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布尔的故事(一):
一个深秋的夜晚,睡在祖母身边的小法布尔,突然听见房屋背后的荒草滩里响起一阵“唧——唧唧唧”的虫鸣声,声音清脆好听。是蟋蟀?比蟋蟀的声音小多了。
是山雀吗?可是山雀不会连续叫个不停啊,更何况在漆黑的夜晚呢。
“奶奶,奶奶,这是什么声音呀?”法布尔问。
祖母开始打瞌睡了,迷迷糊糊地答道:“睡吧,也许……是狼。”
图片
“啊!狼!真可怕。可是,真的是狼吗?”不,我必须要去看看那到底是什么。”小法布尔鼓起勇气,悄悄地穿上鞋,开了门,摸黑到草丛中去,想看个究竟。
可是那个神秘的小东西,只要听到一点动静就不叫了,一次两次三次……法布尔总是看不到那个小东西,他不灰心,还是每一天晚上去找,最终有一天他亲手抓住了这个爱唱歌的小家伙,原先是一只嫩绿的“纺织娘”啊!
从此以后,法布尔爱上了大自然,尤其是昆虫。他对昆虫和动物的热爱也把他引入了科学的殿堂。
法布尔的故事(二):
法布尔路边观察的故事
法布尔对于昆虫的兴趣还体此刻一次他在路边观察蚂蚁搬运死苍蝇,他趴在马路边,拿着个放大镜,去观察蚂蚁们的行动,即使身边有人走过,他也不为所动,去地里劳动的人,早上走的时候走过他,晚上回来的时候看到他还在那里趴着,让许多人无法理解法布尔的行为,都觉得他可能是中了邪,其实仅有他自我明白,观察昆虫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乐趣。
法布尔的故事有许多,多数都是与昆虫相关的,许多时候,为了不让虫子受到伤害,他往往会受到伤害,正是这样的精神,让其写出了《昆虫记》这本举世闻名的昆虫著作,对几代人产生了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还将继续下去。
总的来说法布尔的一生是一个励志而又残酷的故事,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地中海南部一个十分卑微的家庭,他出身比较困苦,但他从不放弃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在那个年代能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人仅有出生在十分富有的家庭,可是法布尔硬是凭借着百折不挠的毅力学习了全部的天然科学课程,在法国历史上也创造了一个奇迹。
之后很多人形容法布尔的一生时总是喜欢用光荣伟大这样的词语,可是这只是针对他事业上的成就,虽然他出版《昆虫记》后得到了无上的光荣,但内心世界仍旧是很痛苦的。可是当时似乎没有一个人安慰他,即使是至亲好友也没有发现法布尔的异常,等他离世后人们整理他生前的手稿时才发现这位科学巨匠一向以来过得如此不顺心。
其实法布尔的一生这理应给我们很多启示,这是一个光荣而又伟大的故事,每当后人想起《昆虫记》这本书的时候应当想到这位科学巨匠一生为了探索真理而孜孜不倦,出身贫寒却从不抱怨,这也是当代人最缺少的。
法布尔的故事(三):
法布尔经过实验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本事的故事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本事,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能够回到原处。我想做个试验。
一天,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我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能够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样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两点整,也就是说,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天都快黑了,我们还没见到其他蜜蜂飞回来。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了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本内容由 首页 / 整理]
法布尔的故事(四):
《蟋蟀的住宅》是法布尔写的。法布尔是法国的一位著名的昆虫学家。
他为了研究昆虫,一生如痴如醉地观察昆虫的习性。一天,他趴在地上,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死苍蝇,一连看了三四个小时,以致四周围满了人,还骂他是“怪人”。可他全然不觉。又有一次,他爬上果树观看螳螂的活动,直到树下有人大叫“抓小偷”,他才从昆虫王国的迷梦中惊醒过来。
法布尔在普温斯教书时,经常到附近一条沙路上观察昆虫。有一天大清早,他在沙路上走着,忽然听到蟋蟀的叫声,于是寻着声音来到一块大石头旁,轻轻地躺了下来。几个农妇早上去摘葡萄时看见他,到黄昏收工时,看见法布尔还躺在那里。她们实在不明白,这个人怎样花了一天工夫,就只看一块石头,简直是中了邪!其实他是在观察石头旁的蟋蟀。
法布尔活了九十多岁。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昆虫学的研究上,成为19世纪有名的科学家。
法布尔的故事(五):
法布尔深夜寻虫的故事
在法布尔不大的时候,夜间与祖母一齐睡觉,他听到了好听的虫鸣声,他问奶奶那是什么的叫声,奶奶敷衍他可能是狼,即使是这样可怕的回答,也没有让法布尔感到害怕,他偷偷的摸着黑去草丛中寻找,即使被野草划破了手,也没有让他放弃,虽然最终没有找到这只小虫,可是从这件事情中,能够看出,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显现出了超凡的兴趣。
法布尔的故事(六):
“昆虫迷”法布尔
天哪,这是怎样回事:一大群人围在田头,观看一位“怪人”。这位“怪人”正趴在地上,专心致志地用放大镜观看着蚂蚁是怎样搬走死苍蝇的。他如痴如醉,以致连周围挤满了人,竟然也没有察觉!
这位“怪人”是谁呢?
他就是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法布尔从小就是一个“昆虫迷”。有一次,他仰着头观看屋檐下的蜘蛛怎样捕食蚊子,一看就看了三四个小时!
有一天夜里,法布尔提着灯笼,蹲在田野里,观看蜈蚣怎样产卵。看着,看着,他忽然觉得周围越来越亮,一抬头,才明白阳光已经从东方升起!
还有一次,法布尔爬到一棵树上,屏着呼吸观看蜣螂的活动。他正沉醉于他的“昆虫王国”之中,忽然,他听见树下有人大喊“抓住他”,“抓住这个小偷”,这才大吃一惊——原先人家把他当成了小偷!
法布尔成年累月地观察昆虫,研究昆虫。他在昆虫学上的一些新发现,都是经过长期观察才得来的。据统计,他研究土蜂,用了两年;研究一种蓝黑色的甲虫——地胆,花了25年;研究隧蜂,前后经过30年;研究蜣螂,用了40年!
法布尔的故事(七):
刻苦自学终成功
法布尔出身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的故乡是法国南部山区中一个偏僻的小村。小时候,他没上过像样的小学。法布尔的学问,是靠刻苦自学得来的。
法布尔曾说过这样的话: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我有没有觉悟。有教师的言行指导的人是何等快乐!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条平直的坦途。另一种人则要走一条山崖嵯峨的小径,由于两眼一抹黑,经常摔跌;他慢慢摸索着进入一个未知的世界而不知所往。帮他一把的唯有毅力——根底浅薄者的唯一伴侣。我的命运便是如此。
靠着刻苦自学,法布尔学懂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和文学。他擅长写作,用清丽的文笔,为少年儿童写作了很多生动活泼的科普读物。
靠着刻苦自学,法布尔平生只上过一节化学课,而之后他却给学生教化学,并发明了一种化学染料。
靠着刻苦自学,法布尔未念过大学,却成为一名大学教授。
法布尔56岁时,攒了一点钱,买了一块荒地。他搬到那里去住,成天跟昆虫打交道。他说:“我的收获不是谷物,而是大自然的秘密。”
法布尔花了毕生精力写作巨著《昆虫记》,这部书共10卷,第一卷在1879年问世,最终一卷在他84岁时(1907年)出版。
法布尔对大自然的观察十分精细。那里试摘一段,便可看出他那敏锐、深刻的观察力: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着一个倾斜的隧道,那里就是有骤雨,即刻也就会干的。这隧道最多是9寸深,可是一指宽,依着土地的天然情景或弯曲或成直线。差不多像定例一样,总有一丛草将这所住屋半掩着,其作用如一间门洞,将进去的孔道隐于黑阴之下。
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时,决不碰及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广阔;这就是它的平台,当四周的事物都很平静,蟋蟀就坐在那里弹它的四弦琴。
法布尔十分勤奋。他在87岁时,眼睛已老花,看不清东西,仍然坚持要写《昆虫记》第11卷。
法布尔92岁时逝世。他在即将离开人间的时候,说出了这样感人肺腑的话:“我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法布尔的故事(八):
《昆虫记》不仅仅是一部昆虫学的科普著作,也是法布尔对于生命的追忆、记录和沉思。其主角有昆虫和植物,还有守在寂寞的荒石园,一生都浸淫昆虫世界的法布尔:从贫寒却好奇的幼年,到执着却辛酸的中年,再到沉静却依然热情的老年。
法布尔将心力投注在昆虫研究上,他甚至认为,若没有昆虫的陪伴,自我绝不可能挨过人生的起伏与悲痛。他像一位诗人,用拟人化的笔触讲述昆虫的故事,同时表达自我五味杂陈的人生感悟。所以他既被称为大博物学家,又被称为大文学家,并在19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