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有几根弦

古琴有几根弦(详解3篇)

时间:2023-01-07 19:44:13

  古琴有几根弦详解(一):

  古琴琴面从外向内由粗及细缚弦七根,古时琴弦用丝质制成,今多用钢弦。如果弦绕至雁足时圈数不多,就需要使用其它牢固的线接续增加弦的稳定。

  古琴最初仅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之后周朝周文王、周武王增加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

  古琴是一种较独特的乐器,琴面为指板,没有柱和品。演奏时,将琴横置于桌上,右手投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完全依靠琴徽标记,音准上要求极为严格。

  古琴有几根弦详解(二):

  大多数古琴有七根弦。传说最早古琴是五弦,后文王武王各加一弦,共7弦。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汉族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古筝调音定准

  古筝属于非固定音高乐器,随着演奏者在弹奏过程对弦施加的作用力以及气温、湿度、外力等因素的影响,古筝弦常出现“跑音”的现象,所以严格来说,每次演奏前都需要对弦进行调音,尤其是新购买的古筝更需要经常调音,大概坚持微调一个月左右,古筝的音色就会相对稳定下来。音准是古筝学习和演奏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要具备较好的听觉和音准概念是需要进行专门而严格的训练,初学者可依靠古筝教师帮忙调音,之后逐渐在学琴过程中训练能唱准、听准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后就可尝试自我借助标准发音器来调音了。

  古筝

  古筝,弹拨弦鸣乐器,又名汉筝、秦筝,是汉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流行于中国各地。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而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古筝的结构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能够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很多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古时,琴、棋、书、画并称四艺,用以概括汉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伶官式、神农式、响泉式、凤势式、师旷式、亚额式、钟离式(鹤鸣秋月琴)、剑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一样而有所区分。最著名的九霄环佩就是伏羲式。

  古琴有几根弦详解(三):

  古琴,又被称为“七弦琴”,是因为其有七根弦而得名,但你明白吗?除了我们所熟知的五弦琴、七弦琴之外,古琴在历史的发展中,其实还有其他的弦数存在。

  比如,笔者曾写过的“五等琴”;比如《尔雅》和《礼记》中记载的“大琴”、“中琴”;在《乐书》中记载的“小琴”(即我们常说的“五弦之琴”)。除此之外,还有次大琴、雅琴、颂琴、十二弦琴、两仪琴、击琴等。

  一、大琴、中琴、小琴与次大琴

  根据《乐书》的记载,“五弦之琴,小琴之制也,两倍之而为十弦,中琴之制也,四倍之而为二十弦,大琴之制也”,即小琴五根弦,中琴十根弦,大琴二十根弦。

  能够看出,在这三类琴中,是以小琴弦数为基础,两倍、四倍而得中琴、大琴的规制。据《尔雅》中推断,这种规制始于有虞氏,且并非用于日常演奏,应当是与大瑟、中瑟、小瑟等其他乐器合奏于庙堂或用于重大祭祀、庆典、外交等礼乐活动当中。

  次大琴在古籍中并不多见,应当不属于正规的礼器。

  次大琴主要是相对于大琴而言的。根据古书中记载的大琴均为二十根弦,次大琴则为十五根弦,具体规制所确定的来源并不清晰,但根据古人推断,应当也同源于五声,但用于何种用途,尚需进一步考证。

  二、雅琴和颂琴

  之前我们有提过“雅琴”和“颂琴”之分,此处不再赘述,唯有两点需要异常提一下:

  (一)雅琴和颂琴之制的源头[本内容由 首页 / 整理]

  《永乐琴书集成》中认为雅琴之制始于汉,雅琴在汉代有散操和清角之操等,这应当与古琴的普及程度以及传曲曲谱有关,尤其发展到魏晋时期,更多士大夫阶层将古琴作为其日常演奏乐器,如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等,这些人具备更高的审美琴曲和谱曲本事,逐渐使雅琴有了更大范围传播的本事。

  但其实从《广陵散》等曲的历史传说中能够看出,古琴传授在汉、魏晋之前,依然属于不轻授的状态,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够学习古琴演奏。就如同孔子最初办私学是一样的道理。

  孔子时期,阶层之间的等级差异和壁垒更加鲜明,能够弹奏、学习古琴的人更是有严格的限制。孔子之所以能够习琴,也是有赖其世大夫的身份,这也是为什么孔子虽以弦歌的方式向众弟子传授《诗经》,但孔子当时的弟子中真正能够习琴的,少之又少。

  “颂琴”的记载,多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籍。

  《左传》中曾记载了一个故事,襄公夫人去世,穆姜想用上好的木材为夫人制作棺材和用于陪葬的颂琴,被认为是已经违反礼制的大逆之举,可见,颂琴在当时是不能随便使用的,就连君夫人都不具备这样的资格。

  (二)雅琴和颂琴的规制

  根据古籍记载,颂琴的弦数为十三弦,从形象上来看,略微有些象筝,且有弦柱,在演奏时需要靠弦柱来确定音位,并且主要是用于和其他乐器合奏。据说齐桓公之“号钟”即为颂琴,是李汧公采用韻磬的名称而命名的,可见其金石之音韻。

  所以,如果我们在古画中看到有类筝的祭祀场面,定要细细辨认一下,或许并非画师之误,而是原本就是颂琴的样式。

  而雅琴的规制,则是我们常见的七弦,当然,以往很神的宋太宗赵光义曾试图给雅琴增加二弦,而改为九弦琴,所幸被阻,才让雅琴以“七弦”的形制传至今日,笔者曾在前文中提到过此事,此处就不再赘述了。

  三、两仪琴和十二弦琴

  宋代从上到下都爱琴,宋太宗九弦琴给宋人做了一个及其“好”的表率,所以,在宋代,古琴的规制也是十分丰富的。

  除了上头所说的“九弦琴”以外,宋人还尝试了“两仪琴”和“十二弦琴”,不服气都不行!

  何为“两仪琴”?

  据《永乐琴书集成》中记载,两仪琴始于宋,具体年代不可考。这个两仪琴仅有两根弦,但每根弦都有六个弦柱,合起来正好应十二律。

  据说这个两仪琴“声洪迅而庄重”,所以,笔者强烈怀疑是由于赵光义同学要求制九弦琴,为了让九弦琴应十二律并谱出能够演奏的九弦琴谱,宋人才天才的创制了两仪琴。当然,这个是笔者一个大胆的脑洞,不能作数!

  何为“十二弦琴”?

  宋人可能觉得太宗皇帝的九弦琴还不够完美,不足以应十二律,所以,又制造出一个“十二弦琴”。

  顾名思义,十二弦琴,有十二根弦,是宋人“感物以形于声,因声而动于物”所制,这个感“物”感的是个什么“物”,咱也不明白,咱也不敢猜,总之,就是“神契而感通”之作,遥想一下宋人之意就能够了,不必较真。

  四、素琴和二十七弦琴

  如果说,传说中的古琴,弦最少的,莫过于陶渊明的素琴。

  陶公以无弦之琴传隐世之趣,以去弦之举明不囿于权贵之节,如此“琴中之趣”又有谁能越的过陶公呢?!后世有说陶公不解音、不善弹琴的,不足与之言!

  如果说,传说中的古琴,弦最多的,莫过于二十七弦琴,比二十五弦瑟都要多两根弦。

  这类琴亦是曾在历史上短暂的存在过,之前我们所说的各种弦数的琴都是以五音的倍数而创制的,唯有二十七弦琴是以七音的倍数所创制,其创制者和创制原有鲜有记载,笔者查询到的资料有限,所以此处只能略微提及,不能作详解。

  上头的这些琴虽然弦数不一样,但基本上没有脱离古人“丝附木”的范畴,在南北朝时期,以往还短暂的存在一种琴,是以竹管来承载五弦,用击捶的方式来演奏的古琴,由此而被成为“击琴”。此琴相传为梁柳世隆之子恽感怀、思念父亲所制,韻哀而声亮,不知其声音是否和此刻的吉他有相似之处。此琴记载十分少,只聊作一观,以飨诸位琴友!

  最终,小结一下,从古至今,古琴有素琴、一弦琴、二弦琴、三弦琴、五弦琴、七弦琴、九弦琴、十弦琴、十二弦琴、十三弦琴、十五弦琴、二十弦琴、二十七弦琴等等。

  很多琴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其真实的状况,但至少,以后再看到曾侯乙墓、海昏侯墓以及马王堆等出土的五弦琴、七弦琴或十弦琴,就不用再纠结其弦数了。

  容我大胆的畅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新闻中突然爆出,此刻正在重新挖掘的三星堆里出土了一个二十弦琴,我们也能够从容应对了!真期望能挖出个二十弦琴,哪怕是一弦琴也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