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鉴赏(一):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鉴赏】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一零七六年苏轼贬官密州,时年四十一岁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时值中秋佳节,十分想念自我的弟弟子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低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其立意,构思,奇逸飘妙,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表现十分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在那里,词人经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我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这种表现不仅仅超凡脱俗,也构成了本篇的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风格。
上片一开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脱化而来的。“举着酒杯询问青天,天上的月亮是何时有的”此句充分显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隐藏着内心对人生的痛惜和伤悲。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问的资料,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此刻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明白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必须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之后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想乘风回到月宫,又怕那里的凄凉,受不住那儿的寒冷,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那里表达了词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境。“乘风归去”说明词人对世间不满,“归”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像他本来住在月宫里只是暂住人间罢了。一“欲”一“恐”显露了词人千思万虑的思想矛盾。真可谓“奇逸之笔”。“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上紧密相接,写词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随人舞动,天上虽有琼楼玉宇也难比人间的快乐完美。那里由脱尘入圣一下子转为喜欢人间生活,起伏跌宕,写的出神入化。
词人最初幻想仙境,要到月宫里去,脱离曾让他无限烦恼的人间,可是词人终究是现实的,对人生是热爱的,所以,亲手抹去了这种虚无的画景。
下片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和自我相同的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分离的人们的同情。词人思想是豁达的,他需要自我解脱,所以他一质问的语气发泄佳节思亲的情感。之后,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此句流露出了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那里以大开大合之笔从人生写到天然,将各种生活加以提炼和概括,包含了无数的痛苦、欢乐的人生经验。结束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期望人们能够永久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天上的明月。那里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
一种祝福。
全词情感放纵奔腾,跌宕有致,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情景交融,紧紧围绕“月”字展开,忽上忽小,一会离尘,一会入世,语句精练天然,显示了词人高超的语言本事及浪漫洒脱超逸的词风。
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这是写中秋最好的一首词,此说是一点也可是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性,又有情趣,很是耐人寻味。它的意境光阔,胸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一种完美的享受。
宋词鉴赏(二):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鉴赏】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橼。之后“故垒”两句,点出那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述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一样角度而又诉诸于不一样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述,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
脱口而出的赞美,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供给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天然得出的结论。以上写周郎活动的场所赤壁四周的景色,形声兼备,富于动感,以惊心动魄的奇伟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众多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写人、抒情作好铺垫。
上片重在写景,下片则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其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本内容由 首页 / 整理]
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齐,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如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述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份,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
以下三句,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倒装句,实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人间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酹”,即以酒洒地之意。
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气。
宋词鉴赏(三):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鉴赏】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杯具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感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感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感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感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完美的人儿,却不能与自我心爱的人共同过完美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近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目。那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完美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梦想的圣洁而永恒的感情。“金风玉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用以描述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感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天然。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境。“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包含无限惜别之情,包含无限辛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感情的真谛:感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构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完美的感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此词的结尾两句,是感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宋词鉴赏(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鉴赏】
辛弃疾20岁时,就在家乡历夸(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之后,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梦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境。
词的上片,写作者闲居家中心境苦闷,只能借酒浇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我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作者带着这样的思念和渴望进入梦中。他恍惚觉得天已拂晓,连绵不断的军营里响起了一片嘹亮雄壮的号角声。他把大块的烤牛肉犒劳将士们,让他们分享;军乐队奏着高亢激越的边塞战歌,以助兴壮威。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他检阅着各路兵马,准备出征。
词的下片,紧之后描述了壮烈的战斗和胜利的结局:将士们骑骏马飞奔,快如“的卢”,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响如“霹雳”,惊心动魄。敌人崩溃了,彻底失败了。他率领将士们最终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赢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英名。到那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意气昂扬、抱负宏大的忠勇将军的形象,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在词的最终,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先,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可是全是梦境。实际上,在苟安卖国的统治集团的压制下,作者报国无门,岁月虚度。“可怜白发生”,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啊!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梦想和现实,构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杯具,更是民族的杯具。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
宋词鉴赏(五):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鉴赏】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悲痛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一样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不仅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
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所以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宋词鉴赏(六):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鉴赏】
词一开篇:“红藕香残玉簟秋”,荷花已然凋残,尽是一片清秋冷落时节,这个“秋”字,正是作者触发情怀的节点,是缘景生情的根本,也是文章情气的基础。作者把“秋”这个抽象化的季节概念,用具有感性色彩和具象特征的“红藕香残”来表达。同时,秋凉的“香残”景象和清飒氛围最能激起人们的愁情幽绪,这在古典诗词是极为常见的,这说明了其审美上的对象特征和心理意绪上的对应同构关系。作者巧妙的避免了天然景象可能的对主体心理意绪的掩蔽,使读者产生审美上的偏向,而是把客体的天然物象作为引发情绪的媒介。即不是意大境小,也不是境大意小,而是微衰的秋境和幽然的秋思之间的相互契合。
作者淡起微推,首先用淡笔勾勒季节特征,其后轻推出抒情主体的形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两句足可玩味,“轻”,言其悄悄然;“独”,曰其仅然一身。何以如此词至此可谓不着一字,然而其意脉潜隐其中,直到“云中谁寄锦书来”,其潜隐之意脉方才显豁,终显其表层意象。作者眺望秋际云天,原是企盼丈夫的“锦书来”,于是紧接“雁字回时”一句。“雁字”既是眼前实景,雁阵归然,长空嘹唳;也是寄兴之景,所谓鸿雁传书,本就是具有民族本色的传统意象,包含象征意义。当这这种翘首引怀,待书于景的意识,最终成为显性意识时,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所内蕴的深意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释。其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孑然一身,静静地等待雁传尺素,独自咀嚼那离别的伤情,悄然的排遣那铭心的思念。在这“轻”与“独”中不事张扬,无需为伴的去回味、咀嚼、体验、领略。上阕煞尾处,忽见“月满西楼”这一景象描述。这一收笔,绝极妙极。不但呼应了首句“红藕香残”的景象,且同时组成了一个空间上的立体环境体;红藕、兰舟、雁字、西楼。作者亦身在其中,独处一角,可谓身入词境。这时候呈此刻我们面前的是空间感下透现的时态感观,时空的灵动跃然纸上,此时流转在我们心间的是作者的情与意的深度交融,于
是从最初的绘画美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美学层面,意境美。
本篇词作,上阕隐然相思之意,下阕则直宣情愫。“花自飘零水自流”,乃借景抒怀,暗中又扣合流水落花的伤感与无奈。能够说字字紧扣“相思”这一词中意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者述及与丈夫身处两地,共处一种思绪之间,证明了作者与丈夫的心灵感应同为一律。可见此处是为双向而动。这与前人所作大部为对月独抒怀的感情脉思有着显著区别。然而“此情无计可消除”,作者如何为之结尾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绝妙好词,除让人哑然称绝之外,唯有叹然。作者一路写来,或寄情于景,或景中含情,意象时露时显,于结尾处猛然一收,如群山之玉,塔顶明珠,给读者以强烈的审美刺激,使之心灵为之震动,深思、遐想。
宋词鉴赏(七):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作品鉴赏
【注释】
伊吕:指伊尹与吕尚。伊尹名挚,尹是之后所任的官职。他是伊水旁的弃婴,后居莘(今河南开封)农耕。商汤娶莘氏之女,他作为奴隶陪嫁给商汤。之后,汤王擢用他灭了夏。伊尹成为了商的开国功臣。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世称姜子牙。他晚年在渭水河滨垂钓,遇周文王受到重用,辅武王灭商,封侯于齐。
衰翁:老人。
老了英雄:使英雄白白老死。指伊吕二人若不遇汤文二王,也就终老山野,无所作为。
风虎云龙:易经中有“云从龙,风从虎”,此句将云风喻贤臣,龙虎喻贤君,意为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建邦兴国。
【鉴赏】
此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人生遭际和名垂千载的丰功伟业,并叹息君臣相遇之难,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蕴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情,布局巧妙,令人回味无穷。
宋词鉴赏(八):
蝶恋花出塞
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作品鉴赏
【注释】
无定据:无定、无准。意谓自古以来,权力纷争不止,江山变化无定。一作“无定数”。
从前幽怨应无数:一作“幽怨从前何处诉”。
铁马金戈:谓战争。《旧五代史李袭吉传》李克用与朱温书云:“岂谓运由奇特,谤起奸邪,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青冢:用汉代王昭君出塞之典事。《汉书匈奴传下》:“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绮,字昭君赐单于。”昭君死后葬于南匈奴之地(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称“青冢”。
【鉴赏】
这首《出塞》词是纳兰性德到关外巡察时所写。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从古到今,山河是没有定数的,此时觉罗氏,彼时有可能是叶赫那拉氏,江山的轮回是不以人的意愿而发生逆转的。这句写意气势博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无奈。从纳兰性德的身世来看,他虽然贵为皇族,但也没有主宰江山的机会,然而跟从皇帝出行的经历,使他对国家的理解更为深刻,使他对时局的变迁更为敏感。作者并没有沉溺于伤感,而是把思绪从对历史拉回倒现实,在眼前,他看到塞外营训的场景。
宋词鉴赏(九):
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仅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作品鉴赏
【注释】
酹江月:词牌名,即“念奴娇”。友:指邓剡,文天祥的同乡好友。
寒蛩(qiong4):深秋的蟋蟀。
横槊题诗:用曹操典故。
登楼作赋:用王粲典故。
龙沙:指北方沙漠。
一线青如发:语出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青山一发是中原。”
【鉴赏】
一线青如发:语出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青山一发是中原。”
此词作于被俘北解途中,不仅仅没有绝望、悲哀的叹息,反而表现了激昂慷慨的气概,忠义之气,凛然纸上,炽热的爱国情怀,令人肃然起敬。文天祥的词是宋词最终的光辉。在词坛充满哀叹和悲观气氛的时候,他的词宛如沉沉夜幕中的一道闪电和一声惊雷,让人们在绝望中看到一丝期望之光。此词欢畅淋漓,不假修饰,无齐蓬之痕,绝无无病呻吟之态,直抒胸臆,苍凉悲壮。
宋词鉴赏(十):
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与之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远。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作品鉴赏
【注释】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起句居高临下,气势恢宠,构成全词的豪迈基调。“万里”,写地域之远;“云间”,写地势之高;“戍”,正点出崔与之的安抚使身份。
“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二句概括了宋朝自南渡以来中原人民的悲惨遭遇。
紧之后,作者由对北方人民的思念和关注,进而联想到自我的职责,表示要亲写奏章,留在四川屯守御金,使他管辖下的一方百姓,不受金人的侵害。“手写”二句豪气干云,壮怀激烈,字字作金石声,具见作者忧国忧民的一片赤诚。真是热血沸腾,肝胆相照!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三个短句作过片,写出作者赋词时的环境气氛;青灯荧荧,夜漏将尽。三句中,重点放在“搔白首”三字上;
“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对上述意思再加深一层,意思是说:请不要责备我负约吧,在“逆胡未灭”、烽烟未息之时,我又能归去?其实我无时无刻都在想念故乡,每当战事暂宁的“烽火平安夜”,我的梦魂就回到故乡去了!
【鉴赏】
南宋名臣崔与之是广州人,一向被称为“粤词之视”。他开创了的“雅健”为宗旨的岭南词风,对后世岭南词人影响很大。南宋后期的李昂英、赵必王象、陈纪等人,便是这种“雅健”词风的直接继承者。这首词苍凉沉郁,感慨良多,感情与风格都与陆游、辛弃疾、陈亮的词相近。由于崔与之僻处岭南,存词甚少,故鲜为人知。作者由对北方人民的思念和关注,进而联想到自我的职责,表示要亲写奏章,留在四川屯守御金,使他管辖下的一方百姓,不受金人的侵害。“手写”二句豪气干云,壮怀激烈,字字作金石声,具见作者忧国忧民的一片赤诚。真是热血沸腾,肝胆相照!
宋词鉴赏(十一):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陆游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作品鉴赏
【注释】
截虎:陆游在汉中时有过射虎的壮举。
野帐、青毡:均指野外的帐幕。
蛮笺:四川产的彩色笺纸。
诗情将略:指文武全才。
欹帽垂鞭:形容闲散逍遥。欹:歪戴。
取、在:皆为语助词。
不信由天:不相信要由天意来决定。
这首词是作者于公元1173年(孝宗乾道九年)春在成都所作,时年四十九岁。
【鉴赏】
陆游很多诗篇里反复强调的人定胜天思想,在那里再一次得到了体现。心中犹存着重上抗金前线,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君记取、封候事在”,心中的爱国之志涌此刻了读者面前。那里证明了词人的意志,并没有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消沉,而是更坚定了。
宋词鉴赏(十二):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作品鉴赏
【注释】
这首词是孝宗乾道九年(1173)陆游自汉中回成都后所作。师伯浑:师浑甫,字伯浑,四川眉山人。陆游自成都去犍为,识之于眉山。他隐居不仕,陆游说他有才气、能诗文,并为他的《师伯浑文集》作序。
雪晓:下雪的早晨。笳:古代号角一类的军乐。清笳,清凉的胡笳声。
无声:古代夜行军,令士卒口中衔枚,故无声。句意是说披着铁甲的骑兵,衔枚无声疾走,望去像一片流水。
关河:关塞、河防。雁门:即雁门关,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雁门山上。青海:即青海湖,在今青海省。青海际,青海湖边。这两处都是古代边防重地。
睡觉:睡醒。
漏:滴漏,古代用铜壶盛水,壶底穿一孔,壶中水以漏渐减,所以计时。漏声断,滴漏声停止,则一夜将尽,天快亮了。
“自许”句:是说自信能在万里之外立功封侯。《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少有大志,投笔从戎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之后在西域建立大功,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那里表示要取法班超。
鬓残:喻衰老。
【鉴赏】
师伯浑是陆游认为很有本事的人,是他在四川交上的新朋友,够得上是同心同调,所以陆游把这首记梦词寄给他看。这首寄赠友人的词,当作于陆游到成都期间。他调离南郑后,一向对前线的戎马生活念念不忘;收复中原、立功报国的信念,也始终坚守不移。这首词就从生活实感出发,表达了他的这种心境。
宋词鉴赏(十三):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作品鉴赏
【注释】
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我报”二句:意谓人生路长而时光渐晚,徒有诗才,志事难酬。报,回答。路长:意仿《离骚》上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灼《碧鸡漫志》云:李清照少时便有古诗名气,“才力华赡,逼近前辈。”但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其才华被扼制,不能有所作为,故说“谩有”。谩:徒,空。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
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能够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鉴赏】
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梦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资料,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宋词鉴赏(十四):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品鉴赏
【注释】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那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貌。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貌。
【鉴赏】
这首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的女性形象,寄托着词人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词人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那个人的与众不一样,这也正是词人这一类人的写照。
宋词鉴赏(十五):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作品鉴赏
【注释】
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
麾:军旗。麾下:指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翻:演奏。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战场。
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di2,lu2)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霹雳:异常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赢得:博得。身后:死后。可怜:可惜。
【鉴赏】
上片描述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行事,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下片前四句描述战斗场面。最终一句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宋词鉴赏(十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品鉴赏
【注释】
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赢得:剩得,落得。
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
“四十三年”句:作者于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佛(bi4)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之后的佛狸祠。
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整句话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一位神祇来奉祀供奉,而不明白它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景,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即屎)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
【鉴赏】
辛弃疾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上片即景怀古,借古人抒怀。下片以古鉴今,转到现实,表达自我献身恢复中原的雄心。全词由怀古到议今,所有史事无不紧扣京口,关联现实,用事虽多,但熔裁有方,浑然一体。
宋词鉴赏(十七):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作品鉴赏
【注释】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望:眺望。神州:那里指中原地区。
北固楼:即北固亭。
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年少:年轻。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dou1,mou2):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那里代指士兵。
坐断:坐镇,占据,割据。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休:停止。
敌手:本事相当的对手。
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鉴赏】
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经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宋词鉴赏(十八):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作品鉴赏
【注释】
塞下:边界要塞之地,那里指西北边疆。
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一样。
衡阳雁去:“雁去衡阳”的倒语,指大雁离开那里飞往衡阳。相传北雁南飞,到湖南的衡阳为止。
边声:指各种带有边境特色的声响。
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
千嶂:像屏障一般的群山。
长烟:荒漠上的烟。
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羌管: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鉴赏】
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我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上片写景,描述的天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宋词鉴赏(十九):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作品鉴赏
【注释】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思量:想念。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此处指其妻王氏之墓。
尘满面,鬓如霜:形容年老憔悴。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
顾:看。
松冈:苏轼葬妻之地。
【鉴赏】
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天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宋词鉴赏(二十):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品鉴赏
【注释】
天上宫阙(que4):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那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ong2)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sheng4):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qi3)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人自我)。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不应有恨,何事长(chang2)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里共婵娟:只期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齐欣赏这完美的月光。共:一齐欣赏。婵娟:指月亮。
【鉴赏】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我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能够说是一首将天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宋词鉴赏(二十一):
定风波三月七日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品鉴赏
【注释】
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
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已而:过了一会儿。
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吟啸:放声吟咏。
芒鞋:草鞋。
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suo1):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料峭:微寒的样貌。
斜照:偏西的阳光。
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鉴赏】
此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这首词写词人途中遇大雨却仍然吟啸徐行的经历和感受。“一蓑烟雨任平生”,何等乐观自信、飘逸旷达的人生态度!将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平常生活小景描述之中,弦外之音,令人回味无穷。
宋词鉴赏(二十二):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作品鉴赏
【注释】
聊:姑且,暂且。狂: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我。
看孙郎:孙郎,孙权。那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会:定将。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那里隐指西夏。
【鉴赏】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词中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期望梦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史弥珍的名篇。
宋词鉴赏(二十三):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岳飞
昨夜寒蛩(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作品鉴赏
【注释】
寒蛩(qiong4):秋天的蟋蟀。
千里梦:指赴千里外杀敌报国的梦。
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月胧明:月光不明。胧,朦胧。功名:此指为驱逐金兵的入侵,收复失地而建功立业。旧山:家乡的山。
付:付与。
瑶(yao2)琴:饰以美玉的琴。
知音:《列子汤问》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说“峩峩兮若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说“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鉴赏】
这首《小重山》词,是用另一种艺术手法表达岳飞抗金报国的壮怀。岳飞抗金的志业,不但受到赵构、秦桧君臣的忌恨迫害,而同时其他的人,如大臣张浚,诸将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亦进行阻找,故岳飞有曲高和寡、知音难遇之叹。《小重山》诗第一首“夜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意境相近。下半阕“白首“二句,表面看来,似乎有些消极情绪,但实际上正是壮志难酬的孤愤。“欲将”三句,用比兴含蓄的笔法点出“知音”难遇的一种凄怆情怀,甚为沉郁。
宋词鉴赏(二十四):
满江红写怀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作品鉴赏
【注释】
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可是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鉴赏】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洋溢着爱国主义活力。上片经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下片表达雪耻复分,重整乾坤的壮志。下片自我激励,实现其驱除胡虏,复我河山之壮志。
宋词鉴赏(二十五):
柳梢青蔡伸
数声鶗鴂,可怜又是、春归时节。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飘雪。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
本首小词经过本篇所写的暮春之景抒发了深沉的“春愁”。上阕浓墨重彩地描述了一幅暮春花鸟图。“数声鶗鴂,可怜又是、春归时节”,先写杜鹃啼血声声,叫声嘹亮凄厉,可惜春天又快要结束了。“可怜”二字写出诗人对春又归去的感叹,流露出他对春光的无限依恋之情。这是以声绘景绘情。
“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飘雪”,是以色绘景。在浩荡的东风吹拂之下,满院片片红艳的海棠花,如同锦绣铺地,千树万树的梨花飘飞,恰似瑞雪迎风舞蹈。
同是写花,既有空间层次的变化(地上空中),又有动景静景的区分,这幅花鸟图愈显得有声有色。作者以鲜明艳丽的色彩来描绘残红飞花的衰败之景,其间天然蕴含着凄美的伤春情绪。
下阕则重景中抒情,情景相生。“丁香露泣残枝”写丁香花已经凋败了。残枝上花带清露,晶莹闪亮。“露泣残枝”将丁香花露拟人化,仿佛她为惋惜自我短暂的花期而悲愁满怀。
即便如此,“算未比、愁肠寸结”,作者由残花泣露的悲愁联想到自我的身世,这怎样能同自我的人生体验相比呢?作者至此,明确点出了“春愁”的旨意。作者是以幽怨含悲之心聆听杜鹃啼归,观看“海棠铺绣,梨花飘雪”的,所以他也更能从丁香枝头的晨露体味到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而“愁肠百结”。
所以上阕诗人流露出的对明媚春光的依恋亦是他对人生完美年华的依恋,词中的春愁也就不一样于其他春愁了。结语诗人用直接说理顺势收拍,以梁朝的沈休文自比,说明他的多愁善感与风花雪月并无多大关系。耐人寻味的结尾,使读者明白诗人悲绪满怀的原因。
本词有景有情,情景相生,抒情之后以说理作结却含蓄有味,也丰富了本词“春愁”的情感内涵。
宋词鉴赏(二十六):
苏武慢蔡伸
雁落平沙,烟笼寒水,古垒鸣笳声断。青山隐隐,败叶萧萧,天际暝鸦零乱。楼上黄昏,片帆千里归程,年华将晚。望碧云空暮,佳人何处?梦魂俱远。忆旧游、邃馆朱扉,小园香径,尚想桃花人面。书盈锦轴,恨满金徽,难写寸心幽怨。两地离愁,一尊芳酒,凄凉危栏倚遍。尽迟留、凭仗西风,吹干泪眼。
本词着重抒写羁旅行役之中的游子对闺中之人的思念之情。上阕写游子登高远望所见。起句写暮秋的凄凉景象,为本词的抒情奠定了基调。大雁栖息于荒无人烟的沙漠,暮气笼罩着秋水,这是黄昏时的景致;古垒、胡笳暗示出游子客居于战时的边塞之地。“青山隐隐”以下依旧写所见之景。用远山、败叶、乱鸦等景物继续烘托秋的悲凉气氛和客居异乡的悲凉心境,并用“青山隐隐”暗示归乡之意。“楼上黄昏”一句交代了前面所写的景色都是游子黄昏时登高远望所见,突出了人物悲凉心境的真实感人。“片帆千里归程”是说远在天边的孤帆都已归航了,可我至今未归,这就更增添了年迈不得归的凄楚之感。至此羁旅相思的题旨十分明朗,所以有结语里描述的归思迫切之念,将思念之情更推进一层。远望暮空碧云,不知她在何方。现实中不能与她相聚,怎样连做梦也梦不到她?“梦魂俱远”写尽游子思归不得的深切痛楚。
下阕先写游子在思归心境中的追忆。“忆旧游”句集中描述了往昔夫妇共处的美满温馨。朱门深馆里,他们并行于庭院花径,鲜花辉映着她的脸庞,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怀想。如今日各一方,定是两地相思,一种情愁。从“书盈锦轴”起写游子设想对方的寄情之举。古代称妻寄夫之书信为锦字。妻子写给丈夫的信即便装满书轴,所有的相思之音即便奏满琴弦,也难以抒发相思不得见的幽恨。“两地”句将双方概括起来写,由忆昔回到现实。双方都愁思难遣,大家会共对“一尊芳酒”以酒解愁,会同把“危栏倚遍”,长时间地在高楼徘徊。以酒浇愁愁更愁,所以会百感交集,泪流满面。“凭仗西风,吹干泪眼”与前句照应,写出游子因相思悲伤已极终不得解脱的情景。本词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寄情景中,抒情步步推进,婉转深沉。
宋词鉴赏(二十七):
汉宫春李邴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悲痛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李邴的存词并不多,本首与《木兰花》(美人书字)都堪称上乘之作。异常是本首咏江南春梅的词,以梅飘逸出俗的秀丽刚健喻人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表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赞颂,寄托了友人离去之后的感伤思念。
上阕开端即展现出春梅形神兼备的清秀刚健之美。她独立江畔,与婷婷直立的修竹为伴,奇崛的枝条旁逸斜出,疏淡飘逸之中自有挺拔劲秀的神韵。然而司春之神却不懂得怜惜,让她饱受“雪压霜欺”。梅花依旧傲霜斗雪,绽放花蕾,这是以天然环境的恶劣衬托出梅花傲然独立、刚强不屈的崇高品格。以下用“无情燕子”和年年归来的“塞雁”等,暗喻人在遭受磨难之时周围人表现出来的不一样态度。春燕无情所以不会看到梅花斗雪怒放的情景,“塞雁”忠于友情,恪守信条,所以年年归来探望。“却是有”证明诗人对此的认同态度,并以之自喻,为下阕抒写思念之情打好基础。
下阕起句交代梅生长的环境是山野水边之地,实则是暗喻友人被贬远去。“问玉堂”句依然是以梅写人。豪门贵宅中的梅花屈尊逢迎,满身媚气,怎能与小溪边茅舍疏篱旁的梅花相提并论呢?两相比较突出了江梅的刚直不阿、宁折不弯的气度。梅亦人也,正因友人有如此品格,所以诗人才会有“悲痛故人去后”的思念。“冷落新诗”,是说无心做诗。如今做诗的了无兴味,使诗人追忆起昔日赏花吟诗、相互唱和的其乐融融,所以也产生了“分付他谁”、“空自忆”的感叹。感叹只身一人独对江天云月,无人倾诉的孤独;感叹梅花清香如故,风韵不改。“风流不在人知”是赞美梅花的操节自守,这也是诗人用以自励的人生信条。
上阕注要以天然景物象征人文环境,与下阕的纯写天然景观不一样。这样就使梅的象征形象具有了广泛的社会内涵,拓宽了咏梅词的表现领域,丰富了其意蕴。这一独特之处使李邴“《汉宫春》梅词入选最佳”(杨慎《词品》)。
宋词鉴赏(二十八):
点绛唇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本是一首闺怨词。上阕抒伤春之情。首两句便将一腔愁情尽情倾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这种不成比例的并列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看到了驱不散、扯不断的沉重愁情压在一个深闺中孤独寂寞的弱女子心头,以致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的凄凉情景。次两句在“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出现女子的心理活动。淅沥的雨声催逼着落红,也催逼着春天归去的脚步。惟一能给她一点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摧残百花的雨滴只能在女子心中留下几响哀伤的回音。人的青春不就是这样悄悄地逝去的吗?惜春、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华的写照。所以,在“惜春春去”的尖锐矛盾中,不是正在酝酿着更为沉郁凄怆的忧愁吗?
下阕叙伤别之情。起句用“倚阑”续写女子的心境悒郁无聊和情绪低落。“倚”字之后缀以“遍”字,把深闺女子百无聊的烦闷苦恼鲜明地渲染了出来;“只是”与“倚遍”相呼应,托出因愁苦而造成的“无情绪”,有力地证明了愁情之深、之重、之无法排解。尾三句以遥问“人何处”领起,一方面点明女子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柔肠一寸愁千缕”、“只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是思念远出的丈夫。诗人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不到尽头的天边,然而只看到“连天芳草”,却看不到丈夫的行迹踪影。这凄凉的画面不就是对望眼欲穿的女子的无情回答吗?寂寞、伤春,已使她寸肠生出千缕愁思;望夫不归,她的愁与情又将会是何许深、何许重、何许浓呢?这些天然是在言外了。
本词由寂寞之愁,转到伤春之愁,由伤别之愁,转盼归之愁,层层深入地表现了闺中女子心中愁情沉淀积累的过程。到结句处,感情已积聚到达最高峰,全词也随之到达了高潮。人们称赞这首词“情语并胜,神韵悠然”,实可是誉。
宋词鉴赏(二十九):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悲痛,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作于南渡之后。靖康之难后,诗人夫妇逃到南方,不久,赵明诚因染疾而死,孤苦无依的诗人辗转于金华、杭州一带。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上亡国之痛,丧夫之伤,使这位知识女性完全改变了年轻时那种优雅闲适的生活,她由一位贵族妇女沦落为孤苦伶仃的孀妇。那时她已五十二岁了。本首词所抒发的,就是她后半生饱经忧患的身世之感。
本词的上阕连用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处境,寻觅无所获;冷清是写心境;凄惨是遭遇;戚戚是忧伤已极。营造出一种令人难以忍受的孤独愁惨的气氛。起势逼人。“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悲痛,却是旧时相识。”在这样的凄惨景况中,又逢着“乍暖还寒”的深秋,天然连身体都难以调养,即使是喝上几杯淡酒,也抵不住从早到晚的寒风?一个“淡”字,非言酒不够浓,而是作者对生活的感喟。就在这时,她抬头望见南飞的大雁,于是想起了自我青年时期安宁温馨的北方生活。那时虽然也有夫妻分别的离愁,但尚有鸿雁能够传书,聊寄相思;而此刻大雁如故,人却不在了,作者不禁悲从中生,既有家国之恨,也有个人之愁。
下阕由回忆转到眼前。“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满地将要凋谢的菊花,作者以花写人,感叹自我的处境胜似黄花,正饱受着无情风雨的打击,还有谁前来关爱?“如今有谁堪摘”,丈夫去世,还有谁值得她摘戴鲜花呢!“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个人苦苦煎熬,好不容易盼到天黑,想不到又下起潇潇细雨,点点悲痛;而雨打梧桐的凄凉之声,声声催情!国破家亡,更遇惨淡雨夜,作者怎经得这样的伤悲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句呼号有声,这是作者绝望的悲鸣,是无助的呻吟,哀哀欲绝,让人感到撕心裂肺之痛,催人泪下。彭孙通说此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金粟词话》)。本首词意境凄绝,有着不一样凡响的艺术魅力。语言的新奇和清丽已让人匪夷所思,情感的悲凉愁惨亦到极致,然而在表现技巧上作者更是匠心独运,到达了臻于完美的境界。上下阕浑然一体,以家常语,写心中事;以个人情,写家国恨,意蕴深厚。全词无一字提到国家的沦亡,但作者的不幸皆由亡国而引起。全词也没有提丧夫的感伤,然而字里行间溢出的孤独绝望,正是作者丧夫后无依无靠无处诉说的“寻觅”之态。本词更没有写一滴眼泪,却让人感到无比酸楚,悲到尽点,皆是不写之写。
宋词鉴赏(三十):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本首是一首代言体的小词,相似戏曲中的一段唱词。它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低沉忧郁的旋律,抒发了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从而塑造了处于流荡无依、孤苦凄凉环境中的自我形象。不一样的是:戏曲唱词比较铺张,本首小词却十分简练;戏曲唱词比较显豁,本首小词却十分含蓄。
此词在艺术刻画上是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剥开。
上阕侧重于外形描述。首句即表现了诗人锤字炼句的功力:“风住”二字,既通俗又凝练,极富暗示性。它告诉我们在此以前曾是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日子,诗人必须被这无情的风雨锁在家中,其心境之苦闷是可想而知的:“尘香”二字,即陆游《卜算子》词中“零落成泥碾作尘,仅有香如故”的意思。它一方面说明季节是在春天,另一方面说明天已放晴,落花已化为尘土。同时,暗中还富寓对完美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和对自身“流荡无依”的深沉感慨。次句至第四句都是描摹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次句从头发梳妆方面摹写意绪:诗人因金人南侵而几经丧乱,她深爱的丈夫赵明诚已在离乱中逝世,自我只身流落金华。第三句之意境为眼前所见:一年一度的春景以及赵明诚的遗著《金石录》和别的一些文物,使人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所以她睡到风停雨住、日上二竿方才起床,起床之后还懒于梳理头发。古人有“女为悦己者容”之语,一向被视为知己的丈夫已经去世,她还打扮给谁看呢?第四句写眼泪,鲜明而又深刻: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眼泪夺眶而出。出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具有一股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下阕则重写于内心发掘。前三句中一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词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很深。前两句承上阕尾句而来,意境却陡然一扬,诗人刚才还在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正是春光明媚、游人如织的时节,平日就喜欢游览的她遂起了出游之兴,准备划船前往。句中的“春尚好”、“泛轻舟”,措词简便,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作者那刹那间的喜悦心境。而在“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调,说明作者出游之兴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二字又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尾两句形容愁之沉重,是在上两句铺足之之后的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收到了有余不尽的艺术效果。在那里,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这种婉曲深幽的手法,为之后的众多戏曲所很多采用。舴艋小船载不动这许许多多的忧愁,这是作者自铸新辞,并且用得天然贴切,不着痕迹。这个比喻是承“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有人评论说:李煜将愁变成水,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去的物,李清照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而到了董解元写《西厢记》,又把愁从船上卸下,
驼到马背上去了。这是对诸诗人极中肯的评论。本词语言十分优美,意境异常深远,包含无穷回味和不尽之意,足以使人一唱三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