桃是什么样貌的?)
3、教师准备了一些杨桃的图片,我们一齐来看。看了这些杨桃,你想说什么?还有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接下来就请大家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感受深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自我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谈理解。
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团体合作,理解资料。
1、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大家从课文中找一找原因,能够小组合作。
2、交流。
(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位置不一样,看到的不一样,你能举个例子吗?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为什么会这样?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我觉得画得很准确。”
(4)“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貌,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什么是“叮嘱”?谁在什么时候叮嘱过你,叮嘱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父亲的话的?什么是“想当然”?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想当然”?
3、我老老实实地画,却换来了同学们一阵嘲笑,读读同学们的话。我心里会怎样样?想些什么呢?
4、教师是这样做的吗?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教师,找找。
课件出示:教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教师为什么要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什么是“审视”?你能表演一下“审视”吗?
5、当教师问大家的时候,同学们这样回答,是带着怎样的语气的?(嘲笑)我们读读。
发挥想像,当时我的心理会怎样样?想些什么?
6、(课件出示)于是,教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此刻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这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怎样会断断续续的呢?他的心理会想些什么?(很惭愧)读一读这段对话。
7、同样一个问题,同学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用上因为……所以)
8、如果你是这位教师,这时你想对你的学生说什么?
9、我们来看一下,“我”的教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生读该天然段。)
什么是“和颜悦色”?用这样的语气读一读。
有没有人对你说过,或你对别人说过“不要……要……”,说一说。
举例子说说什么是角度不一样,样貌也就不一样?
什么叫相信自我的眼睛?
10、教师的话,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你是怎样理解的?你觉得对你有帮忙吗?背一背你认为对自我有帮忙的话。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谈。课文共有几个人物,你最喜欢谁?谈一谈。你在生活中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吗?有没有这样的事?
2、读。教师学完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大家一齐分享,出示:
3、编。学生自编学完课文后的一则格言,写在书本插图五角星旁。交流。
4、小结:当别人的想法、看法和自我不一样时,不要妄下结论,认真分析,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实事求是。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经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本事。
3、培养学生的说话本事。
4、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会有所不一样。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本事,背诵最终两个天然段。
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资料,理解教师经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明白这是什么果实吗?今日,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明白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资料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景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样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当是这样。联系课文资料,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资料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由于教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确定的本事。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天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天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天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天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天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教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此刻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一样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我看到的样貌。(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一样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貌,帮忙他们理解课文资料。)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经过提示,帮忙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天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天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样样?之后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天然段,自由读这一天然段。
提问:
(1)教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样就叫角度不一样,样貌不一。(板书角度不一样,样貌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我看到的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我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天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终一个天然段,齐读。
提问:
(1)教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教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教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我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我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我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天然段并试背诵。
板书设计:
5、画杨桃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9):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这篇课文的特点是从一件事情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弄清事,清的来龙去脉是领悟其中道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会有所不一样,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经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旬与句的联系,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写句子。
4·朗读课文。背诵最终两个天然段。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天然段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第一天然段,这段讲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画画。)
2·今日,“我”有机会画画了,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深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1·在图画课上,教师让我们画什么?我的座位在哪儿?有什么感觉?(教师把两个杨桃摆在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我感觉看到的杨桃不像平时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2·从哪些词语看出,自我觉得画得很准确?(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看见的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3·当我把这幅图交出去的时候,同学和教师的表现怎样?
(同学看到我的画哈哈大笑;可是教师的态度不一样。)
4·教师是怎样做的?(首先,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之后,请觉得好笑的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让他们也从我看杨桃的角度去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杨桃真的像个五角星;最终,教师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
5·教师在这样做的'过程申,神情有些什么变化?请找出重点词语。(神情严肃,半晌,和颜悦色。)
6·读教师说的话,看看告诉了我们什么?(同一个事物从不一样角度看会有不一样的样貌;懂得了这个道理后,应当相信自我的眼睛。)
7·把教师和颜悦色讲的那段话和父亲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应当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
三、理解最终一段。
1·读课文,这段讲了什么?
(讲父亲和教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2·找出重点词语,体会在句中的作用。(教诲、一生受用。)
四、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要说明什么?(写课上对着实物做写生练习。说明看的角度不一样,观察的结果不一样,甚至不像原先的物品,是合乎情理的。)
2·怎样背诵最终两个天然呢?(先熟读课文;再抓住两段中的重点词语,深入理解;最终,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就不难了。)
3·先口头练习说句子,在说的基础上再写句子。
五、巩固练习
1·同桌互背课文,再请几位同学背给大家听。
2·怎样做写句子的练习呢?(先读课文中的句子,体会一下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然后研究要写的资料;最终再动笔写。如:不像……而像…不要……要……都是从两种事物中否定一种,肯定一种。)
作业设计:
A:把自我学习课文后的感受与体会尽可能详细的写下来。
B:说说学习课文后的感受与体会并完成句子练习。
C: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完成句子练习。
板书设计:
5
画杨桃
我看
不像……而像……
角度不一样
同学
大笑
相信自我的眼睛,
父亲叮嘱
不要想当然
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教师
严肃
和颜悦色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10):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句、段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质疑本事。
2.引导自主学习,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资料。
3.理解教师说的话,弄懂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学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重点:
1.引导提问,培养质疑本事。
2.理解教师的话,弄懂句与句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明白了课文写的是作者发生在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画杨桃的事。今日,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2.昨日,有同学向教师提出,为什么用《画杨桃》来做课题?那如果让你把课题换一个,你打算怎样说?
(一件难忘的事;一件耐人寻味的事;发生在课上的一件事;……)
同学们能换成这样的课题,说明对课文资料有了必须的了解,不错。
二.引导质疑:
导:昨日教师布置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大胆提问题,此刻教师来了解一下,读课文之后,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或想法?
1.引导质疑。
2.同桌相互交流讨论。
3.指名交流。
4.结合学生回答,梳理板书一些问题:
(1)父亲、教师的话相似在哪?作者为什么说“一生受用”?
(2)教师的神情为什么变了?教师为什么不直接说明?
(3)这件事为什么这么难忘?
5.师小结:同学们经过自我认真读书思考,提出自我感兴趣的想法、问题,说明你们已经在主动的学习了。你们提的问题不错。涉及了文中的重点句段,你们能从重点句段中发现并提出自我不明白、不懂的问题,很好,教师先不解答这些问题,期望在互相交流讨论过程中,自我弄懂。这样记得更牢,印象更深,对吗?
三.抓重点,理解课文:
1.第二天然段:
(1)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画成这样?文中哪一天然段写到?(第二天然段)
(2)默读第二天然段:
(用“——————”划出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的句子。用“~~~~”划出为什么会画成这样的句子。)
(3)把划“——”和“~~~~”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因果关系)
(4)试着用“因为……所以……”连句,加深理解。
2.第三至十七天然段:
(1)看了我画的杨桃,同学们的态度怎样?(哈哈大笑、嘲笑)教师听了几个同学的笑声和他们的对话后,态度怎样?教师做了几件事?
(2)四人小组分主角朗读,读后交流讨论。
(3)师生交流归纳:a
审视杨桃
b提出“像不像”“好笑么”的问题
c请同学们轮流坐我的座位,并问他们“像什么”
d对同学们说了一段话
(4)相机引导学生自我解答刚才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教师的神情变了?教师为什么不直接回答?”
3.第十八天然段:
(1)自由读,认真读懂每句话。
(2)指导分层。
(3)指导朗读:a
指名读b
评一评他读的怎样c
引导抓住“不要……要……相信……是什么样的……就画成……”
(4)齐读这一段话
(5)读了教师这段话,你懂得了什么?
(6)解答“教师、父亲的话相似在哪?”(找出父亲的话,师生分读父亲、教师的话,加深理解)
四、教师过渡总结:
他们的话告诉了作者深刻的道理:画画,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别人画的与自我不一样,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来画。同学们想想,他们的话是不是仅仅讲了画画的道理?
他们的话还讲了做人的道理。当别人的看法、做法和自我的不一样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认为别人的错了,很可能别人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去想的。我们做事不能想当然,应当实事求是。
作者把这些话牢记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一生都得到帮忙,得到好处,所以,他说“他们的教悔使我一生受用”。这件事也所以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指导背诵:
(1)说说能够用什么方法背诵?
(2)自由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
板书设计:
画杨桃
从重点句段提问:
实事求是
父亲
叮嘱
不要想当然
印象深刻?
终生受用
教师
和颜悦色
相信自我的眼睛
相似在哪?
一生受用?
神情变了?
直接说明?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汉字,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能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分主角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语气。
4、了解课文资料,懂得不一样角度看问题的结果不一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画画》(出示课件)
2、同学们,你们明白这是什么果实吗?今日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你们喜欢画画吗?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明白什么呢?
3、杨桃是南方常见的水果,这样小小的水果却在我们的图画课上引起了一场关于杨桃的“长相”的风波呢!
4、(齐读课题):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把课文中的事情理出一个思路来,看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景,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奋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此刻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靠、而、班、哈、倒、审、视、页、肃、晌、抢、嘻、悦、诲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班、晌、诲、肃、抢。
(1)比较认识“晌”和“抢”: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由偏旁加上学过的旧字组成的,比较容易识记。(配合猜谜语和图片认知进行)
(2)“诲”字注意读音。“huì”读四声,不读三声。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左右占格,把字写好看。
(3)“肃”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配合图片进行学习)
(4)“班”也比较熟悉,是左中右结构的字,按照汉字书写的要求,书写时候注意衔接,配合猜谜语进行识记。
五、课堂展示
1、读一读下头的句子,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1)杨桃是这个样貌吗?
(2)好——笑!
(3)像……五……五角星。
(4)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2、试着分主角读一读这个故事。
六、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流利。此刻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能够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图、课、摆、座、交、哈、页、抢、嘻。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课、交、哈、抢”的注意要点。(预设:“课”注意左窄右宽;“交”注意上窄下宽。“哈”注意“口”小而偏上;“抢”想一想其它“扌”的字。)
4、学生临写生字。
七、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画杨桃》”,一齐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出示词语练读。
2、给生字组多个词,出示词语,多种方法训练读词语。
3、出示词语,大家抢读,美读,大声读,体会语言的完美。
4、复习生字,出示形近字组词,大家进行开火车。
5、出示多音字进行训练与积累。
6、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谁能用自我的话讲一讲这个关于“杨桃”的故事?
二、课文赏析与交流
(一)品读第1天然段。
有一次上图画课,教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kào)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ér)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shí)实地画,自我觉得画得很准确。(出示课件)
1、看谁读得好,读出了哪些信息呢?
2、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到的呢?
3、“根本”是什么意思?4、你能够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5、开头点明文题——画杨桃,引起下文。
6、哪些词语能看出我的认真啊?(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二)交流分享。
想一想:我画的杨桃为什么跟别的同学画的不一样?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与分享吧!
(三)品读第2—11天然段。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班(bān)里几个同学看见了,哈(hā)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貌的吗?”
“倒(dào)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教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shěn)视(shì)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yè)画纸,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教师的神情变得严肃(sù)了。半晌(shǎnɡ),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吗?”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qiǎnɡ)着答道,同时发出嘻(xī)嘻的笑声。
1、“哈哈大笑”也是在嘲笑!
2、你体会到什么?
3、思考:还有哪些句子有这样的表达?
4、杨桃是这个样貌的吗?(反问句)
5、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感叹句)
6、你从这些句子说读出了什么?大家都在嘲笑我。
7、思考:同学们为什么嘲笑我?
8、审视:仔细看。写出了教师的严肃、认真。
9、半晌:好长一会儿;半天,半日。
这个词语说明教师在思考该怎样改变同学们的看法。
10、“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
破折号的作用:
(1)表示转折;
(2)表示解释说明;
(3)表示声音的延长。
(四)课堂展示。
想一想,讨论一下:教师和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有什么不一样的表现?
(五)品读第12—18天然段。
于是,教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此刻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比一比谁读得流利!)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教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我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yuè)色地说:“大家发现了吗?看的角度不一样,杨桃的样貌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教师的教诲(huì)让我终生难忘。
1、注意引号的书写。
2、注意“教诲”的读音。
3、省略号的作用: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证明同学们意识到自我的看法错了。
4、讨论一下:省略号还有其他的作用吗?
5、和颜悦色:形容态度温和亲切。
5、试着用“和颜悦色”说句子。
6、教师的教诲是什么?
(六)交流分享。
教师说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七)课堂展示。
1、同学们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什么?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你还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中心点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同样的事物从不一样的角度去看,会看到不一样的样貌。做事情也要动脑筋思考啊!
四、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画杨桃》”,一齐来闯关吧!
五、作业布置
把这堂课的收获写到“我的小本本”上,搜集关于启示的小故事。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12):
教学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会有所不一样。
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经过自读自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观察实物帮忙理解。
3.借助实物、插图想象描绘。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本事训练点:
2.经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本事。
3.培养学生的说话本事。
4.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本事,背诵最终两个天然段。
教学重难点:
1.联系全文资料,理解教师经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杨桃实物,重点句子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明白这是什么果实吗?(板书:杨桃)
2.谁能来和我们介绍介绍杨桃吗?
师小结:杨桃基本上是椭圆形的,大多数有五条棱。在我国华南地区经常能见到这种果实。今日,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
3.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明白什么?
二、初步感知,了解资料。
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反馈预习情景。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样理解的?(交流)
四、置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资料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课后深化发展。
1.熟记生字新词,上作业本。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目标转化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
今日我们继续学校课文。
二、逐段深入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天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天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天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天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天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
(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A、教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此刻看到的杨桃就像五角星一样。
B、出示图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C、实物演示,让从不一样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我看到的样貌。
(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一样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貌,帮忙他们理解课文资料。)
D、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E、“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这是经过提示,帮忙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天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天然段。
(1)出示讨论题:
A、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副画画得怎样样?之后又有什么变化?
B、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天然段,自由读这一天然段。
提问:
(1)教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什么就叫角度不一样,样貌不一。(板书:角度不一样,样貌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我看到的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我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的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天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着背诵。
5.学习最终一个天然段,齐读。
提问:
(1)教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教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教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我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
(板书:要……不要……;是……就……)
(4)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我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我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最终两个天然段并试着背诵。
第三课时
一、目标转化
这节课,将完成课后作业中的说话练习,并进一步巩固生字词。
二、直接导入,明确要求
1.教师导入
《画杨桃》这一课,是作者上小学四年级的事情。在他作为成年人写这件事的时候,仍然记忆犹新,说明这件事让他难忘。我们此刻读来也觉得很有意思,并且从中学到了一个道理。今日我们也来回忆一下自我生活中类似的事,讲给同学们听。
2.明确要求
小黑板出示:在你身边每一天会发生很多事,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讲给同学们听,要把事情经过说清楚,重点地方说具体,语句要连贯,还要把从中明白的道理说出来。
三、指导说话
1.回忆自我想说的事,先和同桌说一说。比一比,谁说得好。
2.全班交流。师生评议,补充修改。
3.你在听了别人说的资料后,觉得自我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补充?(学生说,师生评议。)
四、深化发展
把刚才说的写下来,算作一次练笔。
板书设计
5
画杨桃
父亲:是……就……
教师:角度不一样
样貌不一
(要……不要……是……就……)
我:一生受用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教师经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教师的提示下,经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本事,感情朗读本事。
教学难点: 能联系全文资料,感悟父亲和教师经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体会经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l、学会读、写本课 13 个生字。查字典,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我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一样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今日,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资料。
(1) 自我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经过查字典来解决。
(2) 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 ? 教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
四、学习第 1 天然段。
1、指名读第 1 天然段。想想这一天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 (2 — 5 天然段) 。
1、默读第 2 天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样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 ”
5、教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 ? 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主角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 ? 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应对他人的嘲笑呢 ? 学完一课,大家必须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一样角度去看,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教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一样位置进行观察,然 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貌。
二、学习第 6 天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 ?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
3、分主角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 7 天然段。
1、思考:教师说了几句话 ? 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
2、投影出示“教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资料感悟教师说话 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我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 ? 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
2、父亲和教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
和自我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主角朗读,教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我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我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我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终两个天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 ? 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终两个天然段.
2、正确理解课文的资料,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3、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齐读课题《画杨桃》。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资料。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回想课文中作者提到了哪些人物?(教师板书:“我”、同学们、父亲、教师)这篇课文的题目《画杨桃》那么他们对画杨桃这件事各自都有怎样的看法。请同学们自学课文。能够选取自我喜欢的人物资料进行学习。并采用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说说自我的理解和体会。请大家自学。
二、自学汇报
1、当学生汇报到“我”画杨桃的资料时,说一说“我”是怎样画的?(抓住“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我觉得画得很准确“的资料进行分析。)教师问:小作者为什么这样画?生答:因为父亲对他要求很严,叮嘱他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板书:叮嘱)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的话的?教师提示:你能举例子说说怎样叫“想当然”?
过渡:小作者正是牢记父亲的话,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那么怎样读父亲的话。指导读父亲的话。你还喜欢哪个人物的资料请汇报。
2当学生汇报到教师的资料时。指导重点分析教师的话。
出示教师的话提问:教师说了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哪句话?学生汇报。
学生讲到“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可是,看的角度不一样,杨桃的样貌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是不是这样,教师拿出一个杨桃让学生从不一样角度观察,说一说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同样的一个杨桃大家看到的却不一样呢?刚才同学们理解的十分好。你还理解了哪句话。
学生讲到“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请你用“不要……要……”练习说话,说的时候最好要有一个前提。
用自我的话说一说教师最终一句话的意思。教师的话很朴实但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就应怎样读教师的话?“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请大家用这样的语气试着读读教师的话。读后找生讲评读的状况。大家读的很好那么你能用最短的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吗。给时间背诵。
3、当学生没有汇报同学们的看法时,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汇报了我和教师对画杨桃这件事的看法,没有人选同学们的看法,为什么不喜欢这个资料呢?学生说明理由(教师板书:嘲笑)那么小作者看到同学们的这一反应他会有怎样的表现,心里又会想些什么?练习说一说。同学们说的十分好,当时小作者心里是很难受。读到这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小作者听了你的话必须会高兴的。教师看到同学们的这一反应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教育,他的话不仅仅教育了小作者,也教育了同学们,这种教育用课文中一个词概括是什么“教诲”(板书:教诲)所以正像小作者最终写到的“这位教师的话同我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一齐读最终一段,请大家快速把这一段背下来。
过渡: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请你把这样的事讲给同学听一听。透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大家准备好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教师或自我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小结:教师学完这篇课文也有一些体会和大家一齐分享,教师读自我写的话。
当别人的想法、看法和自我不一样时,不要妄下结论,要认真分析,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实事求是。
三、实践练习:
1、当作者看到同学们的反应后,他有怎样的表现,心里会想些什么?
2、你喜欢文中的教师吗,为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画杨桃》的读后体会。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本事:会读会写课文中涉及到的生字词,如“图、摆、叶”等。
过程与方法:经过反复朗读课文及小组讨论等形式,能够理解文章大意并用自我的话复述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要从不一样的角度看待事物,不要妄下结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过反复朗读课文及小组讨论等形式,能够理解文章大意并用自我的话复述全文。
难点:明白要从不一样的角度看待事物,不要妄下结论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杨桃图片,并向同学们展示杨桃实物。
引导语:同学们认识杨桃吗?它不像苹果、橘子这样常见,今日啊教师给大家准备了杨桃的图片,看屏幕上这个黄绿色的、形状奇特的水果就是杨桃!相信很多同学期望能亲眼看一看这个水果吧,教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实物,同学们能够拿起手中的铅笔,画一画你所看到的这个教师放在讲桌上的杨桃是什么样貌的。(生画,教师巡视)
我看到同学们画的杨桃都不太一样,那这是为什么呢?今日咱们这篇课文的小主人公也在上一堂画杨桃的绘画课,那他画的杨桃又是什么样貌的呢?大家必须也很想明白,就让我们一齐走进今日的课文《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弄清楚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引导:从人物、地点、事件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明确:主人公“我”在一节绘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嘲笑了“我”画的杨桃,而教师经过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使大家理解了我为什么会这么画,并给大家讲了要从多角度看待事物的道理。)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大声朗读全文,并经过小组讨论划分段落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我”为什么要将杨桃画成五角星?
明确:(第1段)因为我所坐的位置所观察到的杨桃就是五角星的形状,并且我是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画出了我所看到的杨桃。
(2)同学们对待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态度?
明确:(第2-11段)同学们哈哈大笑,觉得我画的不是杨桃。(态度:嘲笑)
(3)教师是怎样做的呢?
明确:(第12-17段)教师让大家来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并说出自我看到的到底是什么样貌的
2.(“这幅画画的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这是出自原文的两段师生之间的对话,体会语气的不一样,对这两段话分别进行朗读,读完请大家说说你感受到的语气变化,并说说为什么会变化。
明确:(虽然这两段话用词基本一致,可是大家能够根据情境及他们所使用的标点符号的不一样来明确,他们的语气是不一样的。)
语气:前一段语气是肯定的,后面一段语气是犹豫的。
原因:前一段大家都相信杨桃并不是五角星的形状,并且大家都在嘲笑“我”。后一段则是因为大家亲眼看到了“五角星”形状的杨桃,此时有些打破自我的常规认知,又有些不敢承认自我刚刚的错误。所以语气是犹豫的。
3.小组讨论:课文的倒数第二段教师给我们讲了什么道理,你又从中得到了什么感悟呢?
明确:(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
感悟出生活中不仅仅是杨桃,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你看待他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你看到的事情可能就不一样。大家应当理解这种不一样,对于与自我有不一样意见的人尝试去理解,并学会换位思考,多角度研究问题才最全面。
(四)拓展延伸
1.练习复述课文,小组展开竞赛。
2.除了多角度看待问题,从这篇文章中你还学到了什么道理?
明确:(学生可补充)如应当实事求是、应当坚持自我的观点
(五)小结作业
请大家给自我的家长复述一下这个故事,并掌握本课学到的生字词。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16):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资料,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透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用“严肃”、“熟悉”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终两个天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资料,理解教师透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思路: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要求,到达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及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目的。透过指导预习,初读课文了解文章梗概。透过第1课时细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生字新词。透过第2课时讲读、精读课文,理解课文资料,明白同一事物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透过第3课时的巩固练习,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教学时可采用从课文最终一段入手的方法。先分析父亲的话,再围绕一节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重点分析教师说的那段话。在读懂这段话的基础上,把句子与句子联系起来,理清这段话的层次,弄懂这段话的主要意思,领会其中所说的道理。
教学用具:
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课前预习:
1.根据课题,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当你们看到29课《画杨桃》这个题目时,会产生什么想法呢?课文是写谁画杨桃?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画?怎样画的?画得像不像?
2.划出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记忆。3.熟读课文,解疑设疑。
这篇课文的作者就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不仅仅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了肯定,这是为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状况。
1.出示杨桃的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的认识。
2.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资料。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明白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3.默读思考讨论:“我”(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教师”说话时不一样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5.齐读课文。
6.思考(也可同桌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7.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从第2天然段到倒数第2天然段)(这是文章描述最细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点部分)
(2)开头第1天然段,写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学画。)(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终一个天然段写什么?(讲父亲和教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结:透过上头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明白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且属“总――分――总”式结构。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三、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也可根据预习状况,对生字词做一强化)。
1.指名读课文第1天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资料。
叮嘱:再三提醒、嘱咐的意思。
想当然:指不顾实际状况,只根据自我脑子里的印象下决定。
走了样:失去原先的样貌。画走了样:画的和本来的样貌不一样。
小结:从这一段能够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画的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求,多次教诲的结果。
2.分主角读读课文的第2部分。
(1)选取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一名学生读同学乙,其余学生读“大家”的话,教师读“教师”的话。
(2)教师将这部分出现的生字板书在黑板上,并指名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到达正音、解义的目的。“审”(shěn)“晌”(shǎng):翘舌音。“肃”(sù):平舌音。笔顺:■(共8笔)熟悉(xǐ):明白得很清楚。
哈(hā):拟声词。本课指放声大笑时发出的声音。
3.指名读课文最终一个天然段。
“诲”:四声(huǐ),字义是教导、诱导。受用:得到益处。
一生受用:就是对自我一辈子都有帮忙、都有好处。
4.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识记生字。
5.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词义,进一步熟悉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透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资料,弄懂为什么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后没受到教师的批评,反而受到了肯定;教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有哪些相似之处。他们的话为什么能使作者终生受益呢?(也可根据班级具体状况,让学生自我把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到达牵动全文之目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终一个天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大约年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从“使一生受用”这个词还能够看出,本文是用回忆的手法,写了发生在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件事。)
①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必须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教师”和父亲的话。)他们讲的资料一样吗?从哪个词能够看出?(从“是那么相似”这个词中看出的。他们讲的资料一样。)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个性、十分)
②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教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我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天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出示写有父亲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2)出示投影,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两层。)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第一层是说就应怎样做,即要认认真真地去观察所要画的一件东西,画时要按观察到的样貌老老实实地去画;第二层意思是说不要怎样做。即不要不顾看到的实际状况,只根据自我脑子里对事物的印象下决定,把画画得与实际观察到的样貌不一样,因为这样是学不会画画的。)
小结:父亲从正、反两方面讲了画画时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道理。从他的话中我们能够看出,作者的父亲对作画很有研究,是作者学画的启蒙教师。他的话不仅仅使作者在学画画时受益,并且影响到作者一生的为人处事,即:无论画画还是处理其他问题,都就应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教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①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天然段“教师”说的一段话。(出示写有“教师”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②“教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五句。)
③引导分析“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十分熟悉”,能说明什么呢?(说明作者及他的同学都是杨桃故乡的人;他们都十分清楚杨桃的外形。)
B.第二句话中的“可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话中能想到什么?(用“可是”一词转到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也就是观察的角度不一样杨桃的样貌就不一样。)(从这句话我们能够回想起著名画家达·芬奇的教师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个鸡蛋从不一样的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既然鸡蛋从不一样的角度看,形状都不一样,更何况具有肩部肥大,底部略尖削,并有五条棱这一明显特征的杨桃呢。)
C.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个性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指恰巧应对杨桃底部这一观察点来观察的时候。)
D.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一样的角度去看,会有不一样的样貌。)
小结:“教师”的前三句话,紧紧围绕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一样的角度去看,会有不一样的样貌。明确地指出换一个角度看,杨桃根本不像杨桃了,还真像个五角星,肯定了“我”观察仔细认真。书中的第一幅插图,就是同一个杨桃,从不一样角度看到的两种样貌。其中一种样貌还真像五角星。(板书:看的角度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④齐读“教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2)讲读课文第2天然段。
①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貌,课文的哪一天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板书:我画成了五角星)
②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两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既与其他同学不一样,也与自我平时看杨桃的角度不一样。)也就是前面学的“教师”说的哪句话?(看投影读一读。)
③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是作者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的结果。)
④指导学生看文中的第二幅插图。
小结:作者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貌,有两个原因。但第二个原因是最主要的。“认认真真地看”说明他不凭想当然,既相信实际,也相信自我的眼睛。“老老实实地画”就是作者遵照“父亲”所叮嘱那样去画。
(3)导读分析第3至5天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证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③“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板书:同学哈哈大笑)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思考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
(4)讲读课文第6至12天然段。
①“教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他先是怎样做的?其中有一个词语,请找出来。(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教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教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决定“我”画得是否准确。)(板书:教师审视)
②“教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教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的哲理。)
③听了学生的回答,“教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教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仅是“几个”并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教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能够说明教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思考。)他是怎样思考呢?(先摸清认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好笑的是哪些同学。)
④指导学生朗读“好――笑”,那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5)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天然段。
①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教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自觉理解教育。)(板书:“这几个”让轮流看)
②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教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那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资料。)
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③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6)继续看幻灯片,剖析“教师”说的话。
①“教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明白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教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头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②看投影片。默读“教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就应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
③“教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④小结:我们把“教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教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会有不一样的样貌,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⑤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资料,总体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A.透过对课文的精读、品味,“教师”的话始终紧扣画杨桃这件事叙述,是本文的重点。包含着两层意思。前三句为第一层,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会有不一样的样貌。后两句为第二层,告诉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就应怎样做。
B.透过对“教师”说的五句话的学习,我们不仅仅明白了作者是怎样把一段话写得条理清楚的,并且也明白了它的含义与父亲教诲的相似之处。
(有条件的班级,可引导学生联系学习实际、生活实际,适当举些例子,以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并把从阅读中得到的收获,练习运用到实践中去。)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指导完成“思考·练习”第三题。
1.读题目,明确本题有两点要求。
2.读第一个例句,让学生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1)这一句讲的是作者在他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的样貌。否定了平时看到的样貌,肯定了当时看到的样貌。(2)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用“不像……而像……”练习说话。如:
①小明长得不像他的父亲,倒像他的母亲。
②他的这身打扮,不像个学生而像个演员。
③我画的这只天鹅一点儿也不像,倒像是一只丑小鸭。3.读第二个例句。让学生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1)这个句子否定了忙着发笑的做法,肯定了要思考人家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做法。
(2)启发学生用“不要……而要……”造句。如:①在成绩面前不要沾沾自喜,而要寻找自我的不足,争取更大的提高。
②我们不要自以为是,而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三、完成课后第四题作业。启发学生用“严肃”、“熟悉”造句。
四、指导学生抄写生字(注意以下字形)。
“级”字不要丢了最终一笔“丶”。
“肃”字下头的书写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
“晌”字与时间有关,是“日”字旁,不要写成“口”字旁。
“悉”字中间是“米”不要看成“■”字头。
五、指导背诵课文的后两个天然段。
六、指导学生按要求进行“小练笔”。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17):
教学目标:
1、要认识的生字6个,会写的生字12个。正确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嘱”读 zhǔ,不要读成 shǔ; “晌”读 shǎng,不要读成 xiǎng;“诲”读huì,不读huǐ。
3、识记字形:嘱: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肃:笔顺,悉:上部不是“采”。提醒与熟字区分比较:注意“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叮”和“钉”、“订”;“幅”和“副”、“诲”和“悔”;“晌”和“响”。
4、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父亲和教师的话。明白教师和父亲说过的道理都是让我们能够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身受益。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当实事求是。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述,把一段话说清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8天然段教师说的话。经过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文本中学生和教师的态度变化,体会其背后的原因,悟出本篇课文的主题。经过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朗读,便能感受到这些标点背后的含义,体会学生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难点:
体会学生和教师态度的变化,感受标点背后的含义,理解父亲和教师的话,明白做事看问题都要实事求是,这样会使自我终生受益。
教学准备:在纸上写好师生对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这节课咱们学第十一课《画杨桃》。(板书题目)
一、 检查预习情景。
1、 听写词语,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写。订正。注意“叮嘱”的“嘱”又下部分的第七笔是竖;“肃”的笔顺;“悉”的上部不是“采”;“晌”是日字旁;“诲”是言字旁。
2、 同桌读词语,然后齐读。
3、 同桌检查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 梳理课文资料,理解父亲的话。
1、 朗读课文,概括段意。
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为了说得明白,要先弄清每段讲什么,或意思相近的几段合起来讲什么。
(1)指名读第一段,画出你认为关键的词语。指名回答,“叮嘱”什么意思?谁叮嘱过你?这段讲的是什么?(父亲叮嘱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齐读第一段。
(2)“我”记住父亲的叮嘱了吗?自我读第二段,画出关键词,指名概括段意。
(3)当“我”看到杨桃和平时的不一样时,父亲的叮嘱在耳边回响:(生读父亲的话)当我画完,觉得画得很准确,心里会想:(生……)
(4)这段是讲课上我画杨桃,还有那些段落是讲这个意思的?请同学们自我读剩下的部分,也画出交流汇报。
(5)最终一段讲父亲和教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3、学生练习连起来说课文的资料。
三、提出疑问,再读课文。
1、自我选一种方式读课文,都到哪有什么问题在旁边记上。
2、汇报,互相解答。
第二课时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画杨桃》。
一、 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叮嘱、教诲、一生受用(强调写字姿势)学生齐读订正。(把铅笔本子收好)
2、过渡:什么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指名说说。)课文的结尾这么写的,谁来读?这教诲指的是什么?指名说。(父亲和教师的话就是对我的教诲)上节课我们明白了父亲叮嘱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板书)那教师的话和父亲的很相似,你读读教师的话,有哪些意思?
3、学生读教师的话,初步理解。
教师的话里和父亲相同的是——
同学们,你们觉得文中的“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准确吗?用教师的话来说明。(指名说)我按照自我看到的去画对吗?用教师的话说,用父亲的话说。我们一齐读读教师的话。
二、读三到十七段,体会教师和同学们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父亲和教师的话。
1、师生合作读三到十七段,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教师的话,那些忙着嘲笑的同学,一开始明白吗?之后呢?此刻教师请同学们和我一齐读三到十七段,你会有发现的。教师读教师的话,谁读叙述,大家读同学们的话。没提示语的地方能分清谁说的吗?
2、 交流。学生回答时让学生说清从哪句看出的,想象同学们的心理说话练习。读出感情。
3、体会教师的态度变化。
师:同学们刚看到“我”的画时,嘲笑“我”,走到“我”的座位观察后明白错了,这是比较的写法。文中还有这样的比较,你能找到吗?
教师先是“严肃”的,什么时候变严肃的?(1)自我读第六段,画出写教师动作的词。教师为什么这么做?可同学们却是——这又是比较。(2)什么时候教师变得“和颜悦色”?谁愿意和颜悦色地读教师的话?
4、再读教师的话。
师:同学们听了教师的话,明白了——(指名学生说) “我”听了教师的话,会想——(生……)咱们也要记住这位教师的话,请大家一齐读十八段。
三、联系实际,感悟道理。
1、概括课文主要资料。此刻,同学们能用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2、启发学生联系实际。
师:课文结尾说父亲和教师的教诲使他一生受用,在她长大的路上,仅有画画时才想起这教诲吗?显然不是。遇到什么事她会想到?会怎样做?举个例子,一次她上学迟到了,路上遇到变戏法的看入了迷,忘了时间。来到学校教师问起,她会怎样说?
你遇到过类似“画杨桃”这样的事吗?(如果学生想不出,教师就给出情境,学生确定怎样做。)
3、揭示道理。
师:生活中的事情是怎样(板书:实事),我们就要寻求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板书:求是)。这个“是”不是“是不是”的意思,它是“正确”的意思。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
板书:
第一课时:画杨桃
第二课时:画杨桃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18):
教学目标:
1、经过读、写、查、想,做卡片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准确、一幅画、审视、严肃和颜悦色、熟悉、教诲”8个词语,会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终两个天然段。
3、经过自身感悟,合作探究理解课文资料,明白“一个事物从不一样角度看会有不一样结果”,体会其中深刻的道理,无论做什么理,都应当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4、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演示,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实物——杨桃,学生仔细观察,说出自我看到的杨桃的样貌。由于所坐位置的不一样,观察到的杨桃形状也不一样,使学生对理解课文资料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引导初读、自学感知
1、师生拟定自学提纲,(让学生自我确定自我的学习资料,学习顺序,阅读前请同学想一想,初读时你要做哪些事情?(工同完善自学提纲)。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难写的写一写,还能够制作生活卡片,个别不理解的新词,可用联系生活实际的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
(2)用自我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
2、组织学生按“自学提示”进行自学,对有需要的同学适当指导。
3、反馈交流
(1)汇报用哪些好办法学会词。
(2)展示学生制作的部分生字卡片,并将有创意的卡片收入班级的“资料库”。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清楚?(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让学生的选择学习资料、学习方法、控制学习顺序,强化了学生的全体意识)。
第二课时
(一)学生确定学习资料
这节课,我们还想解决哪想问题呢?指导学生将所提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是怎样做的?是怎样说的,为什么这样做?
(二)指导细读,感悟语气
1、探究
(1)默读研讨。在“我”画出杨桃以后,教师和同学各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指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出重点,词句体会交流,从“不像”….“不….像”。“像五角星”等词语中体会学生态度的变化,“从审视”、“严肃”和颜悦色等词语中,体会教师神情的变化,感悟教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从教师最终一段话中悟情悟理,受到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教育,受到诲人不倦的真情感染。
(2)直观演示,运用多媒体演示,先出示两个杨桃的侧面图(即五角星形),然后将其中一个杨桃慢慢旋转,构成教材插图中的图像。直观演示,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悟到“同一事物从不一样的角度看有不一样的结果”这一道理,受到实事求是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精读
(1)自由练读对话,带着自我的感受读,使学生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教师教育学生严中有爱,情深义重。
(2)小组内研读
(3)评读
(4)师生对读
(5)分主角朗读或表演
3、比读
(1)引导学生把教师和颜悦色讲的那段话和父亲所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仔细比较。
诱导:两段放有哪些相似之处?你从中懂得了什么?用“不要…….要….”、“不像…….而像……”这样的句式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感受,多元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与态度。
(三)倡导诵读,积累语言。
试着背诵课文最终两段,也选择自我体会深刻的语句,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四)总结评价
1、经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从思想认识、知识本事、学习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总结)
2、你对自我的学习活动满意吗?哪些方面需要调整。
让学生回忆自我的学习过程,经过反思生成自我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学会学习”。
(五)知识迁移
1、谈谈学习,生活中一些类似“画杨桃”的事例,并谈谈自我的看法。
2、课后,指导学生用搜集来的事例,团体创办“求实班报”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19):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资料,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一样角度看会有不一样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联系课文资料,理解教师经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看到“我”画的杨桃,教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一样?
2.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今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义
1.学习第1天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思考:
这个天然段讲的是什么?(“我”画杨桃的过程)
“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理解“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等词语)
猜测“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2)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从“我”坐的角度看杨桃,杨桃就像个五角星。)
(3)教师出示杨桃实物,请同学们观察。
(学生亲自实践,从不一样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貌的,帮忙学生理解课文资料。)
2.学习第2~17天然段。
(1)朗读课文,并思考:
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样样?之后又有什么变化?教师有什么反应?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举例子说说为什么角度不一样,看到的样貌不一样。(板书:角度不一样,样貌不一样)
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我看到的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当别人看到的或看法和自我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2)分主角朗读课文,指导读出对话时不一样的语气。
读出同学一开始嘲笑的语气,以及之后不好意思、尴尬的情绪。
读出教师一开始严肃的语气,以及之后和颜悦色的态度。
3.学习第18天然段。
(1)为什么说教师的教诲对“我”来说终生难忘?(板书:终生难忘)
(2)讨论:教师的话只适用于画画吗?(教师的话证明了一个道理:要实事求是,要以不一样的角度看问题。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3)按照教师所讲的,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我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板书:不要……要……,要……要……)
谁能用“不要……要……”说一句话?4.教师亲自来到“我”的座位上去看杨桃,是想明白()
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是不是“我”画出来的样貌。
是不是“我”的位置有点偏,所以没有把杨桃画准确。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我不一样时,先不要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我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那么,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教师说的那段话。7.说说自我从这篇课文中懂得的道理。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20):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经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本事。
3、培养学生的说话本事。
4、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会有所不一样。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本事,背诵最终两个天然段。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资料,理解教师经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明白这是什么果实吗?今日,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明白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资料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景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样理解的?(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当是这样。联系课文资料,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资料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由于教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
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确定的本事。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天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天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天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天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天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
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①教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此刻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一样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我看到的样貌。(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一样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貌,帮忙他们理解课文资料。)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经过提示,帮忙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天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天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样样?之后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21):
教学目标:
1、明白同一事物从不一样的角度观察会有所不一样,必须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
2、学会本课的新词,理解“教诲、叮嘱”的意思。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重点、难点:
学会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资料,难点是从课文资料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经过:
一、导入。
今日教师来给大家带了一样东西,想看吗?出示杨桃课件。它是什么样貌的?介绍杨桃,今日我们不光是看杨桃,还要来学习《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给文章标好天然段。
(2)自学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叮嘱、审视”等词语的意思。
(3)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三、重点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是的,课文讲的就是一次美术课上画杨桃引发的事情。课文哪几部分写了这些资料,我们先来看课文第2—18小节写画杨桃的事情。
1、请同学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要求:
(1)仔细读。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我是怎样画杨桃?出示句子。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我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谈。(能够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如何落笔的。)
为什么他会画成五角星的形状?学生说,课件随机出示。
出示父亲的话,理解叮嘱。
(1)、在我这样的举动背后,因为有一个人的话语始终萦绕在我心头。
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指名读“父亲”的话,父亲的话怎样理解?
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评议。(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出父亲的严肃、语重心长)
(3)、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记起了父亲的话,
在我画得粗心大意的时候,我记起了父亲的话:
我对父亲的话语是如此的印象深刻,是因为,能从文中找到一个词语来说明吗?叮嘱
3、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我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样也想不到,出示同学的反应的句子。
“杨桃是这个样貌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4、当同学们看到了杨桃变成了五角星时,他们的反应是哈哈大笑,而教师呢?
(1)、出示:教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2)、理解“审视”和教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教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正因为教师看问题的角度与同学们的不一样,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这样的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
此刻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O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
6、想象说话。教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教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这一看,同学们的心里会想;
这一看,我的心里会想。
出示教师的话: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可是,看的角度不一样,杨桃的样貌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所以,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当相信自我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读文章抓最重要的段落,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抓最重要的句子。此刻从那里面往出抓教师的话,认为哪几句话最重要?越简炼越好,你讲。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7、补充出示父亲的话:他们的话,是这样的相似。
四、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1、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教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异常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以往嘲笑过“我”的小孩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教师说:
2、美术课也结束了,但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和他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经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2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本事: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一样的语气表现主角的不一样性格,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教诲、审视、和颜悦色、半晌”等词语。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当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资料,难点是从课文资料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同学们,我们吃过很多水果。(教师出示杨桃)谁明白这种水果叫什么?
2、今日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是《画杨桃》。板书课题,齐读。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作个记号。
三、 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课文重点写了一次图画课上教师教我们画杨桃的故事,课文哪些段落具体写了这件事?给课文分段。
2、“我”、教师和同学三者看杨桃,不一样的人物在看杨桃画杨桃的时候,体现出不一样的态度。 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把你的眼睛聚焦在其中一个人的身上,抓取重要的镜头来研究研究这个人的态度,能够怎样研究呢,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
(二)引导学生抓住“我”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
1、这节课中,“我”眼中的杨桃,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作者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____________。
(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我觉得画得很准确。
2、是啊,“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我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赞扬,但结果呢?谁来说说。
(三)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反映。
“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板书:同学哈哈大笑)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研究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
1、还有什么反映? 比较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出示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2)发现了吗?差不多的话课文里面还出现了一次。仔细观察,这两段对话中你看出了什么?
“此刻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角星。”
(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2)练读。
(四)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教师”的循循善诱。
1)同学们的态度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巨大的变化呢?
2)是教师巧妙的设计的教育了学生,教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同学们,教师请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一个又一个,这一看,看出了什么?仅仅是看出真的是像五角星的样貌吗?
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明白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当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
是啊,“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的教育。谁研究的是“教师”?
教师的态度有过变化吗?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1、出示课文,读“审视”句:
教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a、理解“审视”, “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
b、教师为什么审视?教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 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 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小孩们。
(4) 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是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理解“严肃”?
经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悲痛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父亲的话语产生了怀疑。我多么期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理解!
我的神情引起教师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默了“半晌”(一会儿)。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教师在想什么吗?(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小孩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
3、理解“和颜悦色”。教师和颜悦色,是因为(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实事求是的做法得到了同学的认同,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 。)
4、作者作画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自于谁的教导?出示父亲的话。
a、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1)什么叫“想当然”?联系上下文理解: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当是这样。
联系课文资料,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2)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读读教师的话,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总结提高
总结:小孩们,小孩们,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我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我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学完了这篇课文,我想到了一首诗《题西林壁》,诗人写庐山,就写到了从不一样角度看,庐山的样貌就不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小练笔:同学们,那节美术课虽然结束了,但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和他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经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大家准备好的小书签上。写好后读一读把书签送给教师或自我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23):
一、以唱引读,激起兴趣
1、大家会唱歌吗?你明白有哪些唱歌的形式?(板书:齐唱——独唱——轮唱——合唱——伴唱——快唱)
用抢答的形式了解唱歌的形式:
请听题,以下六种唱法分别是什么唱?
(1)大家一齐开始,速度一致,一齐结束。
(2)一个人放开声音唱。
(3)分两三批,一批先唱,两拍后第二批唱,再两拍后第三批唱。
(4)一个人唱得比较响,其他人声音唱得比较轻。
(5)有些地方一齐唱,有些地方部分人唱。
(6)唱的速度很快。
2、其实读书也一样,也能够有不一样的读。(板书:读)(板书:画杨桃)
3、用图片介绍杨桃。
设计意图:朗读不仅仅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各种不一样方式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而唱歌正好与语文朗读有许多共同之处,各种不一样唱法能够给朗读作借鉴。
二、快速读——感知资料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画杨桃是哪一部分?比赛快读。
3、这一段,我们能够用两个词来说明“我”画画的态度。(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三、表演读——引起思考
过渡:正因为父亲说得很有道理,我才听从了父亲的教诲——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画。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
1、分配主角,演读课文。指名一朗读较好的同学作“我”读课文的介绍性语言。教师做“教师”,其他同学自由作另外主角,并自选文中的台词和各种笑。注意文中规定的动作神态都要表现出来。
2、主角交换再演读。
设计意图:表演读是学生“喜闻乐动”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经过两次演读,两次情境再现,学生对各种对象的表现有了真切的感受。
四、填空读——语态想象
1、引入:议论画画是哪一部分?这些话大部分没有交待谁说的,如,“杨桃是这个样貌的吗?”到底是谁问的?请说理由。
2、区分主角。后面这些对话又是谁说的呢?(在对话的后面注明主角。)
3、语态想象。这篇课文的对话很有特点,既没有交代说话人,更没有描述说话人的动作神态,可是,我们能够想象出当时的情景,说话人是怎样的动作神态。请继续在话语后面注明神态动作的词语。例:
4、领悟写法。写人物的对话有多种方法,省略说话的对象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有时效果会更好。但有个前提:读者不会误解。所以,还能够用分行排列的形式来区分。
设计意图:省略说话的对象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是本文写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以上安排,一方面是领会课文意思的需要,一方面也是训练学生的多元想象,同时为学习写人物的对话打一个基础。
五、背诵读——主旨领会
在议论杨桃画得像不像的过程中,教师的神情态度值得我们注意。
1、重点解读“严肃”“半晌”:想象一下,教师为什么神情严肃?在这“半晌”沉默的时间里,教师心里会有些什么想法?(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小孩的不满;要想办法教育小孩;明白这些同学没从“我”这个角度来看杨桃……)
2、理解教师说的那段话。教师的神情有了怎样的变化?这段话中你觉得最重要的是哪句话?
板书:教师的教诲——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3、朗读、背诵这段话。
4、主旨领会:教师是个善于用小事来教育学生的人,还有谁也是这样的人,他是怎样说的?(齐读第一段。)
板书:父亲的叮嘱——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5、加深印象。齐读最终一段话,理解“教诲”“受用”的意思。
设计意图:经过教师的话与父亲的话的比较出现,运用背诵的手段,让学生明白话中重要语句的教育意义,感知课文前后呼应的特点。
六、多元拓展,深化意义
1、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请交流。(学生可能会从以下方面交流:词语意思;课文写法;教育意义。)
2、道具迁移。当有学生交流到画画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时,顺势迁移,用茶杯、眼镜、手指等作为道具,画成异常角度的简笔画让学生猜,然后实物观察。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应当成为本节课的一个高潮。交流读懂了什么,没有限制,可激发学生的独特体验;超越常规的由画猜物,学生会倍感兴趣。经历这一过程,学生对课文的教育意义有了更深的感悟。
张田若先生说得好:“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在本节课设计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产生灵感,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放飞个性。打开学生思接千载的想象通道,使其才思敏捷,让其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飞扬。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2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教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资料,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当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资料,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将课文读通、读顺。
3、教师准备蜡制或塑料制的杨桃模型以及图片等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明白这是什么果实吗?今日,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明白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步感知,了解资料
出示阅读提示: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做上标记。
三、检查预习情景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交流探究
(一)理解第二天然段:
作者在美术课课上是怎样画杨桃的呢?那课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述了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生交流,师板书: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从这句话中你们能体会到什么?
(二)理解第一天然段:
1、师:我为什么要这样画杨桃呢?(学生能够自我总结,也能够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课件出示:“我读……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同学们看,那里的“叮嘱”是什么意思啊?什么是想当然啊?画走了样呢?
从这段话你能看出什么?
3、那你能不能带着自我的体会读一读父亲的话呢?好,自我先练习读一读。生练读。师巡视参与学生中。并点评学生读的情景。
(三)理解3——17天然段
1、师过渡:我记住了父亲的教诲,在画杨桃的时候我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的画,自我觉得画的很准确,就这样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同学和教师又是如何表现的呢?请同学们自我读3——17天然段,用笔画出同学们的表现和描述教师动作的词,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师走到学生中间巡视参与小组交流。
2、师: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同学们的态度如何呢?他们怎样说的?
3、教师又是怎样表现的呢?谁能说一说描述教师的动作词有哪些?(课件出示这句话)
4、师:什么是“审视”
5、师:从教师这一连串的动作词你能体会到什么?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6、师:教师听完同学的一连串回答,教师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7、师:教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8、所以当教师“半晌,又问同学们:“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同学们是怎样回答的?
9、师:此时我们的教师准备怎样做?之后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啊?
10、师:刚才我们一齐学习了3——17天然段,同学们你们喜欢课文中的教师,还是同学?(生自由选择)喜欢谁就读描述谁的那一部分,注意要读出教师的——严肃,同学们——从嘲笑到不好意思的态度变化,好!自我在下头练习分主角朗读吧!
三、比较理解,感悟道理
1、当教师看到同学们知错后,是怎样说的?自由读第18段。
2、讨论:这段话能够分为几层?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3、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
4、教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教师的话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四、联系实际,拓展升华
在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我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明白:无论看什么问题或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试着背诵教师说的那段话。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25):
一、 教学设计说明
这篇讲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全文可分三部分。课文的重点是第二部分,其中教师说的一段话又是理解全文的重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资料读懂每一句话,理解句与句的联系,从而弄懂段意,领会道理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二、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资料,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会有不一样的样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 经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着重进行理解天然段的训练,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学清楚。
3、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句式说话,并用严肃、熟悉等词语来造句。
4、 朗读课文,背诵最终两个天然段。
三、 教学重点
1、 联系课文资料,懂得教师和父亲所讲的道理。
2、 进行理解天然段的训练,体会怎样把一段写清楚。
四、 教学难点
理解我从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杨桃的样貌。
五、 教法设计思路
1、 扎实进行理解天然段的训练。
此项训练是本册教材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由于本课是本册教材的最终一篇讲读课文,所以要引导学生运用本学期所学到的理解天然段的方法来理解教师所说的一段话。教学的基本步骤是:整体感知理解段意给段分层弄懂层意归纳段意。
2、 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本课中强调了在语言环境中学词识字,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词句,运用多种方法(如、辨析近义词、联系上段、观察实物等。)进行理解,并结合课后《思考?联系》加强说话、写话的训练。
3、 使用图片和实物,帮忙学生理解课文资料,突破教学难点。
课文中我所坐的位置看到杨桃的样貌,学生大多没有亲身经历,所以不易理解。图片(课文插图)及实物的使用,可帮忙学生提高感知效果,从而能准确地理解课文意思,促使学生形象形象思维的发展。
4、 重视朗读和背诵的指导。
本课主要以对话形式展示课文资料,所以引导学生经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课文资料的理解。背诵是熟读的结果,要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当堂完成背诵任务。
六、 教学主要步骤
(一) 揭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 出示杨桃(实物),(板书:杨桃)杨桃是一种水果,谁能把你了解到的有关杨桃的情景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教师从杨桃的分布地区、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补充介绍。)
2、 板书课题。看了课题,同学们想明白哪些资料?(谁画杨桃,怎样画?画成什么样?)
3、 自读课文,标出天然段号。
4、 指名轮读课文,帮忙正音,读准半晌(shang)回答课文后。
(二) 讲读课文,理解资料,进行理解天然段的训练。
1、 学习第一天然段。
刚开始学画时,父亲怎样要求我?
①齐读父亲的话。
②想当然、画走了样是什么意思?
③父亲这句话告诉我画画时应当怎样做,不要怎样做?(板书,不要想当然)
④齐说这一段。
2、 学习第二天然段。
点名读这段并思考:
①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貌的?(板书五个角的东西)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貌?(板书:坐在前面靠边,认真看,老实画。)
②教师也把杨桃摆在讲台上,让部分学生依次来到我所在的位置观看杨桃,并说出自我看到的杨桃的样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③出示句子:我看到的杨桃不像而像,说说句子强调了什么?
3、 学习318天然段。
(1) 默读课文并思考:
①看了我画的杨桃,同学们的态度怎样?(嘲笑、讽刺我)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他们想杨桃不应当是这个五个角的东西),练读谈们说的有关句子。
②教师的态度和同学们有什么不一样?(在我的位置审视,请同学们轮流到我的位置上看),理解审字,并说出审视的意思。
③同学们说我画得不像,教师神情变得严肃了,严肃是什么意思教师我为什么严肃起来,他在想什么?(同学们想当然地回答,这种现象引起教师的深思,他在想应当怎样教育大家,让大家明白我画得对)。
(2) 学习课文中教师说的这段话:教师读,学生听,并思考:
①教师说了几句话?每句讲什么?可分几层意思?(教师说了4句话,分为两层意思:前两句用画杨桃的例子说明同一事物在不一样的角度会有不一样的样貌;后两句告诉我们画画时应当相信自我的眼睛,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②综合两层意思,说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学生先归纳,教师帮忙提炼。
③指导朗读背诵:理解和颜悦色,有感情的练读教师说的这段话。用引读法和分层背诵法帮忙学生当堂背诵。
④教师说的这段话,你听了之后,懂得了什么?(学生看法和自我的看法不一样时,不要急于否定,不要急于结论,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问题。)(板书:要实事求是)
4、 学习最终一天然段。
齐读,理解相似,教师的话和父亲的话有哪些地方是相似的?辨析教育和教诲两个词,体会父亲和教师对我教育和引导的用心良苦。他们的话为什么让我一生受用?(这个道理适用于处理其他问题。)有感情地背诵这句话。
(三) 总结全文,完成思考练习。
1、 看板书,小结课文资料,阐明道理。
2、 巩固学生生字词。
3、 用不像而像和不要要练习说话。
4、 完成书面作业:完成思考练习第四题。(用严肃、熟悉造句)
(四) 课后进行小练笔:
选择一件难忘的事写一段话,要写清楚难忘在什么地方,语句要通顺连贯。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26):
教学目标:
1、认准生字、读通课文,把握故事主要资料。
2、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分板块解读文本,逐步挖掘主题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资料,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当实事求是并且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平别人的画。
教学重点:
1、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分板块解读文本,逐步挖掘主题
2、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当实事求是并且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的画。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当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导入新课
1、盲人摸象
从前在印度有位国王,一次,他对身旁的大臣说:「你去牵一只大象来,给瞎子们『瞧瞧』。我想他们所说的『瞧』,必须要靠手去摸了。」不久,象牵来了,这批失去视觉的盲人,果然以手去替代眼睛,慢慢地在象身上摸呀摸的。过了一会,国王便把这些瞎子叫到自我的跟前,问:“你们刚才所看到的象,究竟是像什么样貌呀!”
这一群盲人里面,其中有一个因为是摸到象的牙齿的,就说象的形状跟一支又粗又大的萝卜一样;另一个摸到象的耳朵的,就说象的形状,和扬米去糠的簸箕一样;第三个摸到象脚的,就干脆说象的形状,类似舂米用的石臼;再下去一个摸到象的背脊的,就说象的形状是一张平坦的床;第五个摸到象的肚皮的,就说象的形状似瓦瓮;第六个摸到象的尾巴的,就说象的形状,跟一条绳索一样……。总之,说来说去,彼此各执一词,谁也不肯承认谁错。而实际上他们所接触到的,仅仅是象的一部份而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不要像盲人摸象那样,仅仅只明白一部份,就乱下结论,这样不但会发生错误,与事实的真相不符,并且往往会把事情弄得更糟。我们必须要仔细观察,细心求证,从事实的全面着手,才不致于闹出笑话来,暴露出我们的无知浅见。今日,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也是要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的。
2、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也能够轻轻地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思考:文章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请注意概括主要资料的方法。
学生交流
3、出示主要资料,齐读。
一次我在图画课上写生,因想起了父亲的嘱咐,便按前排靠边靠座位的视角,将两个杨桃如实地画成五角星的样貌。事后,教师严肃地批评了那两个学生。并教育大家要忠实于写生对象,
看见对象是怎样的,就把它画成怎样,不要为别人的评论所左右
小结:小作者的画引起了同学们的争议,我们在午会课时也画了杨桃,此刻我们就来看几位同学画的杨桃,我们不管他画的技术好不好。只是经过他的画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懂了吗?
三、相互评价,深入领悟课文资料。
1、在你们评价的时候,教师可是有个要求:
你只要以作品的作者读没读懂课文来评价学生的作品,你在评价的时候得引用课文的有关语句。用课文上的话来说他理解了,或者没有理解。
2、评第一幅画(选画得正确的,重点指导评价方法。要坐到别人位置上去看再评。)
师提示:要想正确地评论人家的画,应当怎样办?
(生:应当去画这幅图的同学座位上去看这杨桃?)
课文上有没有关于这个方面的叙述?谁找到了,读出来。
(生读文)“教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教师走到我的座位上,先干什么呀?——在他的位置上来看。这是一次叙述。还有没有?关于刚才那个问题,课文哪里还有叙述?
(生读文):“于是教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座位上”。哪几个同学?(笑人家画得不对的几个同学。)请他们干什么?教师亲自去,然后又让笑话人家的同学亲自去。去哪里?去画杨桃同学的位置上看,怎样样的看?(理解“审视”)
此刻明白了该怎样正确评价了吗?
此刻来评价,看实物和看图对照,讲。找到课文上有关的语句,说明他对。
(生读文):“看的角度不一样,杨桃的样貌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所以,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学生学会用文中语言来进行评价:
看的角度不一样,杨桃的样貌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所以,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3、评第二幅画(也选画得正确的,重点让大家从评价中明白画时是怎样画的。)
这儿还有一幅图,来看一下。(指名进行评价)
(指作画的学生)你来读一下课文,说明你为什么能画得很正确?
(生读文):“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我觉得画得很准确。”
他读懂课文没有?那么父亲的话他做到没有。引用有关语句。
(生读文)“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学生评价: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我觉得画得很准确。
4、评第三幅画(选一幅画得不太像的画,重点让学生理解不能想当然画画。)
咱们再找一幅画,这是谁的?谁来评价?
他为什么不对?用课文的话评判他。
他没画成五角星样的,而画得像别的,犯了什么错误了?(画走了样)为什么画走了样?(想当然了)
师:“想当然了”,他想的杨桃有“翅膀”,就按照平常对杨桃的印象来画了,对不对?为什么画画不能想当然?
要想不“想当然”,要想不画走样,应当怎样办?课文上怎样说的?
(生读文)“我们应当相信自我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
师:是谁说的话?课文最终说教师的话和父亲的话十分怎样样啊?(相似)那么把相似的父亲的话再读一次,大家读。
(生读文)“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学生评价:
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三、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1、抓住重点,归纳总结。
刚才我们作画和评价时,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引用的课文语句大多在哪些段里?(1、2段倒数2、3段)在重要的段前画个圈。(学生找段画圈)
小结:此刻又告诉了你一个读文章的重要方法。紧紧抓住文章中最重要的资料深入理解。讲讲事情的由来,很简单。真正的道理在哪些段落里呢?在这三个段落里。这是第一步:读文章抓最重要的段落;第二步,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抓最重要的句子。此刻从那里面往出抓父亲的话,你认为哪几句话最重要?越简炼越好,你讲。(指名)
出示:
第一步:紧紧抓住文章中最重要的资料深入理解。
第二步: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抓最重要的句子。
概括父亲话中的重要词句: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2、就是父亲说的话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作者作画这一部分中再找出最重要段落里的最重要的句子,我也要八个字。好好读一读,你找到就说明你完全读懂了。
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3、下头该看教师的话了,也是从教师这段话里找最重要的资料,然后概括。几个字?
板书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还是这八个字。因为教师的和父亲的话十分相似,基本相同。
4、小结:要想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指板书“父亲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指板书“教师的话”)这个作画的人必须是什么样的态度?
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5、拓展延伸,明理导行。
此刻讲的是画画,我们从课文中出来,不说画画了。做别的事情。“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怎样理解?怎样联系别的事情?
事情是什么样的,我们就说是什么样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家联系起来,总起来看:这个事情是什么样貌的(板书“事”)我们就按照事情本身实际的情景去观察,去了解,去反映,对不对?这就加了一个字(板书“是”)。这个字不是“是不是”的“是”,而是准确、正确的意思。所以我们平常拿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词语,(加板书“实”和“求”,组成“实事求是”)对,根据实在的事情真实的样貌,我们去寻求最正确、最准确的认识和解决办法,这就叫什么呀?——实事求是。
课文讲的是“画杨桃”的事,我们把它扩大到一切事情了。此刻你是不是明白得更多一点了? 作者说:教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这道理天然不仅仅在于画画。那还能够在哪些地方呢?
明白什么了?(指名说)
要想做到实事求是,大家告诉我,你应当抱什么态度去做事?
板书: 实事求是
小结;要想做到实事求是,大家告诉我,你应当抱什么态度去做事?
6、父亲和教师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真的使他一生受用。作者最终长大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景。
(出示作者简介)
四、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1、此刻,让我们看着大屏幕再来整体感知一下全文,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以往嘲笑过“我”的小孩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教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布置作业
1、读了这篇文章,你必须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经过一件小小的事情你由此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请以简短的讲讲你的故事。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27):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资料,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经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用“严肃”、“熟悉”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终两个天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资料,理解教师经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思路: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要求,到达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及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目的。经过指导预习,初读课文了解文章梗概。经过第1课时细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生字新词。经过第2课时讲读、精读课文,理解课文资料,明白同一事物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经过第3课时的巩固练习,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教学时可采用从课文最终一段入手的方法。先分析父亲的话,再围绕一节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重点分析教师说的那段话。在读懂这段话的基础上,把句子与句子联系起来,理清这段话的层次,弄懂这段话的主要意思,领会其中所说的道理。
教学用具:
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课前预习:
1.根据课题,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当你们看到29课《画杨桃》这个题目时,会产生什么想法呢?课文是写谁画杨桃?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画?怎样画的?画得像不像?
2.划出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记忆。3.熟读课文,解疑设疑。
这篇课文的作者就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不仅仅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了肯定,这是为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景。
1.出示杨桃的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的认识。
2.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资料。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明白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3.默读思考讨论:“我”(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教师”说话时不一样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5.齐读课文。
6.思考(也可同桌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7.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从第2天然段到倒数第2天然段)(这是文章描述最细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点部分)
(2)开头第1天然段,写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学画。)(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终一个天然段写什么?(讲父亲和教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结:经过上头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明白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且属“总——分——总”式结构。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1.指名读课文第1天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资料。
叮嘱:再三提醒、嘱咐的意思。
想当然:指不顾实际情景,只根据自我脑子里的印象下确定。
走了样:失去原先的样貌。画走了样:画的和本来的样貌不一样。
小结:从这一段能够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画的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求,多次教诲的结果。
2.分主角读读课文的第2部分。
(1)选择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一名学生读同学乙,其余学生读“大家”的话,教师读“教师”的话。
(2)教师将这部分出现的生字板书在黑板上,并指名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到达正音、解义的目的。“审”(shěn)“晌”(shǎng):翘舌音。“肃”(sù):平舌音。笔顺:■(共8笔)熟悉(xǐ):明白得很清楚。
哈(hā):拟声词。本课指放声大笑时发出的声音。
3.指名读课文最终一个天然段。
“诲”:四声(huǐ),字义是教导、诱导。受用:得到益处。
一生受用:就是对自我一辈子都有帮忙、都有好处。
4.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识记生字。
5.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词义,进一步熟悉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经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资料,弄懂为什么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后没受到教师的批评,反而受到了肯定;教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有哪些相似之处。他们的话为什么能使作者终生受益呢?(也可根据班级具体情景,让学生自我把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到达牵动全文之目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终一个天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大约年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从“使一生受用”这个词还能够看出,本文是用回忆的手法,写了发生在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件事。)
①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必须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教师”和父亲的话。)他们讲的资料一样吗?从哪个词能够看出?(从“是那么相似”这个词中看出的。他们讲的资料一样。)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异常、十分)
②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教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我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天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出示写有父亲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2)出示投影,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两层。)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第一层是说应当怎样做,即要认认真真地去观察所要画的一件东西,画时要按观察到的样貌老老实实地去画;第二层意思是说不要怎样做。即不要不顾看到的实际情景,只根据自我脑子里对事物的印象下确定,把画画得与实际观察到的样貌不一样,因为这样是学不会画画的。)
小结:父亲从正、反两方面讲了画画时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道理。从他的话中我们能够看出,作者的父亲对作画很有研究,是作者学画的启蒙教师。他的话不仅仅使作者在学画画时受益,并且影响到作者一生的为人处事,即:无论画画还是处理其他问题,都应当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教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①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天然段“教师”说的一段话。(出示写有“教师”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②“教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五句。)
③引导分析“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十分熟悉”,能说明什么呢?(说明作者及他的同学都是杨桃故乡的人;他们都十分清楚杨桃的外形。)
b.第二句话中的“可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话中能想到什么?(用“可是”一词转到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也就是观察的角度不一样杨桃的样貌就不一样。)(从这句话我们能够回想起著名画家达·芬奇的教师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个鸡蛋从不一样的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既然鸡蛋从不一样的角度看,形状都不一样,更何况具有肩部肥大,底部略尖削,并有五条棱这一明显特征的杨桃呢。)
c.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异常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指恰巧应对杨桃底部这一观察点来观察的时候。)
d.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一样的角度去看,会有不一样的样貌。)
小结:“教师”的前三句话,紧紧围绕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一样的角度去看,会有不一样的样貌。明确地指出换一个角度看,杨桃根本不像杨桃了,还真像个五角星,肯定了“我”观察仔细认真。书中的第一幅插图,就是同一个杨桃,从不一样角度看到的两种样貌。其中一种样貌还真像五角星。(板书:看的角度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④齐读“教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2)讲读课文第2天然段。
①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貌,课文的哪一天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板书:我画成了五角星)
②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两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既与其他同学不一样,也与自我平时看杨桃的角度不一样。)也就是前面学的“教师”说的哪句话?(看投影读一读。)
③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是作者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的结果。)
④指导学生看文中的第二幅插图。
小结:作者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貌,有两个原因。但第二个原因是最主要的。“认认真真地看”说明他不凭想当然,既相信实际,也相信自我的眼睛。“老老实实地画”就是作者遵照“父亲”所叮嘱那样去画。
(3)导读分析第3至5天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证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③“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板书:同学哈哈大笑)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研究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
(4)讲读课文第6至12天然段。
①“教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他先是怎样做的?其中有一个词语,请找出来。(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教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教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确定 “我”画得是否准确。)(板书:教师审视)
②“教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教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的哲理。)
③听了学生的回答,“教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教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仅是“几个”并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教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能够说明教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研究。)他是怎样研究呢?(先摸清认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好笑的是哪些同学。)
④指导学生朗读“好——笑”,那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5)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天然段。
①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教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自觉理解教育。)(板书:“这几个”让轮流看)
②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教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那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资料。)
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③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6)继续看幻灯片,剖析“教师”说的话。
①“教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明白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教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头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②看投影片。默读“教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当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
③“教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④小结:我们把“教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教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会有不一样的样貌,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⑤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资料,总体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a.经过对课文的精读、品味,“教师”的话始终紧扣画杨桃这件事叙述,是本文的重点。包含着两层意思。前三句为第一层,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会有不一样的样貌。后两句为第二层,告诉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应当怎样做。
b.经过对“教师”说的五句话的学习,我们不仅仅明白了作者是怎样把一段话写得条理清楚的,并且也明白了它的含义与父亲教诲的相似之处。
(有条件的班级,可引导学生联系学习实际、生活实际,适当举些例子,以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并把从阅读中得到的收获,练习运用到实践中去。)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指导完成“思考·练习”第三题。
1.读题目,明确本题有两点要求。
2.读第一个例句,让学生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1)这一句讲的是作者在他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的样貌。否定了平时看到的样貌,肯定了当时看到的样貌。(2)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用“不像……而像……”练习说话。如:
①小明长得不像他的父亲,倒像他的母亲。
②他的这身打扮,不像个学生而像个演员。
③我画的这只天鹅一点儿也不像,倒像是一只丑小鸭。
3.读第二个例句。让学生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1)这个句子否定了忙着发笑的做法,肯定了要研究人家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做法。
(2)启发学生用“不要……而要……”造句。如:①在成绩面前不要沾沾自喜,而要寻找自我的不足,争取更大的提高。
②我们不要自以为是,而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三、完成课后第四题作业。启发学生用“严肃”、“熟悉”造句。
四、指导学生抄写生字(注意以下字形)。
“级”字不要丢了最终一笔“丶”。
“肃”字下头的书写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
“晌”字与时间有关,是“日”字旁,不要写成“口”字旁。
“悉”字中间是“米”不要看成“■”字头。
五、指导背诵课文的后两个天然段。
六、指导学生按要求进行“小练笔”。
附:板书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做任何事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不为别人的评论所左右。
2.学习本课“壶、蕉、廓、嘻”等ll个生字,理解“寂寞、紊描、叮嘱、轮廓、如实、椭圆、尖削、教诲、一丝不苟、面面相觑。和颜悦色”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掌握阅读的一般步骤:
(1)初读,了解资料,理清思路;
(2)细读,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3)熟读,领会中心。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有步骤地读懂课文。
2.经过“我”回想起父亲的叮嘱,在写生课上如实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教师批评那些嘲笑“我”的同学,并教育大家的事,从而悟出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能歪曲事实的道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出示实物杨桃,简单介绍。
二、自读指导
(一)整体感知
1.经过预习,我们明白了文中有一句父亲教育我的话。
出示:
你看见对象是怎样的,就得把它画成怎样,不要想当然,画歪了它的模样。
2.理解这句话中的“对象”是指什么?
3.父亲说的“想当然“究竟是指什么呢?出示自学课文的步骤,理解父亲的话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1)初读,了解资料,理清思路;
(2)细读,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3)熟读,领会中心。
(二)按三个步骤学习课文
(1)初读,了解资料,理清思路。
1.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2.默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
“我”在初学画画的时候,父亲叮嘱“我”画画要忠实于素描对象。“我”在一次写生课上,想起了父亲的叮嘱,将杨桃如实地画成了五角星的样貌。教师看了“我”的画后批评了那些嘲笑我的同学,并教育大家要忠实于写生对象。“我”所以悟出了道理。
①对照课文说说主要资料。
②这段话共几句?根据四句话概括小标题。
板书:学画——画画——评画——悟理
3.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
4.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我”初学画画时,父亲要“我”忠实于素描对象。
第二段(2-7):在一次图画课上,“我”想起父亲的叮嘱,把所见的杨桃如实地画了下来。
第三段(8-26):教师批评了那些对“我”习作嘲笑的同学,并教育大家要忠实于写生对象。
第四段(27):父亲和教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5.小结读懂课文的第一个步骤。
(2)细读,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自学,小组学习,体会中心
1.自学。
⑴快速熟读课文,用“——”找出父亲教育我的这句话。
⑵轻读有关小节,想想父亲的话分别是在什么情景下出现的?
要求:先核对找到的语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并理解。
⑶交流,父亲的话在文中共出现了三次。指名朗读句子。
⑷用小标题形式总结出父亲的话分别是在“病休学素描、复课画杨桃、教师评我画”时出现的。(板书)
2.小组学习
⑴用“——”找出有关语句,想想讲起或想起这句话的原因。
⑵交流:
第一次:
▲抓住“父亲对我的要求很严,要我忠实于素描对象,一丝不苟,从轮廓到光线的明暗层次,都要尽量准确。”
▲抓住“忠实于、一丝不苟”来理解父亲说的“对象是怎样的”、“就得把它画成怎样。”
第二次:
▲抓住“忠实于自我的眼睛和物体的状貌,把自我所见如实地画出来,别人会相信那是杨桃吗?我要不要按自我想象中的模样去画呢?”
▲理解“如实地画”就是“按自我所见的状貌去画。”
▲朗读:“从我所处的角度看去,那五棱杨桃的轮廓就根本不像杨桃,而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了。”与想象中的形状作比较,让学生再一次理解“想当然”的含义。
第三次:
▲抓住分析教师的教导:“我们都应当忠实于写生对象,不要惟恐别人说它不像杨桃,而故意画成别人承认的样貌。”用曲线划下。
出示:父亲说的“看见的对象是怎样的就把它画成怎样”就是教师说的忠实于写生对象;父亲说的“画歪了它的模样”就是教师说的故意画成别人承认的样貌。
看的角度不一样,()也就不一样。所以,当我们看见(),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我们应当()。看到是什么样的就()。
五、拓展练习,让学生自我上网查阅自我感兴趣的与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
第三课时(略)
板书设计:
23、画杨桃(看的角度不一样,样貌也就不一样)
我 教师 几个同学
(想起父亲的话)
认真看、老实画 看了看 哈哈大笑
审视(?)
神情严肃
和颜悦色
相信自我的眼睛!换个角度看问题!
课后反思:
应当说今日这两节课还是给我带来了欢乐,因为它使我有了很强的成就感,我最终敢上自我以前不敢上的“以事述理”的课文了。虽然还存在一些缺陷,但起码在设计和操作上比以前有提高。我觉得自我在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是:
1、能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活动主人的位置上;
2、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创造性的处理教材;
3、评价用语比较到位,所以学生能顺着我的思路“走”。需要改善的地方是:
1在质疑的环节中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提问有研究价值:以后能够想这样,让学生把自我提出的问题写下来,教师引导学生经过讨论归纳出几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有些学习活动没有做到有始有终:如提出让学生合作学习,但在汇报交流时却没有引导学生以合作形式交流;
3、教师对教材的深挖还是不够,对一些重点词汇自我都没有仔细琢磨,心中没有明确的定义,导致在引导时不明确。
只关注大处,不琢磨小节,始终是我性格的弱项,这也反映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当中。以后我要从关注细节这方面完善我自我的思维和行为。
所以,教师的话和父亲的叮嘱意思是一样的。
▲朗读别人想象中的杨桃形状与不一样角度看杨桃的形状的句子。
(3)熟读,领会中心。
总结延伸
⑴指名读第四段,“这道理天然不仅仅在画画?”还能够指什么呢?
⑵让我们朗读全文,领会文章的中心。
交流出示课文中心:
做任何事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不为别人的评论所左右。
师:文中父亲叮嘱的反复出现,对表达课文的中心思想起了强化作用。
三、总结
今日,我们经过学习《画杨桃》,了解了读懂课文的三个步骤:
(1)初读,了解资料,理清思路;
(2)细读,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3)熟读,领会中心。
四、完成课后习题2(1)
和颜悦色—面不改色:脸色
色彩:颜色。景色:景象。
略微—略有所闻:大致
侵略:掠夺。省略:省去,简化。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词语注释:
寂寞——孤单冷清。
教诲——教导;教训。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和颜悦色——颜:面容。色:脸上表现的神气、样貌。形容态度和蔼亲切。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2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由于教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确定的本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资料。
教学重、难点: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资料,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出示书中的两段对话,朗读
1、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2、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师:读读这两段话你发现了什么?指读,听出了什么?这两段话是从画杨桃文中节选的,同学们体会的对吗?今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板书课题:画杨桃
二、透过这两段对话,能够让我们再次回想到文中的场景,
那节图画课上(出示: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我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读,师:怎样看就是认认真真地看?位置、角度?(正对着我)板书:看(认认真真)
师:怎样画就是老老实实地画?(看到的根本不象平时看到的那样)板书:画(老老实实)既然这样为什么还那么画呢?
出示: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师;父亲说的话在哪?读读第一天然段你明白了什么?什么是叮嘱?你来叮嘱读这段话,你来叮嘱…你来叮嘱…你要强调什么?(是…就…不要想当然)怎样就是想当然?想当然会怎样样?父亲这样叮嘱我,我又是如何做的?再读那句话
三、当教师看了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画的杨桃之后怎样做的?教师的做法与同学们有何不一样?
指读(生读)审视?会怎样审视呢?审视之后神情严肃了有时为什么?
教师让同学们也轮流看了,能形容他们眼中的杨桃吗?
出示实物,能形容你们眼中的杨桃吗?
出示:1、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2、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读读说说,此时再读这句话你能了解他们想法吗?
四、刚才表情严肃的教师此刻又如何呢?(和颜悦色地说)你认为教师说这段话了时候会是怎样样?(和蔼地、亲切地、面带微笑地)对了,这就是和颜悦色。谁来学着教师和颜悦色地读读,指读
师:你想告诉同学们什么?(生说)教师是很条理地说的,我们一个一个地看
a、角度不一样我们回顾课文找文中,我画杨桃时的角度。读读,不由让我想起了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的确角度不一样看到的样貌也不一样。
b、不忙着发笑什么是忙着?(想都没想,没有站到别人的角度去审视)
c、看到…就…听听是否很很熟悉(父亲说过)的确真的很像
出示:教师的话和父亲的话比较读读,你觉得哪像(做事情要事实一致、与事实相符,不能想当然)
师:是啊,教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教我们做事要与事实相符这些教诲怎能不使我受益终身呢?
板书:
(认认真真)看
画杨桃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29):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句、段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质疑本事。
2.引导自主学习,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资料。
3.理解教师说的话,弄懂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学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重点:
1.引导提问,培养质疑本事。
2.理解教师的话,弄懂句与句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明白了课文写的是作者发生在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画杨桃的事。今日,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2.昨日,有同学向教师提出,为什么用《画杨桃》来做课题?那如果让你把课题换一个,你打算怎样说?
(一件难忘的事;一件耐人寻味的事;发生在课上的一件事;……)
同学们能换成这样的课题,说明对课文资料有了必须的了解,不错。
二、引导质疑:
导:昨日教师布置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大胆提问题,此刻教师来了解一下,读课文之后,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或想法?
1.引导质疑。
2.同桌相互交流讨论。
3.指名交流。
4.结合学生回答,梳理板书一些问题:
(1)父亲、教师的话相似在哪?作者为什么说“一生受用”?
(2)教师的神情为什么变了?教师为什么不直接说明?
(3)这件事为什么这么难忘?
5.师小结:同学们经过自我认真读书思考,提出自我感兴趣的想法、问题,说明你们已经在主动的学习了。你们提的问题不错。涉及了文中的重点句段,你们能从重点句段中发现并提出自我不明白、不懂的问题,很好,教师先不解答这些问题,期望在互相交流讨论过程中,自我弄懂。这样记得更牢,印象更深,对吗?
三、抓重点,理解课文:
1.第二天然段:
(1)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画成这样?文中哪一天然段写到?(第二天然段)
(2)默读第二天然段:
(用“——————”划出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的句子。用“~~~~”划出为什么会画成这样的句子。)
(3)把划“——”和“~~~~”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因果关系)
(4)试着用“因为……所以……”连句,加深理解。
2.第三至十七天然段:
(1)看了我画的杨桃,同学们的态度怎样?(哈哈大笑、嘲笑)教师听了几个同学的笑声和他们的对话后,态度怎样?教师做了几件事?
(2)四人小组分主角朗读,读后交流讨论。
(3)师生交流归纳:a
审视杨桃
b提出“像不像”“好笑么”的问题
c请同学们轮流坐我的座位,并问他们“像什么”
d对同学们说了一段话
(4)相机引导学生自我解答刚才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教师的神情变了?教师为什么不直接回答?”
3.第十八天然段:
(1)自由读,认真读懂每句话。
(2)指导分层。
(3)指导朗读:a
指名读b
评一评他读的怎样c
引导抓住“不要……要……相信……是什么样的……就画成……”
(4)齐读这一段话
(5)读了教师这段话,你懂得了什么?
(6)解答“教师、父亲的话相似在哪?”(找出父亲的话,师生分读父亲、教师的话,加深理解)
四、教师过渡总结:
他们的话告诉了作者深刻的道理:画画,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别人画的与自我不一样,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来画。同学们想想,他们的话是不是仅仅讲了画画的道理?
他们的话还讲了做人的道理。当别人的看法、做法和自我的不一样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认为别人的错了,很可能别人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去想的。我们做事不能想当然,应当实事求是。
作者把这些话牢记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一生都得到帮忙,得到好处,所以,他说“他们的教悔使我一生受用”。这件事也所以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指导背诵:
(1)说说能够用什么方法背诵?
(2)自由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
板书设计:
画杨桃
从重点句段提问:
实事求是
父亲
叮嘱
不要想当然
印象深刻?
终生受用
教师
和颜悦色
相信自我的眼睛
相似在哪?
一生受用?
神情变了?
直接说明?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30):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叮嘱”、“审视”、“和颜悦色”、“教诲”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资料,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会有所不一样,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3、明白做人、做事都要实事求是。
二、教学设计
(一)、自读自悟初步理解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谈话:请自我介绍一下,说说你的名称、爱好,也请告诉我你的好朋友是谁?
(2)“画”字导入,书空一遍
(3)板书“杨”字和“桃”字,学生认读;出示杨桃;然后,齐读课题。
2、读通课文,说说收获
(1)过渡:大家必须都仔细认真地读过课文了,此刻想再读一遍吗?请自我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能够大声朗读,能够无声默读,能够两个人读,能够小组读,能够找好朋友一齐读,不会的读的地方,请同学帮帮忙,读不通的地方,请多读几遍,开始!
(2)再读一遍课文。
(3)当时的我坐在什么地方?请大家齐读那句话。
(4)谁来说说,按咱们此刻的座位,我能够是咱们班的谁?
(5)咱们继续往下读3——18天然段,这一回,我们要分主角朗读,三个同学或四个同学一组,请把主角分清楚,合作开始。
(6)检查一个小组。其他小组必须要认真听,看看他们读得怎样样?
(7)咱们齐读最终一个天然段。
(8)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想,边读边划,边读边写,做到有所收获。
(11)交流学习体会或提出不一样的问题。
3,前后比较,了解资料
(1)这篇课文,写得十分的巧妙,前后比较十分强烈,大家想把它的巧妙比较之处找出来吗?什么是比较,黑与白、对与错、得意洋洋与满脸惭愧就是比较。本文有3处比较,请大家找一找,找到一处,了不起!找到两处,不简单,找到三处就ok!
(2)教师给点提示:当我画好杨桃的时候,我觉得自我画得怎样?而同学却认为怎样?教师的前后态度有什么变化?同学的前后态度有什么变化?
(3)理解严肃与和颜悦色,请用脸部表情来告诉大家你理解了这两个词语。
(4)理解下头一段话:
【齐读】
教师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教师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
“此刻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练习】
同学们( )地说:“不像!”
同学们( )地说:“像五角星!”
那个同学( )地说:“不……像。”
那个同学( )地说:“像……五……五角星。”
词语库
七嘴八舌 指手画脚 有声有色 绘声绘色 理直气壮 得意洋洋
神气十足 自以为是 脱口而出 喜笑颜开 摇头晃脑 吞吞吐吐
结结巴巴 支支吾吾 难为情 不好意思 惭愧 羞愧 羞怯 ……
【体会】
同学们的前后态度变化。
【感悟】
那里省略号的作用。
3、再读课文,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经过一堂课的学习,大家对我有点熟悉了吗?请告诉我,在你心中我是怎样一个教师?
(二)、亲身实践思考体会
过渡:上午我们反反复复地读了课文,我听到了教室的朗朗书声,看到了大家高举的小手,灿烂的笑脸,放光的两眼,还有挺会说话的小嘴。这一切都告诉我,大家已经把书读懂了,对不对?对!那,咱们考试,大家敢不敢?别怕,咱们今日考画画。咱们画杨桃。你画正确了,就证明你读懂课文了,课文中讲的道理你也读懂了。画画时间5分钟,只画轮廓,不必细描,但要仔细观察。开始。
学生画画。请大家写上自我的大名。
(三)相互评价深入领悟
1、此刻,我们来看几位同学画的杨桃,我们不管他画的技术好不好,只是经过他的画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听懂了吗?大家在评价的时候请引用课文的有关语句,用课文中的话来说他理解了,或没有理解。
2、想要正确评论人家的画,应当怎样办?【教师为什么要走到那个画杨桃的同学的位置上?】
3、理解“审视”
4、评价另一张画。【问:你为什么画得这么准确?请引用课文的话来说】
5、再评价一张画。
6、出示教师自我的画: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话指出这幅画错在哪?
(四)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小结〗这次考试大家都优秀。愿不愿再考一次?这一次,咱们不考画画,而考大家的发现、概括本事。我们读书学习,必须抓住重点,概括要点。
1、出重点段落
本文有三个天然段最重要,请大家火速找出来,并用圆点标出。
第一天然段写什么?【父亲的话】
第二天然段写什么?【我画画】
第十八天然段写什么?【教师的话】
2、理解重点句子,概括重点词语。
理解了重点段还不够,还需要找出重点句子,概括重点词语。请大家划出每一天然段的重点句,点出重点词语。
3、边说边板书。〖小结〗真了不起!咱们第二次考试又是全优!
4、看板书,问:教师的话与父亲的话为什么会如此相似?
5、是啊!因为他们说的是同一个道理啊!这个道理是什么呢?【咱们进行第三次考试,请听故事,然后回答问题】
6、跳出课文,感悟哲理。
教师讲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事,请大家说:孔子会怎样说?引出“做人、做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问: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7、请大家说一说,我们的身边的人是怎样做到实事求是的?
8、十分不错,我们又经过了一次考试,因为我们都明白了课文讲的道理。小作者明白了吗?课文是怎样说的?请齐读最终一段。【问:为什么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读懂为什么他们的教诲使小作者一生受用了吗?
【总结】经过今日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教师有一个完美的心愿:愿今日的两堂课使大家一生受用!教师的愿望能实现吗?感谢!
画杨桃二年级下册教案(31):
教学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会有所不一样。
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经过自读自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观察实物帮忙理解。
3.借助实物、插图想象描绘。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本事训练点:
2.经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本事。
3.培养学生的说话本事。
4.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本事,背诵最终两个天然段。
教学重难点:
1.联系全文资料,理解教师经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杨桃实物,重点句子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明白这是什么果实吗?(板书:杨桃)
2.谁能来和我们介绍介绍杨桃吗?
师小结:杨桃基本上是椭圆形的,大多数有五条棱。在我国华南地区经常能见到这种果实。今日,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
3.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明白什么?
二、初步感知,了解资料。
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反馈预习情景。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样理解的?(交流)
四、置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资料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课后深化发展。
1.熟记生字新词,上作业本。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目标转化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
今日我们继续学校课文。
二、逐段深入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天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天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天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天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天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
(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A、教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此刻看到的杨桃就像五角星一样。
B、出示图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C、实物演示,让从不一样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我看到的样貌。
(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一样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貌,帮忙他们理解课文资料。)
D、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E、“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这是经过提示,帮忙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天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天然段。
(1)出示讨论题:
A、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副画画得怎样样?之后又有什么变化?
B、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天然段,自由读这一天然段。
提问:
(1)教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什么就叫角度不一样,样貌不一。(板书:角度不一样,样貌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我看到的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我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的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天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着背诵。
5.学习最终一个天然段,齐读。
提问:
(1)教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教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教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我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
(板书:要……不要……;是……就……)
(4)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我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我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最终两个天然段并试着背诵。
第三课时
一、目标转化
这节课,将完成课后作业中的说话练习,并进一步巩固生字词。
二、直接导入,明确要求
1.教师导入
《画杨桃》这一课,是作者上小学四年级的事情。在他作为成年人写这件事的时候,仍然记忆犹新,说明这件事让他难忘。我们此刻读来也觉得很有意思,并且从中学到了一个道理。今日我们也来回忆一下自我生活中类似的事,讲给同学们听。
2.明确要求
小黑板出示:在你身边每一天会发生很多事,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讲给同学们听,要把事情经过说清楚,重点地方说具体,语句要连贯,还要把从中明白的道理说出来。
三、指导说话
1.回忆自我想说的事,先和同桌说一说。比一比,谁说得好。
2.全班交流。师生评议,补充修改。
3.你在听了别人说的资料后,觉得自我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补充?(学生说,师生评议。)
四、深化发展
把刚才说的写下来,算作一次练笔。
板书设计
5
画杨桃
父亲:是……就……
教师:角度不一样
样貌不一
(要……不要……是……就……)
我:一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