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诚信故事(一):
古代,有个叫孟信的人,一次被罢免了官职以后,家里很穷,甚至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一天,家里人趁孟信外出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病牛卖了,来换粮食。孟信回家后发现病牛被卖了,就把家里人打了一顿,还去把病牛要了回来,他对买主说这是病牛,没什么用处了,这样的病牛不能卖给你。
孟信不卖病牛的事很快传开了,连皇帝都听说了。皇帝认为孟信是个诚实守信的人,立刻派人召他进京,封他做了官。孟信直到年老才荣归故里。
孟信不因家境贫寒而卖病牛,以其诚实守信赢得了皇帝的赏识,进宫为官,从而走出了贫穷的困境。由此看来,仅有诚实守信才能在困境时获得别人的帮忙。一个人仅有忠诚老实、诚信做人,才能够取得别人对你的信任,仅有讲信用、守信义,才会建立自我的信誉;仅有诚实守信才能在困境时获得别人的帮忙。
古代诚信故事(二):
晏殊诚实守信
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
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能够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以往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所以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理解皇帝的复试时,把情景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晏殊当官后,每日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之后皇帝了解到这个情景,十分高兴,就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称赞他能够闭门苦读。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加。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皇帝又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
晏殊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的故事说明,一个人为人的诚实,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对于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
古代诚信故事(三):
宋濂是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小时候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小孩,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
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样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大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教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
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日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教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当宋濂到达教师家里时,教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古代诚信故事(四):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我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宋真宗十分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仅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适宜的人选。”
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古代诚信故事(五):
许多伟人也是诚信的坚守者和力行者。宋庆龄任国家副主席的时候,有一次许诺幼儿园的小孩们“六一”要去看望他们,但“六一”那天天气突变,倾盆大雨下个不停,教师和小孩们都以为她不会去了。可到了约定的时间,宋庆龄熟悉的身影又出此刻他们的视野,小孩们兴奋不已,也感动的留下了眼泪,事后她说:“既然我说了,就得守信。”
古代诚信故事(六):[本内容由 首页 / 整理]
有个人叫曾子,他是孔子的学生。一天,曾子妻要去赶集,儿子哭闹着也要去。于是曾子妻便哄他说,回来杀猪给他吃。儿子信以为真,就不再闹了。曾子妻赶集回来,看见曾子要杀猪,连忙制止他。曾子却说:“做父母的如果说话不算数,小孩就会学着欺骗,不讲信用,将来怎样在世上立足呢”最终,曾子还是把猪杀了。虽然,杀猪给家里的经济带来了不少的损失,可是,诚信的种子却在小孩心里生下了根。带给了小孩一辈子的财富。
古代诚信故事(七):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商鞅担心老百姓不会相信自我,于是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许下承诺:只要有人把这根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赏十两银子。可是老百姓觉得这么轻而易举的事不可能拿到那么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搬。商鞅见没人搬,又把赏金提升到五十两。最终,有人出来把木头搬到了北门,于是商鞅就给了他五十两银子。商鞅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我没有欺骗老百姓,最终顺利颁布了法令,秦国也所以变得更强盛。
古代诚信故事(八):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十分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之后,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仅不被重金所惑,并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古代诚信故事(九):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仅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貌,最终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古代诚信故事(十):
楚厉王与百姓约定,如果遇到了敌情,就击鼓为号,召集大家前来守城。一天,厉王喝醉了酒,胡里胡涂地拿起鼓槌猛敲。百姓们听到鼓声,都惊慌地跑了过来。楚厉王连忙派人制止,说:“我喝醉了酒,击鼓和身边的人闹着玩。这鼓打错了,请大家回去吧!”百姓们一听都回去了。过了几个月,敌人真的来入侵了,厉王赶紧击鼓发出警报。但百姓以为厉王又是在跟大家闹着玩儿,因而没有一个前来守城。厉王只好更改了原先的命令,重新申明了报警的信号,老百姓这才相信。
古代诚信故事(十一):
宋朝人查道,一天早上和仆人看望远方的亲戚。到了中午,两个人都饿了,可路上没有饭铺,怎样办呢?仆人提议从送人的礼物中拿一些来吃。查道说:“那怎样能呢?这些礼物既然要送人,便是人家的东西了。我们要讲信用,怎样能偷吃呢?”结果两人只好饿着肚子继续赶路。
走着走着,路旁出现一个枣园。枣树上挂满了熟透的枣子。查道和仆人本来已经饿得发慌,便停了下来。查道叫仆人去树上采些枣子来吃。两人吃完枣,查道拿出一串钱,挂在采过枣子的树上。查道严肃地说:“讲诚实是人应有的道德,虽然枣主人不在,也没有别人看见,但我们既然吃了人家的枣子,就应当给钱。”
古代诚信故事(十二):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小孩,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样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教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教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教师家里时,教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古代诚信故事(十三):
宋朝人查道,一天早上和仆人挑着礼物去看望远方的亲戚。到了中午,两个人都饿了,可路上没有饭铺,怎样办呢?仆人推荐从送人的礼物中拿一些来吃。查道说:“那怎样能呢?这些礼物既然要送人,便是人家的东西了。我们要讲信用,怎样能偷吃呢?”结果两人只好饿着肚子继续赶路。
走着走着,路旁出现一个枣园。枣树上挂满了熟透的枣子,十分招人喜爱。查道和仆人本来已经饿得发慌,更觉得饥饿难耐,便停了下来。查道叫仆人去树上采些枣子来吃。
两人吃完枣,查道拿出一串钱,挂在采过枣子的树上。仆人奇怪地问:“这是什么意思?”查道说:“吃了人家的枣子,就应给钱。”仆人说:“枣园的主人不在,别人也没看见,何必这样认真呢?”查道严肃地说:“讲诚实是人应有的道德,虽然枣主人不在,也没有别人看见,但我们既然吃了人家的枣子,就就应给钱。”
古代诚信故事(十四):
张良,汉代人,从小就是尊敬老者:信守约定的好小孩。有一天,张良悠闲地在桥上散步。有位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穿在脚上的草鞋丢到桥下,并且看着张良说:“小子,去把鞋给我捡回来!”
张良愣了一下,可是看他年老,就到桥下取回鞋子,递给他。老人坐在桥头,眼皮也不抬一下,就说:“给我穿上。
于是,张良跪在地上,老人心安理得地伸出脚让张良把鞋穿上,然后老人就笑着离开了。张良十分吃惊地望着老人的背影。谁知,那个老人走了几步又转过身来,对着张良招招手,示意张良到他跟前儿去。
张良乖乖地走上前去,老头和蔼地对他说:我看你这娃不错,值得教导。五天后天一亮,和我在那里见面。”张良行了个礼说:“是”。
五天后,天刚刚亮,张良来到桥上,那个老人已经坐在桥并没有等着张良了,老人很生气地说:“此刻天已经天亮了,年轻人这么不守信用,和长辈约会还迟到,长大后还能有什么作为。五天以后,鸡叫时来见我。”说完老人就走了。
过了五天,鸡刚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已经先到那里了。老人十分生气地说:“我已经听见三声鸡叫了,你怎样才来,五天以后再早一点儿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张良半夜就到桥上等着那个老人。一会儿,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年轻人要成大事,就要遵守诺言,说什么时候到就什么时候到。”
之后老人又从怀里掏出一本又薄又破的书,说:“读了这本书,就能够成为皇帝的教师。这话会在十年后应验。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那块黄石就是我。”说完之后,老头儿就离开了,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天亮时,张良看老人送的那本书,原先是《太公兵法》,又叫《黄石兵书》。张良十分珍惜这本书,认真学习,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并且他还时刻遵守老者的教诲,严格要求自我,立志永久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这样才能让别人信任自我,从而成就一番大事业。
古代诚信故事(十五):
秦末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一向说话算话,信誉很高,只要他答应的事,都尽量想法办到,许多人都同他交好。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当时敬仰季布为人的人们,都在暗中帮忙他。
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之后,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因诚实有信,季布在遇到困难时,得到了人们的帮忙,也因诚实有信,季布获得了大家对他的友谊和尊重。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因贪图一时的便宜而失信于别人,在短时间内是得到了你想要的,但这毕竟不是什么长远之计,长时间的失信于人,最终总会得不偿失,也会毁了自我的信誉。
古代诚信故事(十六):
战国时候魏国第一个国君叫魏文侯,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好第二天午时必须去山林打猎练兵。到了次日,下朝后举行了宴会,魏文侯准备宴会一结束就去打猎练兵,可谁知宴会结束后,天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雨不见停反而越下越大了。
魏文侯看看天色说:“打猎练兵是不成了,可是也得告诉那位管理山林的人。”众臣中有一个自告奋勇的人说:“那好,我立刻去。”魏文侯把手一摆,说:“慢,要告诉也得我自我去,昨日是我亲自跟人家约定的,如今失约,我要亲自向人家道歉才行。”
魏文侯在这件对于他来说很小的事情上都信守诺言,也正因为他这一点,才能得到臣民的拥护与爱戴,才得以使国家繁荣昌盛,做为一代君王均能如此诚实守信,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应诚信待人,诚信做事。
古代诚信故事(十七):
郭汲不失信于小孩
郭汲是东汉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为官清廉,信义为先,一心为百姓谋福祉。做并州太守时,他勤政爱民,常常微服私访,解决民生疾苦,有功于民,所以百姓一向感念他的恩义,敬仰他的为人。郭汲每经过一县一乡,老老少少都夹道欢迎。
一次,郭汲到各地州县巡查吏治情景,带着几名随从骑马赶往西河郡美稷县。还没有进城,就看到有几百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汲问道:“小孩们为什么知我远来?”小孩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十分高兴,所以前来欢迎。”郭汲闻言赶忙下马,辞让致谢,在众多小孩的簇拥之下进了县城。
郭汲在美稷县衙,详细阅读了近年所积案卷,又查访民情,慰问贫苦,所至之处,百姓欢欣,多有馈赠礼物者,他却一律不收。事办完了,准备要到下一县考察。刚到城门口,没想到众孩童骑着竹马又来相送,一向送到了城郊外,并且问他:“使君哪一天回到再经过,到时还要来迎送。”郭汲叫别驾从事计算了日程后,告诉了小孩们。
由于郭汲在下一个县巡视的十分顺利,比原定日期提早一天回到。他为了不失信于小孩们,于是就在野外的亭中露宿了一夜,直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郭汲以太守之尊,与骑竹马的小小孩在道边野外说的话,都不肯失信,更何况对于重大的事情呢!正是这份言而有信的品德,所以而使他最终能够成就伟大的功业。光武帝称赞他的德行说“信之至矣”。后世更以“郭汲待期”做为重约守信之典范。
古代诚信故事(十八):
皇甫绩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住。外公见皇甫绩聪明伶俐,又没了父亲,怪可怜的,所以格外疼爱他。
外公叫韦孝宽,韦家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家里很富裕。由于家里上学的小孩多,外公就请了个教书先生,办了个自家学堂,当时叫私塾。皇甫绩;就和表兄弟们都在自家的学堂里上学。
外公是个很严厉的老人,尤其是对他的孙辈们,更是严加管教。私塾开学的时候,就立下规矩,谁要是无故不完成作业,就按照家法重打xx大板。
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已经废弃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贪玩,不知不觉就到了午时上课的时间。大家都忘记做教师上午留的作业。
第二天,这件事被外公明白了,他把几个孙子叫到书房里,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然后按照规矩,每人重打xx大板。
外公看皇甫绩年龄最小,平时又很乖巧,再加上没有父亲,不忍心打他。于是,就把他叫到一边,慈祥地对他说:“你还小,这次我就不罚你了。可是,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不做功课,不学好本领,将来怎样能成大事?”
皇甫绩和表兄们相处得很好,小哥哥们都很爱护他。看到小皇甫绩没有被罚,心里都很高兴。可是,小皇甫绩心里很难过,他想:我和哥哥们犯了一样的错误,耽误了功课。外公没有责罚我,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我不能放纵自我,应当也按照私垫的规矩,被重打xx大板。
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我xx大板。表兄们一听,都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皇甫绩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私塾里的规矩,我们都向外公保证过触犯规矩甘愿受罚,不然的话就不遵守诺言。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
表兄们都被皇甫绩这种信守学堂的规矩,诚心改过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绩xx大板。
之后皇甫绩在朝廷里做了大官,可是这种从小养成的信守诺言、勇于承认错误的品德一向没有丢,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古代诚信故事(十九):
魏文侯的诚信故事
战国时候魏国第一个国君叫魏文侯,由于他处处诚信待人,不论当官的,还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所以魏国迅速强大起来。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好第二天午时必须去山林打猎练兵。
到了次日,下朝后举行了宴会,魏文侯准备宴会一结束就去打猎练兵,可谁知宴会结束后,天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雨不见停反而越下越大了,魏文侯起身对众大臣说:“对不起,我要告辞了,赶快准备车马,我要到效外去打猎练兵,那里已经有人在等到我了!”
众臣一见国君要冒雨出门,都有上前去劝阻。这个说:“天下这么大的雨,怎能出门呢”那个说:“去了也无法打猎练兵。”魏文侯看看天色说:“打猎练兵是不成了,可是也得告诉那位管理山林的人哪。”众臣中有一个自告奋勇的人说:“那好,我立刻去。”
魏文侯把手一摆,说:“慢,要告诉也得我自我去。”那个人眨着眼睛仿佛没有听懂似的,魏文侯说:“昨日是我亲自跟人家约定的,如今失约,我要亲自向人家道歉才行。”说完大步跨出门外,顶着大雨到管林人的住处去了。
众大臣在背后都说魏文侯太傻,随便叫一个随从去就能够了,何必自我亲自去呢我觉得魏文侯一点也不傻,正因为他处处诚信待人,他才博得了臣民的信赖,国家才得以强盛,一个古代君王做事都如此诚实守信,而在我们当今社会却有一些人做事不负职责,违背职业道德。
古代诚信故事(二十):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小孩,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样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知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教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日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教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教师家里时,教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古代诚信故事(二十一):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九合诸侯,能够说周天子都拿她没办法,鲁庄公与其过交战,曹沫为将,结果连败三仗,鲁庄公不得不割地求和,齐桓公答应与鲁国停战会盟。可是在会盟之上,曹沫突然拿出匕首抵住齐桓公,要齐桓公返还鲁国因战败答应割让给齐国的土地,齐桓公答应归还。
事后,齐桓公并没有因为曹沫采取不正当方式要回土地而背约,真的把鲁国割让的土地还给了鲁国,其实以齐桓公的力气,曹沫以此卑鄙手段索取的土地,完全能够不给他,鲁国一点办法也没有,可齐桓公讲诚信,如约交还了土地,齐桓公能够成为五霸之首,绝非偶然。
古代诚信故事(二十二):
晋公子重耳因蒙难而流亡他乡,当时很多诸侯国不接纳他,最困难的时候介子推只能从自我大腿上割肉救活重耳。到了楚国后,楚国热情地招待了他,在招待他时,楚国国君问他说:“如果你以后做了晋国国君,将如何报答我?”
重耳说:“珍珠美玉,你都不缺,我不会有更稀罕的东西送给你,可是托你洪福,以后我如果做了晋国国君,假若我们在战场上相遇,我便以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作为回报!”
之后,重耳果然作了国君,成了晋文公。五年之后,也就是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果然与楚国在战场上相遇,晋文公确实实践了自我的诺言,退避近百里以报楚国招待之恩。
古代诚信故事(二十三):
魏文侯在与群臣饮酒,兴致盎然,而此时天下起了雨,魏文侯想起了他与虞人(山林管理者)相约当日要打猎,于是,他便“命驾将适野”。左右大臣惊诧道:“大家喝得正起劲,而又下着大雨,君侯又要去哪里?”
魏文侯说:“我与虞人约好了今日打猎,虽然下雨不能打猎了,岂可因为自我喝得高兴就不去跟人家说一声呢?”于是便亲自前往。魏文侯原为晋国臣下,之后和魏:韩:赵,三家分晋,独立为侯,饱受传统思想者诟病。但它是一个很有作为的诸侯,异常是在诚信方面,堪称楷模。
古代诚信故事(二十四):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十分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之后,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仅不被重金所惑,并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天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我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古代诚信故事(二十五):
张良,汉代人,从小就是尊敬老者:信守约定的好小孩。有一天,张良悠闲地在桥上散步。有位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穿在脚上的草鞋丢到桥下,并且看着张良说:“小子,去把鞋给我捡回来!”
张良愣了一下,可是看他年老,就到桥下取回鞋子,递给他。老人坐在桥头,眼皮也不抬一下,就说:“给我穿上。
于是,张良跪在地上,老人心安理得地伸出脚让张良把鞋穿上,然后老人就笑着离开了。张良十分吃惊地望着老人的背影。谁知,那个老人走了几步又转过身来,对着张良招招手,示意张良到他跟前儿去。
张良乖乖地走上前去,老头和蔼地对他说:我看你这娃不错,值得教导。五天后天一亮,和我在那里见面。”张良行了个礼说:“是”。
五天后,天刚刚亮,张良来到桥上,那个老人已经坐在桥并没有等着张良了,老人很生气地说:“此刻天已经天亮了,年轻人这么不守信用,和长辈约会还迟到,长大后还能有什么作为。五天以后,鸡叫时来见我。”说完老人就走了。
过了五天,鸡刚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已经先到那里了。老人十分生气地说:“我已经听见三声鸡叫了,你怎样才来,五天以后再早一点儿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张良半夜就到桥上等着那个老人。一会儿,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年轻人要成大事,就要遵守诺言,说什么时候到就什么时候到。”
之后老人又从怀里掏出一本又薄又破的书,说:“读了这本书,就能够成为皇帝的教师。这话会在十年后应验。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那块黄石就是我。”说完之后,老头儿就离开了,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天亮时,张良看老人送的那本书,原先是《太公兵法》,又叫《黄石兵书》。张良十分珍惜这本书,认真学习,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并且他还时刻遵守老者的教诲,严格要求自我,立志永久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这样才能让别人信任自我,从而成就一番大事业。
古代诚信故事(二十六):
《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记载:季扎开始出使的时候,北上途中拜访徐国国君。徐国国君喜爱季扎的宝剑,口里不敢说。季扎心里明白他的意思,但因为要出使中原诸国,没有将剑献给他。完成使命后,季扎回到徐国,徐国国君已死,于是季扎就解下他的宝剑,把它挂在徐君坟墓的树上,随从的人说;“徐君已经死了,您还送给谁呢”季扎说:“不能这么说。我当初在心里已经答应他了,怎能因为他死了而违背我的心愿呢’
古代诚信故事(二十七):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欣然应允。无奈,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画作。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画案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地题上老友的名称、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肃立将画烧毁。事后,李苦禅还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古代诚信故事(二十八):
明代刘基《诚意伯文集》中记载了一则‘“贾人重财”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商人不守信用,结果丧失了性命。故事大意是:
济阴地方有个商人渡河时翻了船,攀附在浮动着的于枯树木上,大声哭叫。有个打鱼的人划船去救他,还没到跟前,商人急着喊:’‘我是济阴地方的富家大族,如果能救我,我将酬谢你百金。”打鱼的人救他上了岸,他只给了十金。打鱼的人说:‘,你原先答应给百金,而此刻只给十金,恐怕不行吧”商人发怒变脸,说:“你是个打鱼的人,一天能收入几个钱此刻,你突然得到十金,还不满足吗”渔人默不作声,没精打采地走了。过了些日子,商人经过吕梁山的龙门而下,船撞在大石上,又翻了,并且又被那个打负的人碰见了。有人问打鱼人:“何不去救他呢”渔人回答说:‘,这个家伙不守信用:次救他,他答应给我钱,完了就赖账。”他船靠岸边袖手旁观,结果商人被淹死了。
古代诚信故事(二十九):
如果你在小事上经常失信于人,在大事上人们就会对你持怀疑态度。有个民间小故事,说的是有个小孩在山上放羊,他大概出于一种好奇心理,有一天突然大喊:“狼来了,狼来户’“山下的大人闻声赶来,才明白是个玩笑。之后他又如此再三,人们就有点生气了。有一天狼果真来了,小孩又拼命喊“狼来了,狼来了!……”可是这一次谁也没有来,小孩被狠吃掉了。
古代诚信故事(三十):
东汉时,朱晖和张堪都是南阳人,张堪早就听说朱晖品德高尚,最讲信用,对他十分仰慕。有一次,两人在太学里结识,分手时,张堪对朱晖说:“我有一要事相托,我身体多病,恐怕不久干人世,期望我死后你能对我的妻子儿女多多照顾。”朱晖认为张堪比自我先在朝廷做官,资格比自我老,怎样敢受此重托呢于是取笑着拱拱手就道别了。两人以后再也没有见过面。过了几年,张堪果然病逝。朱晖听说张堪的要子儿女生活得很贫困,便亲自前去探望,送给他们很多财物。以后的口子里也很关心他们,就像关心自我的妻子儿女一样二朱晖的儿子朱领对父亲的这一举动很不理解,便问道:“父亲过去和张堪没有太多的交往、他死之后怎样忽然对他家里人这样关怀备至呢”朱晖回答说:“张堪生前以往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我,仅有信得过我他才这样做,我必须讲信用,不能辜负他的嘱托啊!”朱晖对张堪的嘱托,在没有任何许诺的情景下,之后自觉地去履行了,这能够说是朋友之间守信用的一种更高的境界。所以,之后,“情同朱张”一词一向被人们视为朋友间感情执著、讲究信用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